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物一致性评价
这是个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而成立的自媒体平台,立足医药研发,服务医药科技工作者。努力打造成干货平台,打造成药物研发资源平台。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渡  ·  “懂王”之后,接下来看药王的悬念 ·  6 天前  
药物临床试验网  ·  分享 ▎从稽查角度看受试者保护 ·  2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物一致性评价

市场 | 小时候那些普药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药物一致性评价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06-16 06:44

正文

何为普药

大家听到普药可能觉得有些陌生,其实普药就是指价格低廉、使用人群广泛的常规药品普药,这个特属于中国药品营销市场上的名词,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业内认为普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老普药,即已经有好几十年历史,广泛应用于城乡市场的一些中成药和常见西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银翘片等;另一种是新普药,就是十几、二十年前刚上市的时候是新药,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推广和使用,逐渐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利君沙的等。



润损失失

原料药垄断,一刀砍掉了药企利润

无论是老普药还是新普药,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都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原料药的供应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10月到2013年5月,“信龙去痱水”的主要原料麝香草酚的价格从275元/公斤涨到8808元/公斤,涨价32倍;地高辛片原料药从2014年9月的7.5万元/公斤逐步上涨至2015年1月时的40万元/公斤,半年上涨5倍。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垄断。





终端难觅

廉价药难以进到基层终端

众所周知,以往受“以药养医”模式的制约,利润低薄的普药并不受大医院的欢迎,廉价药的主要市场在零售药店以及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随着医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县级商业公司开始转型,迎合国家宏观政策转为基药配送为主的网络布局,从而对普药不再感兴趣。这就导致廉价药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占据大医院以外的二、三类终端市场,直接后果就是,近年来普药整体销售呈现下滑趋势。



药改政策

新医改对部分药物的严格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各种意识的提高,国家开始针对我国以前对抗生素等药物的超规范使用出台管制政策,平常我们感冒了去药店就能买到的阿莫西林现在变成了处方药,药品使用剂量被强制在规定范围内。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远政策,管控的也只是部分类型药品,但是也是部分普药不再随便能买到的原因之一。




前景堪忧

事实上,很多普药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利润已经在想方设法转型,一般来说有两个套路:一是注重研发,即对原有普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增加附加值;二是“换汤不换药”,通过改变剂型、包装和名称把原来的普药当作新药来销售,价格也变成新药价格,但疗效其实并没有变化。

总而言之,从企业、渠道,再到消费者,几乎在这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上,低价药想要突围都是困难重重。目前唯有期待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能够更加积极有利,以解救普药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