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星宏观
用数据说话,做定量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量子位  ·  DeepSeek无问西东!先行者早已趟平全国产之路 ·  14 小时前  
黄建同学  ·  DeepLearning AI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RL_Reasoning_Writing_ ... ·  4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24星]SpatialVLA:一个强大的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火星宏观

11月财政预算收入飙升11%,反映了财政收入稳步改善吗?

火星宏观  · 公众号  ·  · 2024-12-18 05:4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11月份公共预算收入飙升的原因,其中非税收入狂涨40.4%,印花税翻倍增长107%,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有所增长,但税源并不支持这样的增长。文章认为这些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非税收入和政策推动的股市超级反弹,并非来自生产和消费。同时,也指出了这样的财政收入与税收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复苏,并分析了非税收入、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背后的原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财政收入与税收增长情况

11月份公共预算收入飙升11.0%,其中非税收入狂涨40.4%,推动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印花税翻倍增长107%,推动11月财政收入增长0.9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7%和11.4%,推动预算收入增长2.1%和0.9%。

关键观点2: 非税收入的增长及问题

非税收入主要来自罚没收入和行政收费,暴涨40.4%的非税收入并不可持续,且罚没收入和行政收费的暴增是营商环境的硬伤和天敌。为了改善营商环境,应该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关键观点3: 印花税的增长及问题

印花税翻倍增长107%,主要来自于经济刺激政策所推动的股市超级反弹。这种增长不是经济基本面所推动的,因而其持续上涨也难以持续。

关键观点4: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及问题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税务稽查和税务清收。但这种增长并非来自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的增长,可能损害企业经营,并不可持续。

关键观点5: 整体财政收入与税收分析

整体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非税收入和政策推动的股市超级反弹,并非来自生产和消费。税源并不支持这样的增长,这种财政收入与税收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复苏。


正文

内容提要:

11月份公共预算收入飙升11.0%,其中非税收入狂涨40.4%,推动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但不可持续。印花税翻倍增长107%,推动11月财政收入增长0.9个百分点,也难以持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7%和11.4%,推动预算收入增长2.1%和0.9%,但税源并不支持这样的增长。

12月16日周一,财政部公布了一份令人意外的财税数据。在财政收入和税收连续数月下降之后,11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9亿元,同比飙升至增长11.0%,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1140亿元,大幅上升5.3%,非税收入2889亿元,狂涨40.4%。

不少分析师依据这些孤独的数据认为,财政收入在稳步改善。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穆仁文认为,“11月一般财政收入增速延续改善,税收和非税收入增速均进一步抬升,四大税种收入增速多数改善“。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税收增速大幅回升,“与近期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速落地、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市场信心提振等相关……反映了财政稳步修复的趋势正在巩固“。

三郎认为,分析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切不可基于单项数据作肤浅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预算收入与税收变化来自哪些领域,还要将税收与税源数据进行比对,研究税收的增长与税源的增长是否同步。

经过这些数据的交叉比对,三郎认为,有三大原因改善了财政收入,推动了税收和财政收入的骤然大幅增长。但客观评判,这样的财政收入与税收增长方式,不仅难以持续,还不利于经济复苏。

任何经济研究人员都会同意,如果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生产和消费,那么宏观经济是健康的,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是可持续的。但是,真正推动11月份预算收入增长的,并非来自生产与消费,主要来自非税收入和政策推动的股市超级反弹,主要来自与生产和消费无关的领域。

一、非税收入暴涨40.4%,推动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但不可持续。

1-11月,非税收入累计达到3708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11月份非税收入暴涨40.4%,达到2889亿元。仅非税收入这一项,推动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为预算收入飙升11%,贡献了54%的力量。

今年以来经济低迷,税收持续多月下降,非税收入开始大幅度增长。非税收入一般包括:彩票公益金、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捐赠收入、行政收费、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10月份的彩票公益金,11月份上缴财政。10月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销售彩票442.25亿元,同比下降6.6%。

企业交税、缴费,一般为本月申报缴纳下个月的。10月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营业收入66026亿元,同比下降1.8%。

10月份至11月份,全国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企业经营均不如去年,社会捐赠不可能大幅增长。

10月份,财政新增存款5964亿元,同比减少7697亿元,11月财政新增存款为-8322亿元,同比多5029亿元。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应该下降。

