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小寒:最该赏花的一个节气 ·  19 小时前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5 天前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2025,什么值得奔赴?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2025『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年度活动预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星球研究所

什么是湖南?

星球研究所  · 公众号  · 地理  · 2025-01-03 10:40

正文




红色的辣椒是湖南的灵魂
红色的鞭炮是湖南的特产
红色的革命是湖南的历史
湖南在我们的印象里
似乎总是红红火火,热辣鲜
(湖南长沙橘子洲的烟花,摄影师@郑晓光)


造就这一切的

是湖南大开大合的地势

三面群山环抱、一面洞庭阻隔

将湖南包围成一片独立的天地

(湖南位置及地形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然而,封闭的天地中
也孕育着对抗封闭的力量

古往今来的人潮
纷纷打破山河阻隔
在湖南的大地上汇聚、交融
正是他们,一步步打开地理的局限
出来一个火红的人

读懂湖南的山河
就读懂了湖南
(湖南衡山风光,摄影师@罗铭)


 01 
缘起洞庭

湖南的地势
自东、南、西三面的山脉
一路向最北端的洼地降低

这片洼地中
便是面积两千余平方公里的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
(请横屏观看,湖南岳阳,岳阳楼和洞庭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年1500毫米以上的降水
汇聚成5341条大小河流
共同孕育了它

它们随着地形的坡度
自东、南、西三面向北汇流
绝大多数河流汇入
湘江、资水、沅江、澧(lǐ)水
再从不同方向汇入洞庭
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
(湖南水系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这座大湖
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
令人望而生畏
将湖南封闭在大湖之南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直到清代初期
湖南读书人要去湖北参加科举
都因洞庭湖风浪的阻隔
人数远少于湖北考生

但洞庭湖水系年复一年的泛滥
也造就了湖南大多数主要的平原
统称为洞庭湖平原

其中,大湖西岸的澧阳平原
毗邻远古时代的交通要道
将洞庭湖以北的楚文化腹地——江汉平原
与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相连
天然成为文明萌发之地
(洞庭湖位置、地形和主要通道,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这片土地虽然平坦
但经常遭受洪水淹没
土地低湿、难以耕作

幸运的是,洞庭湖平原的先民
逐渐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
这种新的作物可以在浅水中生长
也适应湖南夏季的暴雨和酷暑
中国最早的稻作农业之一
诞生在洞庭湖畔
(请横屏观看,洞庭湖平原稻田,摄影师@蓑笠 张)


自此以后

水稻正式成为湖南的绝对主粮

而大米加工成的米粉

则成为湖南各地最经典的美食之一
许多湖南人回家的第一件事
就是吃上一碗家乡味道的米粉
(湖南米粉,摄影师@彭三花,制图@李雪茜/星球研究所)


吃上了大米的湖南人
在洞庭湖畔闯出了一片家园
在最早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地方
他们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
城头山古城
(湖南澧县,拥有圆形护城河的城头山古城遗址和富饶的澧阳平原,摄影师@君作刃)


日后,来自北方的移民

还将从这里一批批进入湖南腹地

他们不仅带来人群和文化的交融

也带来了新的技术


大约与中原的夏商时期同步

湖南的早期文明

也开创了辉煌的青铜时代

它们以硕大的体量、瑰丽的想象

在全国独树一帜

(湖南部分青铜文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柳叶氘,制图@李雪茜/星球研究所)


战国时期

湖南成为楚国南部的边疆

楚国人屈原被贬至湖南


在这位走遍湖南的楚国人看来

这里长满奇花异草、野兽横行

人民大多崇尚巫术

神秘动人的祈祷歌谣之中

天地万物皆有灵性

(请横屏观看,湖南神农求雨舞表演,仅作示意,摄影师@尹忠)


独特瑰丽的湖南早期文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隐入深山

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


屈原投江数十年后

楚国也亡于秦国

湖南和中国都迎来了大一统的时代

也正是国家统一的需求
将在一个新的方向为湖南带来转机


 02 
沟通南岭

在湖南南端细碎的丘陵中
耸立着几座“岭”为名的险峻高山
自西向东分别名为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
和位于湖南境外的大庾岭

