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365天
香港求学攻略分享,全港最大高校社群,带你体验365天香港求学实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365天

到香港7年后我判若两人,懂的都懂!

香港365天  · 公众号  ·  · 2025-01-27 19:15

正文


港漂碎碎念


一转眼,居住香港7年之久,从萌新眨眼变成了老港漂人。


7年里,见识了香港的蓬勃,领会了沉寂,正在感受经济缓慢的复苏。


除却整个宏观大环境的变化,这7年不仅转变了我的三观,也重塑了个人视野。


不过这里不想涉及太多宏观的“指点江山”,只想讲一讲一些柴米油盐的小故事,一些有关生活习惯的微妙转变。



1

饮食篇


曾经也是吃辣小能手

曾经,我还身处北方大地的时候,辣椒伴随着每一餐。


无论是麻辣火锅,还是加了辣椒面的烤串,只要老板问加不加辣,那必然是一个“点头”肯定。


初到香港时,去了熙熙攘攘的庙街夜市,被绚丽的灯光和各式各样的小吃所吸引。

然而,当我咬下第一口加了辣酱的鱼蛋时瞬间诧异,这除了咸没有辣啊?

自那以后,我对香港的辣椒嗤之以鼻,直到在一家云吞面店被上了一课。 (小经验:很多香港本地的云吞面馆自制的辣椒酱都非常非常辣!有兴趣大家可以去试试。)

时间久了,开始渐渐习惯香港的菜系或者多样的外国菜,喜欢港式点心,那些精致而清淡的小吃。

品尝到了鲜美的 虾饺、烧卖和糯米鸡 ,这些清爽的口味让我耳目一新。 清炒时蔬、白灼蔬菜 等,每一口都是一种新的享受。 (毕竟北方大冬天的除了白菜还是白菜)


因为缺少辣味练口,现在出门吃 谭仔米线要点“5”小辣 ,去一些川菜店和湖南菜店,都要多问一句 是不是很辣的辣

同时,对于港式辣度的形容,我也逐渐融会贯通。

“您好,这道菜要BB辣,唔该!”

我也日渐习惯被同事们的提问, “之前不是很能吃辣吗,现在怎么不吃了?”


慢慢的,随着饮食的日益清淡及适应香港食物的口味,除了对辣度接受能力逐渐下降, 重油盐的食物也接受无能

加之很多餐厅的碟头饭也都是多肉多饭少菜,本着营养健康的原则,我开始 寻觅各国的“大拌菜”

韩式大拌菜

西式大拌菜

港式早餐之港式三明治吃多了,也渐渐地不再想念油条豆花豆浆包子等东北早餐。


并且口味越越发独特,曾有一度竟非常喜欢吃印度菜。


看着不知道是啥,吃着也不知道是啥,但就是还挺好吃。


2

出行篇


曾经也是“不怕冷”代表

如果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那么南方的冷就是魔法攻击。


我深以为然,造这句话的人是懂生活的。


尤其是室内的冷,对于北方人来讲,那种冻就是晚秋暖气还没供应以及早春暖气已经停掉的那几天的无限加加加加加加加长版。


北方还能熬一熬等过几天就来暖气了, 在香港可就是要一直等到春天才会变暖啊!


刚来香港的时候,时常会解答本地朋友们关于北方冬天是不是很冷、是不是会下雪等问题。

当时,咱也是不怕冷的代表之一。

圣诞前后可以说是香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零上13度的某天,看到街上穿着羽绒服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人的时候,心下觉得不可思议及不解。

零上13度就围巾羽绒服了?这也太不抗冻了吧!这去了北方岂不是要冻死他们...

然而,话是不能说太满的。


北方的寒冷是可以用帽子围巾羽绒服手套抵抗的,并且回到室内后可以快速回温。

香港的寒冷是阴沉的天气,伴随湿湿冷冷的空气就着海风,铆着一股劲儿向身体里钻。你想着赶快回到可以遮风避雨的家里,然而在家里是越呆越冷,手脚冰凉。

长这么大, 人生第一次知道睡觉冻鼻子是什么感觉 ...

因此,这两年,陆陆续续斥资买了电热毯和暖宝宝等,并在去年买了电暖风。

我个人把它列为 年度最佳投资单品 (人类发明之光) ,并且对前几年挨冻的时光感到十分懊悔。真的是早买早享受啊!

所以,奉劝所有北方人一句,不要逞强不要装b,冷就买取暖的装置!咱们可受不了南方室内那个冻啊!

3

语言篇



黑凤梨啊

咱东北银主打的就是一个讲话贼标准,走哪都说普通话。


什么口音,妹有口音啊也!


可能是语言天赋上差点意思,加上后天也不是那么努力的学习,几年下来粤语还是磕磕绊绊,除了“雷猴”,“唔该”说的贼溜,其他的也就很难成句了。

然而,粤语讲的不咋地,这普通话倒是实打实的越说越标准。

当惯用的一些儿化音和卷舌音被说“听不懂”的时候,讲话倒是更在意发音的标准,力求一个能被听懂。

过于“标准”的普通话就是: 回老家过年结果被以为不是当地人,在香港被以为是福建人 (咱也不知道是为啥就是说)

天道酬勤、任道而重远,粤语还是得认真学啊!东北话也不能忘!

4

其他碎碎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