所以,暴涨40.4%的非税收入,只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罚没收入,二是行政收费。别无其他的可能。由于彩票、国有企业收入、存款下降,其形成的收入理论上也会同步减少,那么就意味着,罚没收入和行政收费的同比增长幅度,远大于40.4%。

,罚没收入和行政收费暴增,是营商环境的硬伤和天敌。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应该改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让企业有钱稳定劳动岗位和劳动力工资,这是基本的行政管理常识。如果为了完成预算任务,为了满足行政开支而增加行政收费,恣意罚款,那将是竭泽而渔,自毁税源。

很显然,财政部也非常清楚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拉动项,非税收入其中哪些项目在大幅增加。所以财政部表态,未来将“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依法依规组织非税收入,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得乱收,坚决不收过头税费”。但三郎认为,财政部不应该是未来这样做,应该现在就这样做。人民日报对罚没收入中的一种“远洋捕捞“的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希望各级财政部门、政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引起警觉,及时制止由罚没收入所推动的非税收入飙涨的趋势。

二、印花税翻倍增长107%,推动11月财政收入增长0.9个百分点,也难以持续。

11月份,印花税完成265亿元,同比翻倍增长107%。其中证券印花税达到221亿元,同比增长172.8%。印花税推动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为预算收入增长11%贡献了8.5%的力量。

但印花税的增长并非经济复苏的结果,纯属9月24日开始的不断释放的经济刺激政策所推动。而且只要持续一周没有新的刺激政策,股市就会缩量下跌。由于这一轮股市超级反弹不是经济基本面所推动的,因而其持续上涨也难以持续,印花税翻倍增长对财政预算的贡献,自然也难以持续。

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7%和11.4%,推动预算收入增长2.1%和0.9%,但税源并不支持这样的增长。

11月份,企业所得税为1110亿元,同比增长37%,推动预算收入增长2.1%,在预算收入11%中,贡献了19%的力量。个人所得税为1190亿元,同比增长11.4%,推动预算收入增长0.9%,在预算收入11%中,贡献了0.9%的力量。

企业所得税来源于企业,这个毫无疑问。

个人收入所得税,比较复杂,按照就业分类,大约55%来自企业职工,12%来自机关事业单位雇员,剩余33%来自灵活就业群体。而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主要也来自企业。

按照原国税局某领导透露的情况,全国7亿劳动者,其收入达到个税起征点的,只有1亿左右。按照2023年国家统计局的平均工资,国有单位平均工资是非国有的2倍。所以初略估算,个税中机关事业单位的个税纳税人估计占25%左右,其他占75%左右。

2024年前三季度5356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2.54万亿元,同比下降0.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41万亿元,同比下降0.5%。

2024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7.25万亿,同比下降0.3%,应缴税费4911亿元,同比下降4.4%;11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6.6万亿,同比下降1.8%,应缴税费4388亿元,同比下降5.2%。

上市公司收入下降0.9%,利润下降0.5%,国企收入下降0.3%,利润下降3.9%,应缴税费下降4.4%。

而上市公司和国企是我国最优质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企业。因此从税源的角度看,来自企业和个人的税收,应该是下降的。

此外,10月份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8%,加上了PPI的现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这些代表税源规模的宏观数据也不支持5.3%的税收增长幅度,以及34%的企业所得税增长幅度。

但财政税收数据不是开玩笑的,不会有假。那么为什么11月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能够分别增长37%和11.4%呢?

三郎认为,在持续的税收下降,预算收入歉收之后,税务部门借助先进的金税四期,加强了税务稽查和税务清收。不排除税务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以往可收可不收的,现在要收;

第二、稽查历史税务漏洞,补收历史“欠税”。前段时间媒体上讨论过的中部某地清收30年欠税,南部某地要求已经出具了税务清税手续、企业注销几年了的某企业补交历史税收,都是例证。

第三、预收所得税。大家不要惊讶,三郎的亲朋好友不少在企业,每当税收任务难以完成时,专管员威逼利诱企业提前预缴下一季度甚至下一年的所得税,这事经常发生。

所以,三郎认为,11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7.0%,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1.4%,均为年内最高值。但这样的增长并非来自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的增长,可能主要来自大力度税收征管和稽查的挖潜和预收。这样的税收增长也会损害企业经营,并不可持续。

推荐阅读已发历史文章:
从穆迪因财政赤字恶化下调法国评级,谈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红线
11月企业和居民继续修复资产负债表,M1降幅假性收窄不可持续
11月份零售额增幅回落3成,为什么在强刺激中,内需难以企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