它们合称“五岭”,又名“南岭”
构成了湖南南端的边界
(南岭群山中的郴州莽山云海,摄影师@咏物无声)

这一系列山岭的北侧
是与长江联通的湘江水系
南侧则是珠江水系
因此,它南侧的“岭南”地区
自古以来便是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
(请横屏观看,南岭位置、地形和主要通道,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幸运的是
南岭也在封闭中孕育了开放的通道
除了五座独立、高耸的“岭”以外
大部分地区分布着相对低缓的丘陵
其中散落的丹霞地貌
看似群山成林,却只有两三百米的高差
(崀(làng)山丹霞地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也有更加平缓的山谷
河水蜿蜒、村落安详
可爱的喀斯特峰丛点缀其间
(永州宁远十里画廊喀斯特地貌,摄影师@郑可)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谷地
现在属于靠近湖南的广西兴安县

湘江上游和漓江上游
相会在南岭中的山谷
只要翻越海拔不足200米的分水岭
就可以打通南岭、连接岭南
秦始皇派人在这里修建了一条运河
名为“灵渠”
由此,秦军得以进入岭南
(广西兴安灵渠,摄影师@卢文,制图@李雪茜)


此后一千年里
灵渠成为南岭中最重要的通道
它与湘江一起构成了
连接中国南北的水运大道
纵贯湖南东部的湘江流域
也随着人员往来,日渐繁荣
(城陵矶见证着湖南水运两千年来的繁荣,摄影师@蓑笠 张)

为了控制岭南
西汉早期的湖南
长期保留着一个诸侯国——长沙国

走南闯北的人们
带来先进的技术与文化
长沙国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帛画、帛书等文物
正是这段辉煌的见证
(马王堆T形彩绘帛画,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李雪茜/星球研究所)

然而,好景不长
唐代以后的政治中心
由关中平原东移到华北平原
出海通道也迁到更靠东的广州
经济中心更是东移至江南一带

更靠近东部地区的江西
取代了湖南的南北通道地位
广东人张九龄开发的梅关古道
从江西与广东之间的大庾岭
再次打通南岭
(湖南、江西南北通道变迁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经由赣江南下江西、进入岭南
成为此后又一千年的主流
南北通道的转移
让江西与湖南的地位此消彼长
湖南渐渐被东边的江西拉开差距


但这个与湖南相爱相杀的“老表”

也将在一个新的方向

为湖南带来发展的机遇



 03 

穿越罗霄


在湖南的东部
同样绵延着一座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
罗霄山
它构成湖南东部与江西的边界
(请横屏观看,罗霄山北段的大围山,摄影师@波哥哥Benson)


罗霄山最高可达两千米左右

湖南第一高峰酃(líng)峰耸立于此

森林、草甸和杜鹃花海

装点着高大的山体


但这座山脉并不存在连续的山脊

它由幕府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支脉

自北向南,雁行般排列而成


在它们中间
一条条盆地或山谷
将湖南东部与江西西部紧密相连
(罗霄山位置、地形和主要通道,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唐宋时期以来
随着南北通道的转移
湖南和江西的差距逐渐拉大
江西一侧人烟稠密、文化经济繁荣
湖南一侧相对落后
却拥有更多可供开发的土地

罗霄山
就像一座拦蓄着人口流动的大坝
承受着两侧越来越高的发展落差
大坝的闸门
便是藏身山脉之中的孔道
(大围山附近,罗霄山中较低的丘陵地带组成山间的通道,摄影师@张燮林)

宋代开始,江西移民
经由这些“大坝的闸门”
如汹涌的潮水般闯入湖南

元末明初,战乱频繁波及湖南
人口大幅减少,土地大片抛荒
更是引发了规模巨大的移民潮
人称“江西填湖广”

直至今天,湖南人仍称江西人为“老表”
因为他们的祖先,不少都来自江西
在许多靠近江西的湖南县市
连方言也深受江西影响
成为赣语的分布区
(湖南赣语分布及部分地区江西移民氏族占比,制图@李雪茜&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移民使湖南的人口迅猛增长
大片的土地得到开发
先进的农业技术
取代了湖南群山中刀耕火种的传统
雪峰山等崇山峻岭中
处处被开垦成梯田
(雪峰山紫鹊界梯田,摄影师@俞琳)

