「42Talk」是一档由 42 号车库打造的
面向新能源车主
的线上聊天节目,希望这些真实车主声音可以帮助你买到最合适的新能源车。
42Talk,发现最真实的车主之声。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 42Talk。
6 月上旬,理想 AD Max 开启招募无图 NOA 体验的内测团,开放名额为 9,000 人;此前在 5 月份的时候也开放过一批 1,000 人的体验名额;就在 6 月底,OTA 6.6.0 的体验版又开启了无名额限制的招募。
从千人团到万人团,再到现在的无名额限制的体验团,理想最近 OTA 的效率让车主们非常开心,那它的版本实际体验下来又会给车主们带来惊喜吗?
本期我们邀请了两位理想 OTA 内测车主来分享他们的使用体验。
本期嘉宾
:
(播客版内容请移步文末点击「
阅读原文
」至
小宇宙 APP 「42Talk 频道」
)
01
基本信息
Laven:
你们名下目前还有其他车吗?
丁小狗:
我还有一辆宝马二系
。
永彬:
我现在除了 L9 Max ,常开的
还有一台小米 SU7 标准版的创始版,还有一台极氪 001
。
我在新能源这一块是老车主了,也是理想 ONE 最早的一批车主,2018 年理想开发布会发布理想
ONE
的时候,我就定了当时的理想
ONE
。
Laven:
你们日常使用智驾的频率高不高?
永彬:
我是比较高的,我的 L9 现在大概开了六万七千公里,
按官方数据统计有三万三千多公里都是用的智驾,大概占到 49%,接近 50%
。
我的理想
ONE
到现在也四万公里的智驾了,但它是非常初级的智驾,但是说真的还是蛮好用的。
丁小狗:
我的智驾频率没有王老师那么高,我总里程只有不到两万五千公里,
软件里面显示智驾里程的占比只有 13%
。
智驾是买车时的关键考虑因素吗?
永彬:
对我来说,
智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虑指标
。
最初刚买理想
ONE
的时候,福州还没有理想的店,包括交付中心也没有。我当时还是在杭州提的车,提了车后我就直接开回福州。在路上我第一次使用了智驾功能,尽管它当时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仅仅是 ACC 和车道保持的结合,但它的出色表现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那次六七个小时的驾驶体验让我觉得太轻松了,即便是基础的智能驾驶技术,但已经可以让我感受到跟以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慢慢地尝试去接触智驾、去了解智驾,后来智驾就变成了我一个喜欢研究的东西。
真正开始使用城区智驾应该是在去年 11 月份,我是内测用户嘛,当时的内测版城区智驾在福州开了大概五公里左右。
我其实是无意间激活了 NOA,当车辆在绿灯亮起后自动转弯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记得很清楚应该是 11 月 21 号或 24 号。当时,理想汽车的销售人员还特意联系我,询问我是如何激活这项功能的。
那是我第一次在城区使用这项功能,那种兴奋感至今还是难以忘怀。
丁小狗:
我一开始对这种东西没有太多兴趣,因为当时首批特斯拉进来后,国内也有所谓低阶一点的智驾功能,那个时候尝试过朋友的车,但体验并不令人满意。
有 L8 Max 之后我才会有更多的考虑要不要用更多的智驾。不过,由于我主要的驾驶场景是在城市内,许多高级智能驾驶功能实际上对我来说并不常用。
买了 L8 后,我是出于尝鲜的心态在用这个东西,但
我对于高阶智驾其实并没有特别热衷。相反,我更迫切地希望拥有一些基础的辅助功能
,比如 LCC ,这些功能对我来说更加实用和必要。
02
使用体验
永彬:
城区有导航的地方现在智驾基本上都能开,覆盖率能达到 99% 以上
。
可能会有一小部分路段还不能开,或者说在偏小一点的路,它刚拐进去的时候会暂时退出,但拐进去后再去激活它又可以用了。
丁小狗:
杭州,我感觉可能覆盖比较全了
,我现在还只是 5.3.0 的 RC 1。
版本改进情况
永彬:
经过半年多的测试,我发现它对周围车辆表现得过于敏感了。当旁边的车辆稍有靠近的迹象时,系统就会采取减速或刹车的措施。
这种处理在最开始体验的时候给我的的感觉是不太好的,但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目前的体验还是不错的
。尽管如此,我认为还是存在提升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来实现更流畅的驾驶体验。
还有
红绿灯识别在早期会存在一些误判的情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准确率还是相当高
。虽然偶尔还可能会受到其他灯光的干扰,比如来自不同方向的红绿灯或人行信号灯,但总体识别能力依然很强。
总体版本的进化还是挺不错的,该优化的都有在优化。这个过程有点像是在进行一场博弈,开发者需要在保持安全和提高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些情况下,为了安全考虑,系统可能会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而另一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希望系统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
这个可能需要慢慢地去找到一个平衡点。
开理想的时候,我的驾驶风格还是会偏保守和舒适,但我平常也是爱开车的,有时候也会开着小米跑跑山啥的。
丁小狗:
就我的体验而言,有几个优化的地方。
首先,在
跟车功能
上,过去,如果我在三车道的中间车道行驶,一旦旁边车道有车辆,系统的反应就像一个刚开车半年的小朋友,会疯狂地踩刹车,体感挺不舒服的。但现在,
系统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更加从容,没有那么敏感了
。
其次,
在红绿灯路口的刹停策略和加减速的逻辑也比之前好多了
。
现在的系统就像是一个开了一两年车、正处于从新手到熟练司机过渡阶段的驾驶者的感觉。
丁小狗:
王大哥,我有个问题,现在它的 NOA 能过环岛了吗?
