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周国平  ·  我们生活最内在的本质 ·  昨天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  昨天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诗词才女武亦姝考入清华: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6-27 22:30

正文



水木君说:

生活里不存在从天而降的幸运,也没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有的只是千般投入、万般辛苦后的得偿所愿,苦尽甘来。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刻画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文/豆妈

来源/女儿派(ID:nverpai)




高考成绩放榜,两年前持续霸屏的 国民才女武亦姝 ,再一次被推上热搜。5万多的讨论,5个亿的关注量。



武亦姝的高考成绩是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被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新雅书院录取,她将成为一个清华学子。


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三战三捷。


一举夺冠后,无数网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雅的谈吐实力圈粉。


尤其是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


当期的飞花令主题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诗,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说诗句重复后,全场氛围紧张到了临界点。


她却从容淡定,吟出《诗经·七月》里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引得评委拍案叫绝。



有人评价她:相貌不在才华之下,她却双双夺胜于人间。



有才情,有气度,“生女当如武亦姝”成了这一届家长的口头禅。


获奖之后的这一波走红,各路代言和娱乐公司纷纷上门,打着“天才少女”的名号想要签约武亦姝。


然而武亦姝的妈妈却说: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武亦姝的妈妈,是小学美术教师,爸爸在科研机构工作。


2001年5月,武亦姝降生在这么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作为家中独女,武亦姝刚进幼儿园,父母就为她专门定制了一套“家教方针”——

要增加女儿的知识储备,不能让她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小时候的武亦姝很顽劣,调皮捣蛋,不光不愿意学习,连幼儿园布置的作业也草草了事,是老师眼里的“差生”。


于是,武亦姝的父母带着她去拜访一位朋友。


朋友家的小孩非常爱读书,涉猎广泛,连工具书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夫妻俩问孩子是怎么培养的,结果朋友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根本没有培养过。


孩子的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家中藏书众多。


客厅、书房、卧室、儿童房、卫生间,随处可见孩子父亲喜欢的历史哲学宗教,母亲热爱的社科文学艺术,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童话。


只要你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


闲来无事,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这番谈话给武亦姝的妈妈触动很大。


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回家后,武爸武妈首先拿自己“开刀”。


棋牌室不去了,开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经》;手机不玩了,开始带着小亦姝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节,改编故事结局。


家里频率出现最高的游戏是“诗词接龙”,谁输了谁就做家务。


从幼儿园到读高中,武亦姝从未远离过诗词。如此数年,小时候顽皮厌学的亦姝,蜕变成了知礼尚学的高中生。


写得一手好字,吟得一首好诗,武亦姝成了名副其实的诗词才女。


(武亦姝书法)


(武亦姝书法)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父母如果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会不断向父母靠近,无需每天耳提面命。


就像武亦姝妈妈说的: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与武亦姝同一时刻霸屏微博的,还有广西高考状元 杨晨煜


他以语文14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综290分,裸分 730分 获得了总分第一。


还创下了广西自恢复高考以来,理科总分最高分的历史记录。



早在去年,杨晨煜已经在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上,以广西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广西省唯一的一块银牌。



重点是学霸成绩好就罢了,颜值还高,就连文体爱好也很广泛。


杨晨煜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长,参加过学校的足球联赛,对书法和画画也有浓厚的兴趣。


(杨晨煜书法)


网友纷纷感叹:“这是什么样的神仙家庭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记者电话采访,,杨晨煜的妈妈谈到养育孩子的经验: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


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孩子在那里拿着手机就OK了。


平和和稳定的家庭,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