新增的人口和先进的技术
也在平原地区创造了越来越高的
田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湖广熟,天下足”
逐渐口耳相传
(长沙靖港古镇,这里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泛的移民活动
也带来了技术的交流共享
湖南醴陵等地的陶瓷技术
与江西的景德镇交流密切

今天中国的烟花爆竹之乡
更是由湘赣边界的
浏阳、醴陵、上栗、万载共享
相似的文化基因跨越了行政的边界

(湖南浏阳,每一个由连廊连接的小棚子就是一个独立的烟花作坊,它们依山而建,以防可能发生的爆炸互相波及,摄影师@姚彦)


明末清初

穿越罗霄的移民潮中

一种不起眼的美洲作物

也从沿海地区进入湖南

辣椒


它迅速征服了潮湿多雨的湖南

让湖南成为辣椒普及最早的省份之一

辛辣的刺激

点燃了艰辛寡淡的生活

成为湖南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湖南的剁辣椒,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制图@李雪茜/星球研究所)


至此,湖南的东部地区

基本开发完毕

东部饱和的人口开始经过湘西

涌向云贵川渝

也把对辣椒的嗜好带向半个中国


湖南西部的一条山脉
也终于要登上历史的舞台


 04 
开拓武陵

在湖南西部
一片更加广袤的险峻山地
覆盖了全省三分之一的面积
它就是武陵山

这里潜藏着
张家界的如画山水
(雪后的张家界,陡峭的峰林仿佛漂浮在云雾中,摄影师@林祖贤)

还有天门山等地的
地质奇观
(天门山顶部的天门洞,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天然穿洞,摄影师@刘剑伟)


也因闭塞落后的地形
留下了桃花源的传说

漫长的历史中
它也一直庇护着迁徙至此的各个族群
他们交融、演化至今
成为土家、苗、瑶、侗等少数民族
占到湖南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湘西苗寨,摄影师@刘振军)

但武陵山和南岭、罗霄山一样
并不是彻底的封闭之地
在这里
大地褶皱如波浪
一列列山脉之间分布着许多细长的山谷
更有沅江水系将山谷贯穿
(请横屏观看,武陵山位置、地形和主要通道,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沅江的支流众多,号称“五溪”
酉水、辰水、巫水、潕水、渠水
它们以丰沛的水量穿插于武陵山中
组成隐秘的交通网络
沅江的许多支流发源于云贵高原腹地
也成为湖南通往云贵的重要孔道

战国时期楚庄蹻(jué)入滇
西汉时期汉武帝经略西南
均经由湘西进入云贵高原
此后中原文化对云贵高原的漫长渗透
武陵山也是重要的通道之一
(请横屏观看,武陵山中的矮寨大桥,这里的地形已经与云贵高原无异,摄影师@周德成)


而武陵山最重要的一场开拓
发生在明清时期

此前,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
 长期归属本土的地方首领管辖
这些首领名义上受中央政府册封
却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
元明以来被称为“土司”
(吉首德夯附近,险峻的地形帮助历史上的湘西少数民族保持较强的独立性,仅作示意,摄影师@刘振军)

而明清以来
中央政府决心将土司辖地
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管理
派出政府任命、全国流动的官员
取代权力世袭的土司家族
这场开拓因此被称为“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后的武陵山
不仅减少了政治上的隔离
也打开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天地

商人们开始开拓湘西
沿着沅江等河流溯江而上
一个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崛起在“五溪”之畔
(湘西芙蓉镇,摄影师@向源翰)


湖南东部和江西等地的移民
也开始在湘西的群山中闯荡
寻找尚未开垦的土地
(武陵源老屋场,摄影师@李泳锌)


湘西的特产
如桐油、煤炭等等
同样经由本地和外地的商帮
顺江而下
汇聚到江河下游的码头
(请横屏观看,沅江边的黔城古城,摄影师@李泳锌)