永彬:
还不行,掉头跟环岛还是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开放。但是掉头这个功能,我看网上有一些视频放出来可能内部已经在测了。估计下个月应该会更新一个掉头的功能,但是环岛我现在还没听到任何消息,但我觉得应该也很快会开放。
「惊喜时刻」和 「bug 时刻」
Laven:
你们在用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觉得很惊喜的时刻,本来对它这一段路的处理不是很抱希望,但它意外处理得非常好。
永彬:
其实这个惊喜是一个进阶的过程。比如,早期当我体验到车辆从辅道顺利并入主道时,那种流畅的过渡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但后来就觉得这个已经成为一个理所应当的过程,那些惊喜就变成过去了。
但昨天晚上我遇到了一个比较惊喜的地方。
当时我是在一个高架桥下左拐,其由于桥墩的遮挡,视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左转后,我发现地上有一堆可能是前车掉下来的白色泡沫,但智驾就非常顺滑地给它绕过去了
。
这个感觉非常好,体验真的很棒。可能这个功能在前几个版本就有了,但因为我没有遇到过,所以昨天遇到还是觉得相当惊喜的。
丁小狗:
我体验的相对比较少,惊喜倒真的没有特别多,可能我对于它的阈值比较高。
bug 蛮多的,像逆行、压线、莫名其妙的减速、比较急的刹车、不能识别潮汐车道、不能过环岛、没有必要的右侧超车等等
。
逆行是有一次在过路口的时候,它直接冲到对向车道的左转车道去了。
Laven:
永彬,你这个版本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永彬:
这个版本总体比以前好多了,它现在应该是无图了,但它在路口需要对路口进行解读,
确实在路口走错路、或者突然来一个压实线变道,这种情况还是会偶尔发生的
。
刚才丁老师提到的莫名其妙减速刹车的情况,估计就是我刚才说的被旁边两个其实离得挺远的车影响到了,可能对于侧面过于敏感。
这些问题不知道是算 bug ,还是能力没有完全进化的表现。
但
车道识别的准确度已经相当不错
,即使在标线模糊或缺失的情况下,系统也能够识别并“脑补”出车道线。但
在选择车道的逻辑上,系统还有待提高
。例如,在三个直行车道中,如果一个车道已经排了五六辆车,而其他车道只有两辆,系统目前好像还不会提前判断并变到车辆较少的车道。
「最好用」和「最想要」
永彬:
目前最喜欢的功能应该是
城区里面的一些绕行
,这个偶尔还是会给我带来一些惊喜,并且也很方便。
因为原来前面如果有慢车就需要马上去接管,现在的绕行能力一个是在心理上让我感觉很痛快,另一个就是确实也省了很多精力。因为原来接管车辆后,重新进入智驾还需要折腾一下,那现在的绕行整个就非常流畅。
丁小狗:
我觉得最好用的是跟车吧
,在不太拥堵的交通情况下表现很好。但很堵的时候就不能让它自己开,会很容易被别人插队。
在城里开 NOA 的时候它不是会亮蓝灯嘛,现在大家都知道亮蓝灯的状态不是人在开,是车在开,这就导致大家都很愿意来前面欺负你一下。
Laven:
说到亮蓝灯,你们会觉得车在开启智驾功能的时候需要有一个这样的标识来提醒周围的人吗?
丁小狗:
需要。
永彬:
我觉得很有必要,一个是安全提醒,另一个就是如果有一些斗气的行为,大家看到小蓝灯也会理解不是你自己在开而是因为智驾。
Laven:
你们对于智能驾驶,有没有一个自己特别想要的功能?
