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
癌和乳腺癌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
2024年8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胡翼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共同通讯在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IF=16.7)
在线发表题为
”
National age-specific mortality trends for cervical and breast cancers in urban–rural areas of China from 2009 to 2021: 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2009—2021年中国城乡地区宫颈癌和乳腺癌死亡率的年龄时间变化趋势。
该研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评估死亡率比的城乡差异,采用具有估计年平均百分比变化(AAPC)和斜率的连接点模型比较不同年龄组内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和加速度。结果发现,从2009年到2021年,与城市地区相比,在农村地区观察到的与这两种癌症相关的年龄别死亡率相对增加。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年龄为35-64岁呈上升趋势[AAPC:4.0%,95%置信区间(CI)0.5-7.6%,P=0.026],而城市地区则呈稳定趋势(AAPC:-0.7%,95%CI-5.8-4.6%,P=0.78)。至于乳腺癌,在农村地区观察到稳定的趋势(AAPC:0.3%,95%CI - 0.3至0.9%,P = 0.28),而在城市地区则呈下降趋势(AAPC:-2.7%,95%CI -4.6至-0.7%,P = 0.007)。
宫颈癌和乳腺癌通常被称为“两种癌症”,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4个主要原因中的两个。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最高[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排名第一,同时也是2020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5大原因。宫颈癌在ASIR中排名第6位,是2020年中国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6大原因。全球在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的进展凸显了提高HPV疫苗接种覆盖率、实施全面的癌症筛查项目以及确保及时治疗的迫切需要。在中国,一项全国性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计划,即“两种癌症”筛查计划(简称“计划”),自2009年开始实施,同时HPV疫苗于2016年获得批准。从2009年到2022年,该项目逐步扩大到覆盖中国城乡地区35-64岁的女性。
然而,由于预算限制和农村地区符合条件的妇女数量众多,在指定县中,只有一小部分目标人口得到了帮助。因此,鉴于目前的卫生投资水平、人口覆盖率和政策框架,实现消除这两种癌症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似乎具有挑战性。
这两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直接相关。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为53岁,而在中国,这一年龄为48-54岁。中国乳腺癌诊断的中位年龄为48-50岁,明显低于美国的64岁。全球宫颈癌平均死亡年龄为59岁。然而,这些平均数掩盖了趋势,特别是在宫颈癌或乳腺癌死亡率上升的年龄组中。
了解项目所涵盖的年龄别死亡率和癌症特定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并按年龄划分的这两种癌症死亡率的加速增长,有助于确定中国的公共卫生重点。
2009-2021年中国宫颈癌和乳腺癌各年龄组的死亡率趋势,按居住地、时期和地区分列
(图源自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
尽管该规划已实施,但城乡地区在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死亡率方面仍然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筛查机会有限和潜在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HPV感染、其他性传播感染(STI)、吸烟、口服激素避孕药、性初次过早、性伴侣过多以及筛查或疫苗接种不足等生物学和社会决定因素与宫颈癌有关。
对于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早发、初次分娩高龄、绝经年龄晚、子女少、母乳喂养少、绝经期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体重过重和缺乏体力活动,这些因素通常在城市地区更为普遍。
此外,由于免疫抑制、遗传偏好和贫困等因素,农村地区妇女面临更高的风险。
该研究确定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时间趋势,并评估 2009 年至 2021 年中国宫颈癌和乳腺癌按年龄划分的死亡率加速。研究结果表明,
宫颈癌死亡率的城乡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但乳腺癌的死亡率差异有所下降。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死亡率趋势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其中中国城乡地区、时期和地区的35-54岁年龄组死亡率增幅最为显著。
由于死亡率趋势和城乡差距,应特别关注35-54岁的妇女。关注弱势年龄组并解决癌症控制计划实施中的城乡差异,可以提高资源效率并促进健康公平。
参考消息:
https://mmr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779-024-00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