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
友请
点上方蓝字“
互联网聚焦
”免费关注
综合:凤凰科技(白杨)、网易新闻、鸣金网、创业派
近段时间,快递行业的话题接连不断!
在继圆通、中通、申通三大快递公司上市后,快递业另一大佬——顺丰速运被曝将于近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
顺丰属于借壳上市,借壳方鼎泰新材于1月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证券简称由“鼎泰新材”变更为“顺丰控股”,证券代码不变。
实际上,顺丰已经成功借壳上市,鼎泰新材更名只是形式上的最后一步。昨晚鼎泰新材发布了顺丰借壳后的首份业绩快报,2016年利润超40亿人民币。昨天鼎泰新材股价上涨8.67%,市值逼近2000亿人民币。
又一家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而外界对顺丰的理解可能还紧紧停留在身边的快递小哥。凤凰科技梳理了关于顺丰的十个故事,帮助你更深入的了解顺丰这家公司。
1
顺丰掌门人王卫将成为民营快递业首富。根据借壳方鼎泰新材发布的公告,交易完成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明德控股,持股比例为64.58%。而王卫是明德控股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为99.90%。按照过去几日的交易均价计算,王卫的身价将超过1200亿元,这也将超过圆通的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登顶民营快递业首富宝座。
顺丰创始人王卫
2
1993年,22岁的王卫创办了顺丰,最初公司只有6人,所做的业务就是在深港两地穿梭,帮人夹带包裹、商务信函合同。这家小公司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扩张。2004年,顺丰销售额为13亿元;2010年增长至120亿元;2013年,顺丰营业额达到280亿元,净利润约为12亿元,快递量约11亿件。至2014年,顺丰的年营业额已突破400亿。
3
1999年,王卫做出了一个与行业格格不入的决定,开始全国范围的收权行动。2002年,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当时,中国做这个模式的只有国家队EMS。
4
在推进直营政策的末期,王卫对一些“钉子户”下了最后通牒,称必须把公司股份卖给他,否则就从顺丰“滚出去”。而这一做法遭到加盟商的拼命抵抗,甚至有传言称有人雇佣境外杀手谋害王卫,虽然这种说法未经王卫证实,但这之后,他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会有几个“彪形大汉”做保镖。
5
2003年,广东成为SARS肆虐的重灾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2003年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
6
顺丰的前20年中,顺丰是一家100%的家族企业,王卫一个人说了算,从来没有接受过投资者的钱。其在扩张市场时需要大量资金,便不得不一次次将商铺或者物业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2004年起,王卫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铺抵押给银行。2005年,王卫更是将顺丰公司抵押给中国银行,贷来的金额也只有420万元。
7
顺丰在2013年进行了唯一一次融资,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共同投资顺丰约25%股份,金额为80亿元人民币。王卫说之所以选择这三大投资商,是因为他们不逼着顺丰上市。
8
在公众视野中,王卫是谜一样的存在。顺丰创办至今,其面向公众的次数寥寥可数。在网上搜索其照片,能找到的也只有3-5张。有个故事称,香港《壹周刊》记者为了拍张王卫的照片,跑到顺丰深圳总部做了一天快递员,收派了300多个包裹后才终于找到机会拍到了王卫。
9
王卫很关心一线员工。去年4月,顺丰快递员与一辆京牌轿车发生剐蹭被打耳光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王卫在其朋友圈发表声明,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今年1月,在顺丰年会上,王卫提及一张顺丰员工在大雪中吃盒饭的照片,当场飙泪。王卫表示,每一个快递员都是顺丰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冒着雪吃便当?觉得很对不起大家!
10
最后,顺丰的全称是顺丰速运,而不是顺丰快递,以后不要喊错人家名字了。
马云最佩服的人:9次抵押家产,从带水货到顺丰总裁 !
他从不打广告,不见PE,接受采访……
他旗下15万员工,巨额釆购了IBM的信息、人力管理咨询服务方案和糸统,他始终做小件快递。
他是“火星人”马云最佩服的人:顺丰速运掌门人王卫。
王卫,20年前10万元起家,今天年营业额几百亿,自有货机11架;与员工分享利润,一线员工有月薪上万;一直在创新(三月没创新会觉得危机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时;实干,定期下基层;低调,员工都不认识他;强势,胆大,先后9次抵押家产。
顺丰,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巨头。这家公司即将迎来20周年庆,但外界仍对它知之甚少,他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水货佬”垄断通港快件
王卫有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强势收权抓住非典契机
1999年,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王卫开始强势收权。
王卫曾说:“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王卫走到哪里,总有几位随行的保镖跟从。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一年后,非典爆发,人们都不敢出门,顺丰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
2003年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此时,顺丰的经营思路也开始奠定。
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与四大国际快递重叠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户被锁定为唯一目标,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由于坚持只做小型快递,顺丰甚至拒绝了摩托罗拉这样的“肥”订单。
2009年底,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2011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50亿元,拥有15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计件晋升管理15万人
事实上,
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有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
其收派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非常稳定。
在顺丰,每个快递员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总裁陈平说:“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当年收权,他没有全收。当时是加盟老板不听话,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员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听我话就行了,歪打正着了。”
一名在顺丰工作5年的司机告诉记者,今年他刚通过晋升机制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员,顺丰对员工除了保证收入,还给员工的家属各项补贴和福利。据说目前在顺丰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从基层收派员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