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分享投资
分享投资成立于2007年,迄今已建立七只基金,投资超过100家企业,多家企业通过上市或并购退出。我们现在专注:“大居住”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B站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啦! ·  16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一场热血沸腾的赛猪解说 ·  昨天  
哔哩哔哩  ·  13年后,这首上古顶流神曲又在B站杀疯了 ·  昨天  
哔哩哔哩  ·  74岁刘晓庆的精神状态,太超前了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全世界百变小樱都在等的魔法教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分享投资

碳云智能王俊:在将“生命数字化”这件事情上,几乎没有人比我更“拼” | 分享·公司

分享投资  · 公众号  ·  · 2017-10-10 20:00

正文


导读


从创立之初起,碳云智能就备受外界关注。但对于碳云在“做什么”、要到“哪里去”,很多人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最近接受了《艾问人物》的专访。从王俊的切身经历里,你可以感受到:在“生命数字化”这件事情上,碳云智能的初心与决心。


作为碳云智能的投资方之一,分享投资2012年以来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设立了医疗健康基金,迄今累计投资逾60个项目。在该领域有清晰的投资逻辑,其核心词是:前沿、未来、创新。而碳云智能,充分具备了这几个特质。


分享投资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会选择投资碳云智能?


分享投资联合创始人、医疗健康基金主管合伙人黄反之此前谈到: 生物组学的发展推动了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而精准医疗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准程度,将取决于对生物大数据的处理,因此生物大数据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领域。 在这个细分领域我们投资了由华大原CEO王俊创立的碳云智能, 毫无疑问,他们是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生物大数据团队。”


之所以能投出碳云智能这样的“独角兽”,得益于分享投资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清晰明确的投资逻辑和策略。


黄反之认为,虽然医疗健康行业前景广阔、蕴藏着巨大投资机遇,但并不意味着把资金投下去,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优良回报。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需要建设一个自我生长、持续发展的生态,并有清晰的投资逻辑和有效的投资策略。


分享投资的投资逻辑是什么?作为医疗VC基金, 分享投资关注处于医疗健康行业前沿、对未来5-10年能产生重大趋势性的影响、真正有创新价值、同时又能与大病种与高发人群相结合的产品和服务。 总结起来,其核心词就是:前沿、未来、创新。


以下是对王俊的专访内容:



在今年的计划里,王俊打算登几个雪山。


之前喜欢登雪山,纯粹是因为喜欢。不过现在不同了,他要把登山这件事儿数字化。比如,登6000米山、7000米山、8000米山的时候,身体是怎么变化的。


将身体的变化,用数字化的方式模拟出来。让每个人在清楚这些可能的变化时,做出更对的选择。这是目前王俊在做的事情。



↑↑↑ 点击视频,看艾诚与王俊的精彩对话


平行世界的自己是否存在?


创业者,一般都会听到两种声音:支持和质疑。科学家创业,尤为如此。

认同创业理念的,会认为科学家出身的创业者描绘的前景即未来。而不认同的,则表示听不懂,觉得“这简直就是忽悠”!

王俊面临的状况,就是如此。但似乎支持的声音大过质疑,毕竟碳云成立不到半年,估值就高达10亿美金。这是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可望不可及的。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创新的公司,碳云要做的事情足以拓展人类的认知,“生命以碳为基础,计算机是以硅为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构筑硅基世界的你。”王俊将一件听起来似乎有些“玄幻”的事儿说得云淡风轻。


数字化生命,这个概念来源于王俊的本科时代。


1992年,王俊的本科毕业论文做了一只机器瓢虫。自然界中的瓢虫在捕食叶子上的蚜虫时,一般都是随机行走,碰到集团分部的蚜虫会转着圈把它们吃完。

王俊给机器瓢虫写了一个学习程序,让它用算法、神经网络的方法去捕食。经过了十几万代的自我迭代后,这只机器瓢虫进化成和自然界瓢虫一样的捕食方式。

原来计算机除了计算,还可以思考、学习。这个结论给了王俊很大的震撼,从此,这个世界在他眼中倏地变得不同。

数字化瓢虫可学会自然界瓢虫的捕食方式,那数字化的人类有哪些神奇之处呢?

