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京
山东省烟台市国资委主任
原载于17年《国资报告》第4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资产资本证券化、运行机制规范化,不断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国资改革纵深推进,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烟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20户(工业企业7户、投资担保企业3户、港航交通企业5户、国资委直属企业3户、其他企业2户),2016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0.66亿元、利润87.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7%、51.73%,资产总额1535.16亿元、同比增长7.09%。
一是
精心搞好国企国资改革顶层设计。
烟台市委市政府2015年8月21日出台《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研究起草了26个配套文件,目前已出台《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市属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市属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管理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的意见》、《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等21个,“1+N”国企国资改革制度框架基本成型。
二是
探索推进重点改革先行先试。
研究确定了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董事会职权、实施中长期激励等12项改革试点,目前各项试点工作均已制定了实施方案,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自2016年开始推动市管企业以上市公司标准公开财务等重大信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度,积极打造阳光国企。不断完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建立了市管企业负责人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报告说明制度,对市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要求各企业进行规范和清理。建立市管企业关联方交易监管制度、招投标监管制度,在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同时,落实山东省的改革精神,加快推进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理顺万华集团管理体制,为万华化学整体上市以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奠定基础。整合百大集团与水产供销公司,组建成立了以水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烟台海商公司,已与新西兰、智利、印度等6个国家供应商建立起合作关系,逐步走出经营困境。
三是
聚焦聚力企业内部市场化改革。
出台了推进企业内部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印发了市管企业内部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企业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努力实现岗位增值、个人增收、企业增效。比如,交运集团通过实行内部市场化改革,合并权属企业4个、压缩管理部门3个,成本费用总额下降23.6%。泰和新材通过构建集团内部市场链,预计全年实现内部市场化交易3200万元,氨纶每吨动力费用降低1000元。冰轮集团通过完善成本控制和价格体系,按期交货率提高了40%,存货周转率提高了70%,期间费用下降了25%。
一是
持续推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积极构建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者、企业员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目前,市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股权多元化比例为69.2%。万华实业集团、冰轮集团、泰和新材集团、张裕集团、再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在一级企业层面,烟台港集团、蓝天开发公司、东方电子集团在核心子企业层面,通过引进各类资本,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利益共同体。万华实业、冰轮、泰和新材、张裕员工持股比例分别达到36.8%、48%、49%和43%。
二是
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规定和新要求,认真归纳梳理成功的经验和突出的问题,通过规范公司章程、明确员工持股进退等政策对原有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了规范,并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路子。目前,东方电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预计引入1~2个新股东,增量引进资金10亿元以上,不断增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并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蓝天投资公司放大投融资功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正在修订完善,再担保公司增资到5亿元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正在研究增资到10亿元的方案。同时,积极推动市管企业增量进入其他所有制企业。如冰轮集团投资收购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逐步成为气温控制领域全温度、全产业链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三是
着力提高企业资产资本证券化水平。
目前,市管企业资本证券化率达到4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力争到2020年达到60%以上。在做强万华化学、烟台冰轮、泰和新材、东方电子、张裕5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2015年以来把万华实业集团、冰轮集团等企业的有关资产分别整合到各自上市公司,正在加快推进整体上市。与此同时,制定了蓝天投资控股公司、烟台港股份公司等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方案;通过对市管企业中的优质权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资产资源整合,先后有民士达特种纸、卓能电池材料、威思顿电气、万华节能科技等8户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市管企业已发起或参与设立文化产业、节能环保等5支基金,已完成筹备工作的烟台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拟于12月20日举行揭牌仪式,总规模达到50亿元。
一是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15年以来,指导20户企业修订了公司章程,明确了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职责权限。先后调整完善了万华实业集团、冰轮集团、张裕集团、泰和新材集团、莱动公司、海商公司等12户市管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30名。目前,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中,20户企业全部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配齐了董事会。市政府向市管企业外派了5组监事会,万华实业集团、再担保公司、蓬长客港公司等3户企业尚未派驻监事会。近期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正在着手建立市管企业外部董事、职业监事、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并争取与省国资委的人才库实现共享,从更大范围选拔人才。
二是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划转部分股权和资产,把市国丰公司、国资公司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采取股权运营、市值管理、资源整合、资本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制定了市管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把20户企业分为竞争性、功能性、公益性三个类别,其中竞争性企业15户、功能性企业4户、公益性企业1户,并逐步建立完善符合各类企业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
提高国资监管效能。
调整取消下放了18项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制定公布了市国资委管好资本服务企业履职清单、责任清单,对清单内的事项坚决管住管好,清单外的事项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不断提高企业决策、运行效率。
四是
加快推进统一监管。
制定了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的具体方案,计划通过改制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直接划转一批等方式,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国有资产配置运营。
一是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举办党建工作专题研讨班,组织国有企业党委副书记、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制定了《市管企业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董事会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和1~2名经理层人员进入党组织班子,党组织班子中符合条件的成员依法推荐到董事会和经理层中任职;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和董事长一人担任,从体制上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保障。对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和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改革事项、重要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等方式全部纳入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的范畴,保证了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有章可循。
二是
不断完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董事会成员由干部主管部门直接向企业委派或推荐,正积极对接省里董事人才库,为扩大选拔范围创造条件;经理层由干部主管部门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察,由董事会采取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选聘。近年来,共有367人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
三是
努力增强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指导企业根据内部结构、产权关系,与业务运营发展同步调整健全党的组织,做到新建经济组织与新设党组织同步推进,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选配党组织负责人。坚持选好育强党务工作者,要求企业注重从优秀经营管理人员中选拔使用党支部书记。目前,市管企业党组织共配备了专职党务工作人员 52名、兼职党务工作人员410名,2014年以来集中轮训基层党支部书记1500余人次。各企业党组织累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作风建设等宣讲、培训活动3400余次,党员职工参与企业创新创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明显增强。
一是
投资拉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十二五”以来,市管企业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720亿元,19个省、市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万华烟台工业园一期已于2015年8月18日投产,主导产品MDI产能达到23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台港西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西港区至淄博的石油运输管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张裕国际葡萄酒城顺利投入使用,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与白兰地酒生产基地。
二是
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市管企业共有国家级自主创新平台11个,占全市的1/3。万华实业集团2016年3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2016年1—11月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亿元、利润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71.6%,未来3~5年将发展成为主营业务收入千亿级企业。泰和新材集团参与的“十二五”863计划课题顺利通过科技部技术验收,4项课题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冰轮集团被评为“全国质量标杆”,成为全国制冷空调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三是
海外联动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万华实业集团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2016年晋升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已吸引来自7个国家的18家企业入驻,累计完成投资15亿欧元。蓝天开发在柬埔寨参与建设的恒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中柬两国农业重点开发项目。烟台港集团在非洲投资建设的几内亚博凯内港码头建成投产,打造起一条自国外矿山到终端厂家用户、集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为烟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东方电子集团连续中标印度3个智能电网项目,顺利中标孟加拉开关柜项目,取得电力一次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