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棉花上涨接近10%,引爆全场。其他农产品也都是强势整理为主。
美豆方面,美国大豆进入收割季,进展顺利。
截至10月11日当周,美豆落叶率93%,高于过去5年均值90%和去年的81%;
收获进度61%,高于过去5年均值42%和去年同期的23%。
出口方面,中国采购在8月底之后强度加大,目前连续在进行采购。
鉴于本年度内南美出口中国数量庞大,南美大豆库存已近枯竭,因此在南美即将步入种植期的背景下,中国9-12月份的大豆采购只能转向美国。
巴西进入播种季,截止10月9日,巴西2020/2021年度大豆仅播种完成3.02%,不及五年均16.06%。巴西播种延后导致明年2月份供给缺口仍将由美豆补足。由于预售情况较好,种植利润丰厚,巴西大豆的种植面积今年预计仍然会有增加。阿根廷南部同样周末零星降雨,但大豆主产区依旧偏干(中部北部)。近期产区大部将获降雨,但雨量尚难达改善墒情水平。
国内供应端,天下粮仓调研数据显示,随着中秋、国庆假期结束,大豆开机率快速回升,且恢复到超高水平。后期大豆到港也比较大,据调查显示,10月份进口大豆预报到港133船866.3万吨,11月份大豆到港量预估提高至890万吨,较上周增40万吨,12月初步预估880万吨,1月份初步预估维持750万吨。供应量整体比较充足。
需求端,据天下粮仓调查的同口径500家养殖企业生猪存栏环比增幅为5.20%,同比增加32.50%。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恢复较快,母猪存栏已经连续13个月增长,据调查的468家养殖企业母猪总存栏为2139682头,环比增幅为5.97%。受10月份的中秋、国庆假期提振,养殖户纷纷开启节前补库,再加上,玉米、豆粕原料上涨,也刺激采购商补库节奏,9月份猪料需求延续增势,且整体产、销量增幅明显。纳入调查的全国1135家饲料企业9月份饲料总产量较8月份增幅在8.97%。较去年同期增长29.91%。
目前市场在消化前期的快速上涨,同时等待消费的继续增加和天气的进展。展望后市,
需求端的持续向好是肯定的,南美天气则具有不确定性,整体看,近期豆粕还以强势为主。
上周棉花市场强势上涨,引爆整个市场,一方面是籽棉收购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是下游需求频繁超出市场预期。
据悉,最近机采棉、手摘棉高点均已经突破6.5元/公斤、7.5元/公斤。一些轧花企业甚至出现一日三次上调更新收购价格。籽棉价格上涨,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皮棉成本不断攀升。据大致估算,目前新疆机采棉成本已经处于14200-14700元/吨,部分企业更高。对加工厂而言,如果不收购,今年肯定会亏损;如果收购,今年可能会亏损,但也有盈利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认为后期籽棉价格还是居高难下。目前北疆收购快结束了,南疆大量收购开始,预期抢收的局面停不下来。
下游市场明显好转,是近期行情引爆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实际上,市场需求的好转,在8月份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但是因为产业链身处寒冬时间太久,导致大家都对一些缓慢的好转并不能重视,都认为是一种昙花一现的反弹。据TTEB的一些数据显示,产业链市场的一些运营数据也已经变好。产业链的库存较低,开工逐步回升,利润近期也开始得到修复。近期,产业链的价格也开始全线抬升,纱线、布匹、面料价格均快速上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企业的开工快速反弹,纱线的利润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如果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产业链开始出现了良性循环。
短期看,随后的一段时间,主要的推动上涨的两个因素:籽棉收购和需求恢复没有改变的迹象,将继续主导棉价强势,期现倒挂的现象会持续。后期会有国内疫情反复、国储棉政策变动、宏观环境变化等影响价格波动。
长远看,新年度棉花总量还是足够的,即使需求继续恢复,棉花也有足够的库存,抑制棉花价格长期上涨;同时,棉花价格还是处于历史均值以下,回归均值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认为棉花价格的大底部已经确立,后期是一个重心逐步上移的过程。但最近的一年内,即使考虑需求继续恢复良好,棉花供应都较充足,不会有大涨的行情。
短期,因为籽棉成本易涨难跌,需求持续边际恢复,价格还是会维持强势,但目前可能已经接近阶段性的高位区间。
农产品波动率上行明显
豆粕本周高位震荡,波动率上行明显,平值认购端隐波升幅大于平值认沽端;
玉米平值认购认沽波动率则变动不明显;
棉花上周持续大涨,波动率整体上行明显,平值认沽端波动率上行更多;
菜粕上周波动率明显加大,认购端涨幅更为明显,显示后市做多动能大概率会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