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情商高的人,会有这5大说话习惯,很厉害! ·  4 天前  
孤独大脑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你准备从第几个七年开始规划孩子的人生?

学习学习再学习  · 公众号  · 学习  · 2019-08-20 20:30

正文

Good parents worry;
Great parents plan.

我提出过一个理念: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个理念我自己也一直在践行。我生于1972年,今年47岁,快七个七年了,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个七年都活出了一个新人生,而且我特别自豪的一件事就是:

我只讲我真正践行过的真理,不仅做了,还做到了,只有做到了,才拿出来说。

拿读书来说,我读过无数本(真的可以是这个数量)书,而且自从能够开始用英文阅读,我就坚持只读原版书。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只要能够读书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读,一天也没有间断过(眼睛不好的那段时间也在听书)。

为什么?因为读书是成本最低的自我提升,乃至最终能够跨越阶层的方式。当然,有人会问,我身边读书的人多了,但也没几个能真正自我提升的,还不是一样庸庸碌碌。

那是因为:读书多容易,但是能坚持践行不容易,一次践行容易,但是一生践行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读过的书,应该也必须化为实践,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进而再凝结成理论。我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敢放胆说出开篇那句话:只有做了,才拿出来说。

我是这样做的,我身边一群人生相当成功的好朋友们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我的老朋友熊莹。我们在新东方相识,二十年,她一直奋斗在家庭教育第一线,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一点点践行着心中的教育理念。我和老婆经常去她家吃饭,每次她都有新案例和践行指南。
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熊莹每个月都在坚持做一个叫做精英家庭藤校之路的私享会,她跟我说,在家庭教育领域里,也是七年一辈子,太多的父母只看一年两年,如果能以终为始,至少以七年为一个单位去考虑规划孩子的教育,那做法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我非常认同她的观点。在今日的中国,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功的。说不希望的,有点假有点矫情。既然希望,就要早规划。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寻遍良方,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获取成功的大概率方式还是进名校,中外皆如此。
如何规划孩子的教育路径,从小打磨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在升学路上走得顺利,并且有可能进入藤校,是关乎孩子一生的事情。可现实是,大多数父母有想法,没解法,干着急,瞎发力,一路发愁着急,最终孩子也就平平。别误会,这些父母都十分优秀,有些甚至可以说特别优秀,但是,为什么优秀的父母没能培养出同样优秀的孩子呢?
熊莹说的对,即使是优秀的父母,也常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缺乏策略也不能坚持践行。
她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不少父母跟她抱怨:
孩子上初中了,上课精力老是不集中,说了也不听,说多了就烦了,怎么办?
熊莹的解读是:
首先,精力不集中这件事,可不是上初中才开始的,难道他小学就精力集中?在幼儿园时期就特别专注?和好习惯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都是从小一点点养成的。只是,小时候你说他,他听,但是上初中进入青春期,他不听了而已。
不少父母,在孩子人生的第一个七年,今天让孩子学这个,明天让孩子学那个,仿佛弹两下钢琴就能成为郎朗,打两下网球就能成为李娜。孩子到处播种,但是七年过去,哪个花也没有结出特别丰硕的果实,蜻蜓点水,浮皮潦草,最终还是兜兜转转到教育体制中来。
接着家长就着急了,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现实问题就冒出来了:我家孩子不爱看书啊,我家孩子不爱学英语啊,我家孩子拖拖拉拉啊,我家孩子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啊。其实,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孩子人生的头七年,只要养成两个习惯,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早睡早起和爱读书
早睡早起这件事,完全就是个大人示范,小孩儿照办的习惯养成。早睡,才能早起,早起,一天干啥都有精力,白天也不需要再睡,这样才能保证晚上按时入睡,明早再度早起,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的良性循环。简简单单四个字,其实也是人生的某种实践。
再说读书,这也是个自然而然的事,先打造一个充满书的环境,再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固定一个家庭阅读时间段,“自然而然”,孩子就爱阅读了,毕竟目力所及都是书,耳边听到的也是书,入睡前看的还是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