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赵民微分享
“赵民微分享”是赵民的自媒体频道。以长期的读书阅世经验,为您分析行业动向,判断经济大势,点评最新时事,指点心中迷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CHINAPLAS聚焦绿色、智能与高科技解决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诺丁汉大学增材制造中心《CES》:高分辨率3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聚丙烯电容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  2 天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2 天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煮“面条”,煮出一篇顶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赵民微分享

致不易青年

赵民微分享  · 公众号  ·  · 2018-09-23 10:00

正文

文章来源:摩登中产

ID:modernstory


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看看这一代青年人,他们从踏上征途那一刻就自带一个标签,名曰“不易”。那些能够始终保持“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态度的年轻人值得学习。


青春始于一片狼藉


三里屯SOHO楼下,曾经密布美发店与高端服装店,而今大部分换成了平价小店。

美发店主7月初就贴出转租广告,1个月后,空荡荡店铺依然门窗紧闭。

门外路上,年轻人步履匆匆,神色倦然。

庞大都市如同巨兽,现在正是喘息粗重时刻。 多重压力冲刷生活,年轻人感触尤甚。

曾经至少用资生堂的职场女孩,现在改用妮维雅,而雅诗兰黛的眼霜,也换成80元的国货。

他们在闲鱼淘二手健身会员卡。原价两千只卖两百,相当于一周4元。不少健身房,已把年卡改成小额月卡。

望京创业青年们,聚会不再点精酿,而是自带罐装啤酒。金融街上班的年轻人,暂别星巴克,改冲速溶咖啡。

星巴克中国销量下滑,9年来第一次。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净利润增长77.52%,大涨的还有啤酒和火腿肠。

豆瓣上,“极简生活”小组成员突破10万。知乎“2018 年有哪些优秀的消费降级选择”下,已经有1400多个回答。

大V用EXCEL列出清单,告诫年轻人,多下厨少点外卖,多下载少买电影票,赶紧卖掉声波牙刷和洗脸仪,家养猫最好吃自制猫粮,或者干脆不养。

都市的故事风声鹤唳。

今年8月,北京东五环外管庄,有房东开价租金每月4200元,过了一个下午,就涨了1000元。

回龙观程序员被告知,看你是老租户,这次只涨到6000元。

方庄一对情侣,临时搬到五环外某公寓。搬家后赶上暴雨,门前积水成湖。

公寓太偏,出租车都不愿去,每天他们要穿越荒田和工地,才能触摸城市边缘。

过往的温情生活,变得潦草狼狈。更狼狈是接下来的求租。

尽管中介承诺“控制房租”,但看房者吐槽,网站标价2700元房间,实际4500元起。

有不满涨价而退房的国贸新人,在八通线转了一圈,只得租住更远的高速沿线。

到家后,手机提示他“欢迎来到河北”。

月薪12000元的程序员,从房山线尽头寻到6号线终点。他算了笔账,扣除各类开销,每月能剩6500元。

房租涨后,每月只剩4100元。想攒下60万首付,要等12年,届时已38岁。

他给自己鼓劲“每月省500,就能提前一个半月买房,结婚,生娃。”

青春始于一片狼藉。诗和远方果然都在极远之处,浪漫的土耳其别想了,先按中青旅努力。

有媒体人发文《这届年轻人,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吧》,一夜间30万评论。

作者劝说,年轻人不要再去商场和夜店,非要出门就“骑上摩拜遛一遛”吧。

时代的喧嚣仿佛忽然间归于沉寂。这一代青年有了个标签,名曰“ 不易 ”。

一位住在自如中的不易青年,描述某一夜的噩梦:

隔板被砸出窟窿,我只穿内衣,面对屋外的目光,只能仓皇地遮住脸。



在寻求时势中迷惘


9年前,作家格拉德威尔发现一个残酷规律。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功,是因为赶上1955年个人电脑兴起的窗口。纽约大批知名律所创始人,都是犹太人,有着良好家教。

他在书籍《异类》中指出: 时势与家教成就了英雄。

用这个规律丈量我们熟悉的故事,就会发现剧本的残忍之处。

70后青年时,正赶上改革红利,80后青春时,尚余教育红利。


而到90后闯荡世界,规则稳定成熟,无数跃升裂缝,已然闭合。

他们赶上2010年前后大学扩招的最高峰,也连年经历最难就业季。

他们握着贬值的学历,茫然看着北上广飙升的房价。

个体命运终归要依附大时代。改变得了游戏的结局,改变不了进入的节点。

一位媒体人回忆,刚入行时,老师对她说,“你们至少要多奋斗十年,才能追得上今天的我”。

老师早早在北京西城买了两套房。这段对话发生在8年前。

一位海归博士,拒绝了前景可观的创业项目。他说,只有拿大公司的工资和股票,才能还得起房贷。

不易青年们,注定要承受时代演变的阵痛。

除却承受奋斗的高昂成本,他们还要承受孤独。


他们是中国最后一批独生子女,将孤独地扛起421乃至422家庭重担。

不久前,一对年入数十万的小夫妻,遭遇两家父母同时来京投奔。


他们列下清单,买房、请保姆、为老人租房、孩子幼教班开支,一时都成了问题。

更多不易青年不敢恋爱,惧怕生娃,未来像模糊的光晕,看不清模样。

重压之下,他们学会自嘲。

他们把马男波杰克和悲伤蛙视作精神解药,“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城市街角,年轻人涌向“丧茶”店,在烈日下等待3个小时。

他们抬起头,目光越过曲折长队,越过店铺的黑白底色,望向城市混沌之处。



笑对“不易”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迷茫,每一代人也都在对抗不易的生活。

去年,英国调查机构发现,全球95后中,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为乐观。

年轻的中国受访者依旧坚信,在中国“只要勤奋就能出人头地”。

他们告别“佛系”,成为“蜗系”, 他们剪断繁琐的欲望,只背负自己想背负的东西。

西少爷的孟兵,创业时每天只去超市买降价面点,打地铺睡,舍不得买200块一张的床,走路把皮鞋磨漏才换一双,还曾因发传单被保安抬出小区。

有一次挤不上回龙观的地铁,车厢挤满同龄人,他努力几次还是被扔在站台。

他想的却是:混的这么惨,是因为你创造的价值还不够啊。

他的同行,24岁创办伏牛堂的张天一,每日忙于切牛肉,挑米粉,倒馊水。累了,就和店外卖鸡蛋灌饼的夫妻聊天。

董明珠说他肯定干不长,迟早关门。可他最后卖出1000万份牛肉粉。

他说,相比聪明人,他更喜欢当轴人。

不易青年,挑战不易的生活,总要有不易的决心。

知乎上,“人在年轻时候一定要奋斗吗”的提问,浏览量近90万。没有一个回答是否定的。不狂妄,不拼爹,不退缩。

有自媒体编辑描述她的北京生活:每天早上与室友争抢厕所,在地铁高峰人流中躲闪,晚上听着隔壁诡异笑声,写着写不完的文章。

家人劝她回家乡小城,她说不,这里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 不用托人办事,只要你肯努力。

上海90后销售发文称,2015年,他计划在四线城市买房。2016年,奋斗后他已可在环沪城市定居。如今梦想是在上海扎根。

“在中国活得很累,但与其不累的、不瞩目的、平庸的活法,我选前者”。


一位北漂女孩说,每到加班厌倦时,就读一遍高晓松的名言: “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九月份开学季,从高考中搏杀而出的年轻人,来到更大的都市追逐更高的梦想。


新生们笑容天真无邪,高考不易,求学不易,就业不易, 人间有诸多不易,可认真求解,就会一道道解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