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来说说专注做母亲的三年。
我是很认真地做母亲的,认真到,觉得教养孩子,就是在无数个纠结和抉择中去完成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嘴边常挂着一个句式:
我怕…
上公立,我怕学业进度太过整齐划一,挤压孩子的创造力;上民办或国际学校,我怕太过散漫,孩子不再吃苦耐劳,中文、数学基础薄弱;上课外班,我怕挤压孩子运动游戏时间;不上课外班,我怕孩子被同伴碾压;学英语,我怕影响母语的深度开发;不学英语,我怕英语启蒙晚了;有选择,我怕选择太多;没选择,我怕选择太少;我怕她经历我所经历过的苦恼,我怕她错过我所错过的美好;我甚至怕我女儿身高将来超过一米八……
一个挺勇敢的人,怎么当妈妈了,变得这么患得患失?我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是相信我们自己的担心与怕?还是相信孩子、相信生命内在的力量?
于是,我尝试做出调整。
这是我女儿在一棵几米高的树上。
在我第一次看见她趴在树上的时候,我怕的要命,因为我从来没有爬过树。但是短暂的慌乱之后,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篇,关于孩子爬树的文章,那里面说,爬树可以:
首先。是对孩子身体控制、手眼协调性的培养。爬树的时候,手和脚怎么放,放在哪,对孩子来讲是非常有趣的过程。
其次。爬树是冒险,但冒险本身正是在锻炼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能力。
接着。爬树帮助孩子与大自然建立起联系,喜欢爬树的孩子将来孩子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去保护自己喜欢的大自然。
最后。爬树让孩子学会加入到一个自己会享受并且欣赏的环境中,而不是游离于环境之外。
果不其然,我女儿在树上会说:“妈妈,从这里看风景,跟在下面不一样!”
还有,她独自在天然的湖泊里游泳,我忍着担心,让她去,游回来她说:”妈妈,在湖里游泳,比在游泳池痛快得多!”我们去沙漠徒步,六小时、十几公里的成绩,让她自豪不已。
因为突破自己以为的极限,而产生的自豪和自信,这种滋味我知道,我也知道即便是5岁,她也可以体验到。我们要想清楚是,孩子应该是一株经风雨的野花还是一个外形精美却无法靠自身生存的盆栽。
这是我女儿画的,一张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画。
你看了一定摇头,一看就没学过画画,而且,看出她画的是什么之后,你可能更会摇头。在这幅画里,这是僵尸,这个是床单怪,这个是死掉的猪,这个是死掉的鸟,这是血丝做的桥。恐怖片哈?
看着她画的过程,我也很困惑,直到她告诉我,这是一只死羊,肠子都流出来了,我才恍然大悟,那是我们在沙漠徒步,中午在牧民家里做客,恰巧碰到了一个宰羊的现场,孩子又好奇又害怕地盯着看,午饭也没吃,也没说什么。
这个事在我心搁着,一直找不到切入点跟孩子谈。而她自己在深夜返航的飞机上的画了这幅画,我想是她自己找到了宣泄的渠道。
我很庆幸我忍住了没有送她去上任何的美术培训课,在她这个年纪,绘画与技巧无关,是孩子对世界的观察和对内心的表达。没有所谓形似,但你可以看到她笔触的坚定,画面安排的义无反顾,也不用担心大人的评价。我所做的唯一一件辅助性工作就是尽量随身携带笔和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