群山环抱的武陵源
从此不再只是闭塞的桃源
而是成为文化多元、人群交融的宝地

就连武陵深处
历来以封闭和民风彪悍著称的凤凰
也浸润了多元、开放的文化风气

沈从文、黄永玉
两位中国文化界的大师
便是从这座美丽的边城走出
(凤凰古城,摄影师@杨顺韶)

生活的艰辛、移民的闯荡
让湖南人务实苦干,又团结尚武
封闭的环境、多元的文化
让湖南人倔强霸蛮,又敢为人先
甚至连湖南的学者们
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更关注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

正是这样的湖南
孕育了一场近现代的爆发


 05 
闯出重围

当时间来到十九世纪
中国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身居内陆一隅的湖南人
反而凭着一腔热血、怀着一腔孤勇
率先开启了中国的变革
(湖南古代最高学府岳麓书院,门前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直到清末才真正印证,摄影师@赵一杰)

从湘中群山走出的魏源
奋笔写就《海国图志》
首先提出“开眼看世界”引领全国风气之先

此后又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人
凭借湘军执掌大权
开启洋务运动

他们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革命者
却开启了湖南的近代化进程
办学堂、办报纸、办工厂
让湖南一跃成为
“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也带领中国闯入近代化的大门
(湖南第一师范旧址,摄影师@晟龍)

在此之后的数十年间
接受了新式教育与革命思想的
湖南青年们
前仆后继,投入救国于危亡的事业

来自湖南浏阳的谭嗣同
为维新变法而奔走呼号
最终于1898年英勇就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有之,请从嗣同始

黄兴、宋教仁、焦达峰
湖南人的参与下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
此后,袁世凯复辟,革命再度陷入危局
又是湖南人蔡锷,打响了护国第一枪
“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近现代湖南代表人物,制图@李雪茜/星球研究所,注:陶澍活动于近代前夜,但对近代湖南影响深远,因此也列入图中)

“无湘不成军”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豪壮的宣言和承诺背后
是一代代的湖南人闯出三湘四水
扛起家国的重担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此时的五十多位党员中
湖南人独占三分之一

1924年,黄埔军校招生
第一期学员中
湖南人独占四分之一

相比于此前上千年间湖南的默默无闻
此时的湖南人物,堪称群星璀璨
尤其在军政领域,更是独步天下
(不同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群体中湖南人占比,制图@李雪茜/星球研究所)


1927年开始
中国共产党走向武装斗争的道路
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平江起义
以及后来的长征之中

贺龙、毛泽东、彭德怀
具有军事才能和反抗精神的湖南领袖
带领中国的革命航船
闯出无数危局、不断发展壮大
(100年前,青年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写下《沁园春·长沙》,摄影师@蒋小翼)

抗日战争时期
湖南又成为中国军队与日寇拉锯的前线
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
一场场血战中,一座座城市夷为平地
无数华夏儿女把鲜血洒在湖南大地
硬生生地守住了
西南大后方的门户
(长沙烈士公园和背后的长沙城,摄影师@吕钞)

与湖南如火如荼的红色历史同频共振的
则是一场彻底闯出重围的交通变革
它将在战后的半个世纪中影响深远
为新生的湖南奠基

19世纪末,在湖南维新派精英的争取下
连接武汉和广州的粤汉铁路
花落湖南

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
与北侧的京汉铁路组成
中国最重要的南北动脉
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湖南衡阳段,摄影师@李咸良)

1934年
红军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经由湖南进入贵州之后
国民党反动派为围剿红军
加紧了湘黔公路的修建

这条公路没有拦住红军
却在全面抗战前夕贯通
成为沟通前线与后方的要道

战争结束后,沿着公路的走向
湘黔铁路修建完成
它和东侧的湘赣铁路一起
组成了中国南方最重要的东西动脉
沪昆铁路
(湘黔铁路穿过群山,摄影师@王璐)

京广、沪昆两条干线
在湖南串联起许多重要的新老城市
为湖南的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条铁路交汇处的株洲
更是从一个小镇升级为湖南的工业重镇
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依靠着铁路的贯穿
湖南终于告别了大地的封闭
迎来了彻底的联通
有色金属等矿产优势得以充分利用
金属冶炼、工程机械、列车制造、航空航天
硬核工业纷纷落子湖南
(湖南长沙磁悬浮列车,由湖南株洲制造,摄影师@李咸良)

