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睿医界
行业资讯,会议信息,专家点评,医院建筑个性解析。 共同探索绿色医院发展之路,寻求健康建筑解决方案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睿医界

大型医院停车管理思维与实践

睿医界  · 公众号  ·  · 2018-01-26 10: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开车就医、开车看望病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医院的停车泊位缺乏,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供需失衡导致停车难是各大医院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一系列问题,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医院停车  思维 探讨


三级医院停车现状及分析


1 医院停车泊位供需不平衡


长期以来,医院基本建设的重点大多是门诊大楼、住院部大楼、办公大楼等楼体建设,受场地限制往往忽视了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很多医院停车都是地面停车,也有些医院陆续兴建了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场,但对于这几年医院的快速发展及社会机动车的急剧增加,停车位仍然显得严重短缺,机动车在医院内严重堵塞的情况时有发生。

2 缺乏科学性论证
很多医院在建设周期内,忽略了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对医院的人流、物流、车流通道也缺乏系统论证,整体的院内交通也没有完整的标识系统。

另外,内部的停车管理措施不完善,只注重停车收费, 且收费口设在医院出口,造成了交通组织的无序性和停车的随意性;机动车与电动车、自行车停放混杂,外来车辆较多,停车管理不完善,这都是医院交通混乱的主要原因。


3
与交管、城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协调
对于用地有限的医院来说,内部已经很难再消化停车问题。医院内外部交通组织不够协调、优化;于是只能向外部找方法,加强与交管、城管部门的沟通,比如在医院门诊部门口处开辟出租车港湾式候车点,使就诊车辆有专门区域上下车。

医院停车困难产生问题


1 影响医患关系
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如果停车困难,易延误患者的救治,从而产生医患纠纷。此外,医院停车位紧张,易使患者及家属在寻找停车位时产生急躁情绪,也间接影响医患关系。


2破坏就医环境
对于人流高度集中的医院,停车场的容量仅占进出医院车辆总量的20%~30%,我们医院还不到这个比例。由于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大量就诊车辆在医院周围道路聚集,院内外机动车和行人秩序混乱,造成了很大的交通隐患,并且机动车在医院的出入及无序停放产生大量的噪声、粉尘污染,破坏了整洁的医院环境,打破了医院内应有的宁静、和谐气氛。


3
交通安全隐患
由于医院内停车位不足,停车占路现象严重,许多重要的路段被占路造成道路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医院内道路的畅通,导致大量机动车和行人堵塞在医院入口,严重妨碍了急救车辆及消防车辆的进出,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医院停车困难产生问题应对策略


1 领导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使得医院不得不由过去单一的医疗技术型向现代复合式的医疗服务型转变。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医疗技术是一个硬条件,但服务意识与就医环境也不可或缺。而就诊停车正是整个就医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患者进医院后的第一印象,是医院的一张名片。而由于历史的沿革,几乎所有的大型综合医院在就诊停车的问题上都有着先天的不足。比如我们医院建院100多年了,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学科全面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但我们天心阁院区还是老院区,只有不到50亩地,交通压力可想而知。而要改变这种不足,就需要领导决策层拿大气魄,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改善停车位资源的不足需要大手笔的投资;引进先进的停车管理理念与方法更需要决策层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气魄与决断。我院2008年投资近2千万元在省内第一家建起了一座100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库,大大缓解了当时的停车难问题,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停车形势又非常严峻,我们又与建设银行合作,改造了我院车辆进出电子自动扫描系统,规范了车辆进出收费,大大缩短了车辆进出时间,加快车辆流通速度,但停车建设还任重道远。


2 专业的停车管理

当前医院的停车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医院的“导诊工作”前置到了停车场,停车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来讲,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入院就诊时的心情。医院停车管理工作人员不但要知晓并理解医院的核心服务理念,还必须要有娴熟的人际关系沟通技巧,能缓解患者来院就诊时焦躁不安的情绪;要熟悉医院的整体布局、科室分布,能给予患者基本的就诊指南;对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车主要能够迅速准确的指挥进、倒车,避免刮镲、碰撞。这就要求医院车辆管理从业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甄选、充分的培训以及长时间的岗位历练才能合格。再好的停车管理系统,再好的停车智能设备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不管是医院自己经营管理,还是由专业的停车管理公司经营管理,都需要一支熟悉医院停车业务的专业的停车管理队伍。那么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的停车管理队伍呢?


