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往往伴随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面对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11月9日,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肥胖革命论坛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全球的肥胖问题,肠促胰岛素及其对心脏代谢健康的影响,肠促胰岛素及其对心脏结构,功能和预后的影响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耶鲁医学院
Harlan M. Krumholz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杨伟宪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唐熠达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孙艺红教授
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
何柳教授
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首位讲者是来自弗吉尼亚医护大学的
Christopher Kramer 教授
,他主要阐述了“肠促胰岛素及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讨论了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治疗策略,特别是GLP-1受体激动剂在心力衰竭和糖尿病中的作用。指出肥胖导致内脏脂肪扩张,包括心脏周围的脂肪,进而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增加左心室充盈压力,导致左心室松弛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的呈现。教授提到了多种治疗肥胖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其中GLP-1受体激动剂在减少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非致命性中风方面表现出色。此外还介绍了GLP-1受体激动剂在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结果,包括对左心房体积的减少和左心室质量轻微减少的证据。最后教授提到了TERZEPTIDE的试验研究,并表示将在AHA会议上公布其详细结果。
随后上台的讲者是耶鲁医学院的
Lu Yuan 教授
,她向我们介绍了“全球视角下的肥胖问题”,从全球视角探讨了肥胖症的影响。教授指出,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过去三十年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心血管健康,还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传统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在实现持续减重方面效果有限。新型疗法如GLP-1受体激动剂和Triclabendazole抑制剂在减重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显示出显著潜力,可能为肥胖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教授还讨论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强调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对于低风险人群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接着来自耶鲁大学的
Erica Spatz 教授
主要围绕肥胖及相关心血管健康问题展开。讲解了肥胖的定义、分类、危害以及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特别强调了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肥胖引起的多种代谢疾病及其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介绍了当前治疗肥胖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如GLP-1受体激动剂等)及其对心血管健康改善的临床试验数据。还讨论了如何通过药物干预来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血管健康,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整体上,内容强调了肥胖及其治疗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