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
此前从未执导过电视剧。但最近传出,他即将执导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主角》是作家陈彦的作品,他的《装台》改编成电视剧登上央视一套后获得口碑收视双丰收。大导演与名作品联手,自然备受期待,甚至坊间有传言,章子怡有望出演女主角。
1990年代,
冯小刚
执导了几部著名的电视剧作品,比如《北京人在纽约》《一地鸡毛》。不过,1990年代中期后,他就专注拍电影,已经有20余年时间没有执导电视剧。这几年冯小刚却有回归剧集的倾向。他先后监制了李现、李一桐主演的网剧《剑王朝》,侯明昊主演的网剧《心宅猎人》,而今他又重新执导剧集,其拍摄的是女性群像剧《南辕北辙》。
陈凯歌
早年也曾执导过电视剧《强行起飞》《吕布与貂蝉》,这两年来他也开始监制网剧。已经先后监制了欧豪主演的《民初奇人传》和黄景瑜、吴谨言主演的《青春创世纪》。
导演们参与剧集制作和拍摄,是不是“掉价”暂且不提,某种程度上却可以说,他们是从电影市场“撤退”下来的——因为这已经不是他们的电影时代了。
冯小刚的时代是1990年代和新世纪前10年。1997年,冯小刚执导、葛优主演的《甲方乙方》拉开“冯氏喜剧”的帷幕,也开启了葛优+冯氏喜剧称霸贺岁档的时代。1999年《不见不散》、2000年《没完没了》、2001年《大腕》、2003年《手机》、2008年《非诚勿扰》等冯氏喜剧,都是该年度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然而,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随着宁浩、徐峥、开心麻花等喜剧的崛起,冯氏喜剧的时代已过。冯小刚最近的几部电影,都与喜剧无关。除了《芳华》票房和口碑都不错以外,去年的《只有芸知道》票房仅为1.56亿元。
早在1990年代,张艺谋就开启了他的电影时代,1987年至1999年执导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斩获国际国内多个大奖,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这些电影更多偏向于文艺片,市场反响一般。
进入2000年后,张艺谋引领票房市场。《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并将华语电影带入了大片时代,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和类型化进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02年,全国电影票房不足10亿元,2010年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到了2015年,这个数据猛增至440亿元。
电影市场越做越大,商业类型片不断发展,新兴导演不断冒出,张艺谋的商业大片也有些“力不从心”。
2016年斥巨资制作、请来马特·达蒙主演的《长城》,全国票房11.73亿元,低于预期,该年度的票房冠军是《美人鱼》33.9亿元。2018年的武侠动作大片《影》,口碑不错,最终票房只有6.28亿元。不久前上映的《一秒钟》,是张艺谋近年来口碑最好的一部电影,票房却止步于1.31亿元。
冯小刚、张艺谋都曾经在电影市场上叱咤风云过,相较之下,陈凯歌虽然也有《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等佳作,但他的电影除了《无极》是当年年冠外,其余的表现都不太理想。2015年上映的《道士下山》,口碑扑街,票房平淡。2017年上映的《妖猫传》,最终票房5.26亿元,相较于巨额投资来说,也是损害惨重;在当年的国内票房排行榜里,只能排到第33位。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些大导演的才华和能力。只是随着年轻观众的崛起,他们的审美口味也主导了电影的票房市场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电影当然不会“过时”,可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商业上呼风唤雨的那种能量。
在这一背景下,他们如果有兴趣和意愿试水或重回剧集创作,也是一种变通,一个新的选择。他们的名声和影响力都还在,这也是不错的谋生新手段。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大导演回来拍剧集是掉价,是因为他们脑海里有一条鄙视链,认为电影比剧集更高级。
这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因
为电影和剧集的介质不同
。电视机和电脑的荧屏很小,五十六英寸就很大了,演员的动作、表情夸张一点,也不会显得太超过;镜头调度上也可以比较“随意”,因为观众主要看故事,只有故事讲得通顺,技术层面的“边边角角”不太会留意到。
但电影银幕至少得5米高,巨幕更是高达15米。这就意味着电影演员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眼神,都会被捕捉到,如果演技不细腻精准,缺点就会加倍放大。所以电影比剧集更考验演员的演技,电视剧中够用,到了大银幕可能就会显示出短板了。电影更强调导演对演员的调教。至于镜头调度等技术层面,电影的要求也更高,毕竟大银幕什么都是一览无余的,这就要求导演要精致、讲究、懂设计、有巧思。
可以说,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电影都是更精致的艺术。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部电影120分钟拍摄周期往往也得两三个月,但一部30集左右的电视剧,1200分钟,拍摄周期也就两三个月。
当然,电影比剧集“高级”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很多电影就拍得特别烂,也有许多剧集非常经典。尤其是
在剧集精品化的趋势下,电影和剧集的界限在不断打破。
事实上,像美国这样的影视大国,早就有这样的趋势。比如“史上第一奖项收割机”《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的时候,每集制作经费600万美元,第五季攀升至800万美元,第六季时每集制作成本高达了1000万美元之巨,到了第八季单集成本1500万美元。换句话说,一集电视剧就将近1亿元人民币的制作成本,它完全是以好莱坞大片的要求拍摄的。
大银幕在一些特效大片上仍然有优势,如果是悬疑、生活、言情等题材,剧集的表现力并不比电影差,甚至只有剧集的篇幅和容量才能够完整呈现。
2020年诞生出了不少精品短剧,譬如《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它们带给观众的情感冲击力并不逊色于一些现实主义电影。像电视剧《装台》,只有这样细水流长的篇幅才能把生活的百般滋味一一道来。
因此,认为张艺谋等大导演执导剧集就是“掉价”,还是过于武断和偏狭了。关键还得看,这些大导演是否依旧以精品的水准来要求剧集,还是只是挂名一个监制,收一些费用。此前陈凯歌、冯小刚监制的网剧都称不上理想,反倒有点自毁口碑。我们倒是期待这些大导演能够在剧集市场发光发热,为剧集的精品化热潮添一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