3抓好停车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3.3.1、 让每一个泊车员都了解停车场的布局以及医院各科室的分布,有助于根据进院车辆的目的快速的进行分区停放;对车辆品牌、特性进行识别培训,对价值较高的车辆应尽量存放在监控范围之内,对车型超宽超重的应安排地面停车位;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能快速、准确的指挥车辆会车、停放;掌握灭火急救常识。


3.3.2、进行主动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有针对性的培训语言技巧,避免因为患者车主情绪不好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3.3.3、培养处理解决停车场内车辆事故和纠纷的能力,遇到事故能迅速解决,恢复正常的停车秩序;对于无理取闹甚至想讹诈的车主有能力迅速解决,并且不留后患。


3.3.4、对国家与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进行专门培训。


3.4 关于停车位资源与配套设施的建设

停车位资源包括地面自走式停车场、自走式地下车库以及各种类型的机械式停车库。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智能收费管理系统、停车场车位引导系统、停车场反向寻车系统等。我院现有的停车位资源有地面自走式停车场(200个车位)、机械式立体停车库(100个车位)。

建设足够的停车位资源第一步要了解医院究竟需要多少停车位的问题。而要了解医院究竟需要多少停车位,又需要确定医院职工的车辆是目前不允许入院停放还是医院在新建停车场以后也不允许入院停放?医院就诊车辆停车是刚性需求,医院职工停车也是刚性需求。医护人员的私家汽车购买力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平均水平。特别是住房实行商品化改革以来,医院年轻的骨干力量居住分散且远离医院,自驾车上班的人员会逐年增多,而周边环境的停车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失衡。以人为本,医护人员每天因为停车问题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积累负面情绪,到最后能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吗?


医院停车场建设与主体建筑之间的配建比例在新版的《中国医院建设指南》(2012版)中最低限度标准是0.4车位/床位,但编写《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的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该采取高比例的配置,最好是1.0车位/床位。按照这两个标准,以我院天心阁院区为例:按医院3000张床位计算停车位需求在1200-3000个之间。医院现有车位中有300个,与该标准的缺额为900-2700个。按照行业内标准,建设自走式地下车库的成本是12-16万元/车位,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成本是8-10万元/车位。以此标准计算,所需资金分别是1.08亿-4.32亿;0.72亿-2.7亿。


建设足够的停车位资源第二步则要考虑在哪里建的问题。只有在新建医院中还好规划建设,在我省大部分市州还是老院区,要加建停车场或建停车库,可谓是一位难求。建设足够的停车位资源第三步是考虑怎么建的问题。不管是自走式地下车库还是机械式车库,建设费用都将是一笔庞大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如果医院能自筹解决是最好,这样医院就能完全自主的决定停车场的管理方式与收费标准,有利于贯彻落实医院的整体经营战略与理念。至于经营方式,可以在租赁经营、自主经营与合作经营中任选一种。总之,这种方式完全拥有主动权。如果医院自筹资金有困难,则可以考虑采取目前行业内采用得比较多的BOT式社会投资建设停车库解决方案(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移交)。医院把停车系统的建设交由企业投资,并由企业设计、建设、管理和收费,一定年限后企业再把停车系统管理和收费权归还给医院。这种方式既有利也有弊:其利之一在于解决了医院停车位资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停车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其利之二在于民营资本尤其是涉外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在地方物价主管部门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定价权,从而有可能获得高于周边地区的停车收费标准,而价格杠杆是目前能有效调节停车流量的有力手段;其利之三在于如果合作方选择适当还能引入先进的专业停车管理理念与方法。其弊端是医院有可能在住院车辆(长时间停车)定价上缺少主动权,投资公司有可能一味追求利润而与医院整体的经营战略发生冲突。


3.5 先进的管理理念


领导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造就了足够的停车位资源、专业的停车管理队伍、智能化的停车配套设施。但这些还不够,还得加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能良好运转的医院停车管理系统。而要获取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两个途径,可以概括为“送出去、迎进来”。“送出去”就是选派自己的员工到那些业内有良好口碑的、拥有医院停车管理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停车公司去学习,去参加国内专业网站经常有举办的医院停车专题的管理研讨会,如“中国停车网”的“城市停车”杂志。“迎进来”就是选择和那些业内有实力的、有良好口碑的、拥有医院停车管理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停车公司合作,或投资、或合作经营。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使得医院不得不由过去单一的医疗技术型向现代复合式的医疗服务型转变。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医疗技术是一个硬条件,但服务意识与就医环境也不可或缺。而就诊停车正是整个就医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患者进医院后的第一印象,是医院的一张名片。而由于历史的沿革,几乎所有的大型综合医院在就诊停车的问题上都有着先天的不足。比如我们医院建院100多年了,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学科全面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但我们天心阁院区还是老院区,只有不到50亩地,交通压力可想而知。而要改变这种不足,就需要领导决策层拿大气魄,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改善停车位资源的不足需要大手笔的投资;引进先进的停车管理理念与方法更需要决策层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气魄与决断。我院2008年投资近2千万元在省内第一家建起了一座100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库,大大缓解了当时的停车难问题,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停车形势又非常严峻,我们又与建设银行合作,改造了我院车辆进出电子自动扫描系统,规范了车辆进出收费,大大缩短了车辆进出时间,加快车辆流通速度,但停车建设还任重道远。

3.2 专业的停车管理

当前医院的停车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医院的“导诊工作”前置到了停车场,停车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来讲,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入院就诊时的心情。医院停车管理工作人员不但要知晓并理解医院的核心服务理念,还必须要有娴熟的人际关系沟通技巧,能缓解患者来院就诊时焦躁不安的情绪;要熟悉医院的整体布局、科室分布,能给予患者基本的就诊指南;对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车主要能够迅速准确的指挥进、倒车,避免刮镲、碰撞。这就要求医院车辆管理从业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甄选、充分的培训以及长时间的岗位历练才能合格。再好的停车管理系统,再好的停车智能设备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不管是医院自己经营管理,还是由专业的停车管理公司经营管理,都需要一支熟悉医院停车业务的专业的停车管理队伍。那么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的停车管理队伍呢?