但仅仅是这些
还不足以成就今天的湖南
湖南不仅在物理上联通了四方
也形成了敢闯敢拼的性格
湖南人认准的事业
便要霸蛮地闯出名堂
(湘西舞龙,摄影师@唐俊)


你也许不知道邵阳
但邵阳的商人们
从艰辛、危险的红木生意起家
统治了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市场

你也许更不知道新化
但新化人从拆开一台进口机器做起
竟然一口气垄断了全国的文印市场

你也许知道学挖掘机找蓝翔
却不一定知道
中国最多的挖掘机来自湖南长株潭地区
他们一步步从低端到高端
做出了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长沙南站附近,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交汇,摄影师@李咸良)

在工商业的崛起之外
湖南人在文娱产业同样闯出了一片天地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时代风潮
他们曾开创中国电视直播新闻的先河
也敢率先喊出“快乐中国”的口号

直到今天,湖南卫视
仍是省级卫视中的绝对王者
(长沙梅溪湖音乐厅,摄影师@蒋小翼)

无论大小城镇
湖南人同样认真、用力地生活
在每一个平凡的街巷、角落

繁荣的平民商业

和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让全国的人们慕名而来

也让离湘的游子魂牵梦萦

(请滑动查看,湖南的大小城镇,依次为皇都侗寨、茶峒镇、常德市、长沙市,摄影师@杨顺韶&蒋小翼&君作刃&5零2)


今天的湖南
可以追忆最热血的历史
也造得出最浮华的梦幻
可以发展最硬核的工业
也有寻常巷陌抚慰人心

四面围合的湖山
千年激荡的人潮
塑造了湖南的两面

封闭孤立、开放多元
拼搏苦干、洒脱浪漫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却在这片大开大合的山水之上
交织成了独一无二的湖南
(紫鹊界梯田,摄影师@柳勇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李楚阳    图片:潘晨霞
计:李雪茜   地图吴昕恬
审校云舞空城&清流&唐文俊
头图、封面摄影师:刘众

[主要参考文献] 可上下滑动查看

[1]曹树基,葛剑雄. 中国移民史 第5卷 明时期[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01.

[2](美)裴士锋著;黄中宪译;谭伯牛校.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1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 第2版 汉语方言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12.

[4]沈从文著. 沈从文精选集[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12.

[5]邹逸麟编著.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07.

[6]辛向阳,周树兴等. 人文中国 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 上[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05.

[7]张伟然著. 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04.

[8]伍新福主编. 湖南通史 古代卷[M].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12.

[9]刘泱泱主编. 湖南通史 近代卷[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12.

[10]宋斐夫主编. 湖南通史 现代卷[M].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12.

[11]罗望林主编;翟辅东等编著. 湖南省经济地理[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8.06.

[12]高冠民,窦秀英编著. 湖南自然地理[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09.

[13]吴正东. 明清时期湖南人口与社会变迁[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14]徐艳萍. 唐宋时期湘桂交通走廊与湘桂毗邻地区发展初探[D]. 暨南大学,2008.

[15]吕俭平,吕谨伊. 湖南赣语的分布格局与自然、人文地理的关系[J]. 大理大学学报, 2020, 5(5)

[16]邹学校,马艳青,戴雄泽等.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 [J]. 园艺学报, 2020, 47(9)

[17]吴艾妮. 湘粤古道的历史变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34(4).

[18]郭伟民.澧阳平原的考古学启示[J].中原文物,2005.(6).

[19]陈先枢.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及其形成原因 [J]. 湖南社会科学, 2000, (1)

[20]朱翔. 近现代湖南人才地理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8, (03)

[21]刘莉,谢心宁.改土归流后的湘西经济与民族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2(4).

[22]高至喜,熊传新. 楚人在湖南的活动遗迹概述——兼论有关楚文化的几个问题 [J]. 文物, 1980, (10)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主笔、地图设计师、视频剪辑、三维动画师、图片编辑、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