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丨看展览
带你走进博物馆,让看展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丨看展览

这个新展目测将爆火!精品无数,免费观看,五星推荐

博物馆丨看展览  · 公众号  ·  · 2025-03-19 13: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授权转载于:耳朵里的博物馆
(ID:erduolidebowuguan)
作者:朵朵编辑部

//////////


中国美术馆又悄悄的上了一个新展,刚去看了,强烈推荐👇


墨韵文脉

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

地点|中国美术馆13、14、15、16、17、19、20、21号厅

时间|2025.3.11-8.17

门票|免费,需提前预约美术馆门票


这个展览的文物,主要来 中国美术馆 甘肃省博物馆 敦煌研究院 甘肃简牍博物馆 ,要知道这些馆,每一个都可以单独做个大展了。

240 多件展品,也不简单!

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仪礼》简、元致子方书、“白马作”毛笔、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每一件都是重量级的!

难怪有网友说: 免费展览还能如此优秀,这才是能吃的细糠!

展厅随便一拍都是美美哒😍

不过这可不是个炫宝展,无论是彩陶、简牍,还是壁画、彩塑,它们共同指向一个关键词 “艺术” ,如果在前面加个定语,那就是 “丝路”

话不多说,赶紧看看具体都有啥?

💡温馨提示: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绘塑同光”持续至6月3日,“书刻同辉”持续至8月17日


1
看艺术中的敦煌
自然与色 彩的结合,有写实也有创造

展览中给人最强烈视觉冲击的,首先就是 敦煌艺术

展出的很多敦煌莫高窟的经典洞窟临摹作品,这无论对于已经去过的伙伴,还是心向往之的人来说,都很亲切和熟悉。

比如这是莫高窟 217窟 中的青绿山水,细腻的线条勾勒出水山的轮廓,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跃然眼前。


无论是危崖还是城堡、丘陵、河水...都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是莫高窟 249窟 的天井,也是西魏时期的代表作,画面中的土红、青绿和石青搭配,显得很高级。


这是莫高窟 220窟 的舞乐图,也是盛唐时期的代表作,再现了佛国世界伎乐天奏乐、歌舞的场景。


展厅中临摹的石窟壁画实在太多,比如这是莫高窟 329窟 的莲花飞天藻井。


这是莫高窟 205窟 的说法图,众菩萨头戴宝冠、帔帛飘逸。


这是榆林窟 2窟 的水月观音,悠然自若,静观远方,给人一种宁静素雅的感觉。


这是莫高窟 172窟 的观无量寿佛经变图。


这是莫高窟 407窟 的三兔飞天藻井。


这是榆林窟 3窟 中孙悟空和唐僧的样子。


虽然它们都是临摹作品,但都是大师的 经典之作 ,站在面前欣赏,还是会不由得感叹作品的精妙,在这一瞬间, 中国美学具像化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艺术大师创作的敦煌主题作品,比如 靳尚谊 临摹的供养菩萨,以西方油画语言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性转化”可能。


潘絜兹 的代表作《石窟艺术的创造者》,不仅是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复现,更以现代工笔技法重构历史场景,成为传统艺术现代转型的范例。


常沙娜 的《燃灯菩萨》,想不到这竟是出自一位十几岁小朋友之手。


无论是繁复的藻井,还是飘逸的飞天, 让丝路走廊变成了一条艺术的长廊

这件 菩萨像 ,虽然已经残损,但整体的体态轻盈婀娜,臂膀圆润,尤其是衣着,纹样繁复,色彩清雅,看上去非常有质感。


这件 持花菩萨像 ,衣服线条流畅,既有柔软贴体的质感,又富有装饰趣味。


总之在展厅中,总能看到敦煌的身影,面前是壁画,一转身又是一尊雕像。

2
看文物中的艺术
它们记录历史,更是艺术的写照

这是一个艺术展,但有不少展品都是考古发掘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既能通过它们,看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生活,也能感受到 艺术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 陶壶 ,在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它应该是我们审美最初的启蒙,是古代先民观察自然后对美的一种凝结。


这件 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 木板地图 ,距今已经2300多年,同样也是古人在自然观察之后的智慧总结,在这里,一条条蜿蜒的曲线,变成了道路和河流。


而在展厅的一角,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只 「白马作」毛笔 ,它是一只汉笔,至今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到笔头上黄褐色的软毛。


这是魏晋时期的 壁画砖 《双驼图》,画面中红色的树干、墨色的树叶下,有两匹骆驼,大的正在吃树叶,小的正在看着它,有人猜测它们或许是一对母子。


在这幅《燕居图》中,女主人正跪坐,旁边的三个人正在给她扇扇子,画面正中央还有盘、尊、勺等当时的宴饮器具。


它们是历史,是生活,更是艺术。

看着眼前的这个 吹笙图雕刻砖 ,感觉马上就可以听到一首乐曲了。


看到这里,先让我笑一会,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它,反而觉得非常的童趣和鲜活,艺术感染力极强。

展厅中好玩的文物还不少,比如这是一头来自汉代的 木牛


这是一头 木猪


这是一只 木公鸡


只能说特别特别逼真了,把动物的特点和神韵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2000多年前的一场棋,一直下到了今天,一招一式、一呼一应之间,甚至可以感受两个人的内心戏,可真是太足了。


3
墨色中传承经典
录书行的发展脉络

这次展览有不少 汉简 ,以往我们更强调它的历史价值,但在这个艺术展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发现 文字与书写的关系

从小小的甲骨文,到青铜大鼎的铭文,再到简牍的呈现,以及后边的碑刻, 它从一种简单的信息记录,慢慢演变成了一种视觉的艺术


静下心来看这些内容,你还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 汉朝的请假条 是什么样的呢?

城北隧长党身体不舒服,向候长请假,之后向候官请示,最后批示同意就医。

今天看起来,依然非常鲜活,同时也感觉到这些汉简非常的亲切。


这是 一封信 ,是一个叫“元”的人给好友“子方”的信,在边塞的“元”托他代购鞋、毛笔、响鞭、印章等等。

虽然边塞的生活艰苦,但这个“元”的要求可不低啊。


最后他还恳请“子方”上门服务,代他拜访一位叫“次儒”的人。

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让我们走近了有烟火气的古人世界。

还有古人是怎么 判断一把剑是否合格 呢?其实它是有标准和方法的,同时还有辨识善剑弊剑纹饰的4个标准,就在这个「相利善弊剑册」上。


这件 唐朝军功授勋 的文书,一下把我们带到了景龙二年那段风起云涌的日子。

当时突骑施派兵侵扰安西四镇。一年后,来自敦煌郡的募兵张君义,参加了四镇经略使前军救援龟兹、焉耆的军事行动,因作战有功得到勋官晋升为骁骑尉。


虽然最终突骑施被迫请降,但我们的敦煌郡英雄张君义,却没有等到衣锦荣归的那一刻。在一次战斗中,他英勇冲锋,头颅被砍成几截。

这也让我们更理解了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与悲情。

在这一段段文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的生活,也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最后,我在展厅中还找到了 和古人心意相通 的一个词,也送给每一位小伙伴,那就是: 富贵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真的很悠闲吗?
当世界名画里的女人们试图减肥……
这部冷门高分纪录片绝了
鉴定一下古代热门食物雅称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这高级感我慕了!
时隔五十年,龙门石窟再修复!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图片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打开小程序 了解热门展讯 👇 👇 👇

图片

图片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 “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视频号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