3.3抓好停车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3.3.1、 让每一个泊车员都了解停车场的布局以及医院各科室的分布,有助于根据进院车辆的目的快速的进行分区停放;对车辆品牌、特性进行识别培训,对价值较高的车辆应尽量存放在监控范围之内,对车型超宽超重的应安排地面停车位;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能快速、准确的指挥车辆会车、停放;掌握灭火急救常识。

3.3.2、进行主动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有针对性的培训语言技巧,避免因为患者车主情绪不好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3.3.3、培养处理解决停车场内车辆事故和纠纷的能力,遇到事故能迅速解决,恢复正常的停车秩序;对于无理取闹甚至想讹诈的车主有能力迅速解决,并且不留后患。

3.3.4、对国家与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进行专门培训。

3.4 关于停车位资源与配套设施的建设

停车位资源包括地面自走式停车场、自走式地下车库以及各种类型的机械式停车库。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智能收费管理系统、停车场车位引导系统、停车场反向寻车系统等。我院现有的停车位资源有地面自走式停车场(200个车位)、机械式立体停车库(100个车位)。

建设足够的停车位资源第一步要了解医院究竟需要多少停车位的问题。而要了解医院究竟需要多少停车位,又需要确定医院职工的车辆是目前不允许入院停放还是医院在新建停车场以后也不允许入院停放?医院就诊车辆停车是刚性需求,医院职工停车也是刚性需求。医护人员的私家汽车购买力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平均水平。特别是住房实行商品化改革以来,医院年轻的骨干力量居住分散且远离医院,自驾车上班的人员会逐年增多,而周边环境的停车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失衡。以人为本,医护人员每天因为停车问题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积累负面情绪,到最后能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吗?

医院停车场建设与主体建筑之间的配建比例在新版的《中国医院建设指南》(2012版)中最低限度标准是0.4车位/床位,但编写《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的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该采取高比例的配置,最好是1.0车位/床位。按照这两个标准,以我院天心阁院区为例:按医院3000张床位计算停车位需求在1200-3000个之间。医院现有车位中有300个,与该标准的缺额为900-2700个。按照行业内标准,建设自走式地下车库的成本是12-16万元/车位,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成本是8-10万元/车位。以此标准计算,所需资金分别是1.08亿-4.32亿;0.72亿-2.7亿。

建设足够的停车位资源第二步则要考虑在哪里建的问题。只有在新建医院中还好规划建设,在我省大部分市州还是老院区,要加建停车场或建停车库,可谓是一位难求。

建设足够的停车位资源第三步是考虑怎么建的问题。不管是自走式地下车库还是机械式车库,建设费用都将是一笔庞大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如果医院能自筹解决是最好,这样医院就能完全自主的决定停车场的管理方式与收费标准,有利于贯彻落实医院的整体经营战略与理念。至于经营方式,可以在租赁经营、自主经营与合作经营中任选一种。总之,这种方式完全拥有主动权。如果医院自筹资金有困难,则可以考虑采取目前行业内采用得比较多的BOT式社会投资建设停车库解决方案(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移交)。医院把停车系统的建设交由企业投资,并由企业设计、建设、管理和收费,一定年限后企业再把停车系统管理和收费权归还给医院。这种方式既有利也有弊:其利之一在于解决了医院停车位资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停车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其利之二在于民营资本尤其是涉外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在地方物价主管部门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定价权,从而有可能获得高于周边地区的停车收费标准,而价格杠杆是目前能有效调节停车流量的有力手段;其利之三在于如果合作方选择适当还能引入先进的专业停车管理理念与方法。其弊端是医院有可能在住院车辆(长时间停车)定价上缺少主动权,投资公司有可能一味追求利润而与医院整体的经营战略发生冲突。

3.5 先进的管理理念

领导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造就了足够的停车位资源、专业的停车管理队伍、智能化的停车配套设施。但这些还不够,还得加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能良好运转的医院停车管理系统。而要获取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两个途径,可以概括为“送出去、迎进来”。“送出去”就是选派自己的员工到那些业内有良好口碑的、拥有医院停车管理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停车公司去学习,去参加国内专业网站经常有举办的医院停车专题的管理研讨会,如“中国停车网”的“城市停车”杂志。“迎进来”就是选择和那些业内有实力的、有良好口碑的、拥有医院停车管理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停车公司合作,或投资、或合作经营。



从医院停车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来看, 未来的建设须规划先行,综合协调,着力发展成本低、空间省、效率高、使用方便的停车设施,合理配置医院停车设施,优化医院停车系统,使之适应于医院的整体发展要求。 医院停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长远规划,要根据医院实际条件的改善而逐步建设实施,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应该要考虑到前后系统的衔接与兼容,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医院停车管理系统。


原创作者:吴国雄  刘怡素 刘进 贺斌  湖南省人民医院


本文为 第三届全国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 ”优秀论文评选参选文章。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评选事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