丁小狗:
我最想要的是类似于特斯拉的智能召唤功能
,类似于反向代客泊车,我在 A 点召唤车从泊位里面出来接我。
永彬:
这个功能确实是很想要,如果刚才丁老师没说到我都没想到。
在我们南方这种雨季比较多的情况下,这个功能是非常好用的。如果有的话非常棒,这应该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但可能和法律法规有一些关系。
如果法律法规允许的话,一个反向的代客泊车功能可以让你不用去露天的停车场取车它就可以开到你面前,这种非常好。
03
智驾减轻驾驶压力了吗?
丁小狗:
这个要看路况了。
永彬:
其实目前在市区,我觉得也不敢说完全能减轻压力,还是一个折中吧。
虽然自己开也不会很累,但它在某些时候确实可以减轻压力。但有时候还需要更加关注它的表现,可能会更累。
目前在市区它还没到能完全可以到减轻压力的程度,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已经慢慢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了
。
这个其实跟用车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因为我的用车场景都是在高峰期的福州市中心,所以相对而言会堵一些,但我如果去稍微郊区一点的地方,那是可以减轻相当大的疲劳感。
Laven:
因为目前国内的自动驾驶级别也就开放到 L2 嘛,而且车企这方面的技术也都在发展中,所以我看到很多用户其实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花很多的心思去观察路况。
丁小狗:
基本上王老师讲的和我脑子里构想的也差不多。
高速 NOA 非常让人成瘾,可以说是用了就回不去的。但是在市区激活 NOA ,尤其是在复杂的路况下,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情况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激活 NOA 反而对精神压力是更大的考验,因为我不仅要观察别人怎么操作,还要想车会怎么操作
。
04
愿意为智驾付费吗?
永彬:
我会愿意付一些费用,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的体验
。但如果是目前城区智驾到发展水平,现在更多的属于我个人的兴趣爱好,那我不太愿意去付这个费用的。
如果说未来它更进一步发展到真的可以完全减轻大家在市区驾驶的疲劳程度的话,我觉得我是愿意付费的。
丁小狗:
是的,我也认同王老师的说法。而且我觉得
如果车辆已经配备了智驾所需的硬件,但要求用户通过订阅来解锁这些功能,那其实对于那些订阅的用户来说挺不公平的
。
比如我们知道特斯拉有一个「影子模式」,就是利用车辆上的硬件来学习车主的驾驶行为,然后跟它自己的模型去做比对。
它所有硬件的预埋是所有车上都有的,我不确定这种学习过程是否只针对那些已经付费的用户。如果是利用所有用户的数据来改进自己的系统,然后后续又要求用户付费才能使用,这我觉得是一种很不公平的模式。
我也不是很绝对的不愿意为它付费,关键在于它的能力以及它的收费能不能达到我的预期,能不能满足我的幻想。
05
如何看待车企「画饼」?
Laven:
其实特斯拉在刚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买了 FSD,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给大家推这个功能。
所以现在大家都调侃车企是 PPT 造车,经常在发布会上给大家「画饼」,说会在什么时候给大家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去年很多车企都会说「xxx 时候会给大家推送全国都能开的无图 NOA 」这些言论,你们对于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吗?这些言论会影响你们当时的买车决策吗?
永彬:
其实是会影响的。不管是「画饼」还是提前宣传,我应该会比较期待。
如果我还没购车的话,这种消息应该会对我未来购车产生一定的影响
。
因为长期发展的过程总是在向好的,智能车有了 OTA 后整个车机进化的过程又快又好,所以还是蛮期待的。
跟以前燃油车是完全不同的,以前比如说丰田奥迪公布了一个新的功能,可能老车主就是用不上了,但现在这些企业的「画饼」会给我们这些老车主或者新车主一些对未来的期待。
Laven:
你现在拥有三台新能源车嘛,他们目前这些功能和在发布会时候说的相比,你觉得它实现了多少呢?
永彬:
其实理想的实现率是非常高的,小米因为刚刚上市两三个月,能力需要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个可以理解。但极氪在车机功能上确实还是会相对缓慢一点,这个不得不承认。
理想的承诺度和实现度其实是相当高的,应该在 80% 或 90% 以上
。
丁小狗:
我是觉得「画饼」重要的不在「饼」而在「画」,就像「内卷」重要的不在「卷」而在「内」。所有所谓的「画饼」,但凡这个饼能实现,我可以咽下去,那我觉得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是说说,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车企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换了车主的钱以及价值的认同,我觉得是蛮公平的,但我们只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们有能接受的能力也有不搭理的自由
。
因为我本身就是做广告的,这样的东西我也经历了蛮多的,所以我对这种东西还是比较绝缘的,还是偏理性的。我会不那么愿意去尝鲜,会等别人先去吃螃蟹,他们觉得好吃我再吃。
Laven:
我还想问一下永彬,因为你又是极氪车主又是小米车主,你体验过其他两台车的智驾功能吗?
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