在将“生命数字化”这件事情上,似乎没有人比王俊的生命数据更全了。为了研究这些数据,他做了各种尝试 ,比如,七天不吃饭,登雪山、跑马拉松、喝醉酒,看看身体的数据究竟如何变化,不同的尝试得到了不同的变化反馈。



将所有的数据集结,形成了硅基世界里的王俊。


用数字化的过程,训练硅基世界里的王俊,然后两者越来越像,直到硅基世界里的王俊可以更精准的预知真实世界里王俊的健康。比如,不用去登珠峰,就会知道登珠峰后的王俊身体将发生哪些变化。吃某种药物前,就可以对吃完药后的疗效一目了然。

王俊曾在做基因检测时,发现自己携带痛风基因。这种基因有可能让王俊在20年后关节变形、形成痛风等。于是,数字化的王俊在搜索资料后,建议他喝牛蒡茶,果然,一段时间后,尿酸值回到正常水平。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硅基世界的自己,那么现实中的决策就会更加理智。

而这就是碳云要做的事情。

首先,将人的生命数字化。 包括从基因到蛋白、肠道微生物、日常饮食等,都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来。 然后,人工智能化。 对数字化生命进行不断训练,让他和现实中的原型越来越像,直至可以帮助人类做决策。 最后,联网。 一个人数字化没有意义,但百万、千万人的数字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些规律。这样就可以实现互相帮助,帮助人们抵御疾病、解决更多的问题。



是科学家,还是商人?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所有的一切都以“幂次方”的脚步前进。

在这个时代中,“碳云生来就是长着角的(独角兽)”,它的出生与众不同。

破界而生,是碳云的使命,它前所未有地将生命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些当下最为时髦的领域,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破除众多产业之间的界限,打造出一个老百姓能用的产品。对此,碳云全力以赴。

碳云的基因,决定了它的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路线。


因为做的是数字化生命,很多前端技术在美国、以色列,于是碳云通过收购、并购和控股的方式直接引进较为成熟技术。而很多应用端的东西在欧洲、亚洲,或者医疗体系非常中心化的国家,碳云会借助政府的协助,更快的推广应用、收集数据。

然而这些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由于是一个多方向的综合体,碳云也面临着技术壁垒、资本、生物伦理等诸多问题。在王俊看来,未来还需要持续的积累和打磨。包括技术的完善,管理的规范,大众的认知,都需要逐步成熟。

在接受艾问人物采访时,嘴角起了水泡的王俊调侃,“可不可以节目播出时,把这个水泡去掉。”他坦言每天面临着多种角色的切换,压力很大。

对于“你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商人?”这一问题,他回答,“只要能够实现用数字生命帮助人们管理健康这个目的,无论是需要科学、技术的积累,还是需要运用商业的渠道和手段,无论哪种,我都可以去做。”



死亡是企业的必然结果吗?


碳云智能是王俊的第三次创业。

第一次,他在北大做了一个电脑工作室。第二次,在1999年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创立了华大基因。2015年,王俊离任华大基因CEO,然后成立碳云智能。

与其说他的血液中流淌着创新者的DNA,不如说他一直以来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


华大基因做的是读基因,通过读基因给老百姓带来某些应用。比如对出生缺陷的控制、肿瘤用药的指导。而碳云智能则是想要理解生命,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手段,对人类健康进行管理。


从华大到碳云,转变的是创业方向。不变的是,怀着对世界的好奇,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用王俊自己的话说, “科学家除了能写出高大上的论文,重要的是做出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科学家创业的意义。”

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多重身份,让王俊对企业能否基业长青有着独特的见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