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研究员 万千)
2月28日,香港交易所刚刚公布了《战略规划2019-2021》,勾画出香港交易所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这份新的战略规划主要聚焦立足中国、连接全球和拥抱科技三大主题。同时,香港金管局预计一季度发放6枚虚拟银行牌照,集中发力金融科技的引进。第一批名单包括:腾讯、蚂蚁金服、小米、渣打银行(中国香港)、香港电讯、众安在线和中信银行,这一政策恐对香港传统银行业造成冲击。
《战略规划2019-2021》共提出立足中国、连接全球、拥抱科技三大主题,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对这一策略做了详细的解读。
立足中国,分三步走。第一步,加速互联互通的北上通,让全球资金资本更快更全面拥抱中国市场;第二步,强化互联互通的南向通,为中国的国民财富在香港锁定更有效的更长期的资产配置选择和产品;第三步,在香港加快建设清算结算等交易后金融基础设施,使香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提供有效保证和方便。
连接全球,顾名思义,吸引全球资金来港,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使市场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本市场。李小加强调,“要加快现有的国际化进程,在现有的LME基础上,在FICC上进行新的投入,成香港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拥抱技术也分三个阶段。首先,用新科技使得香港市场实现现代化;其次,投资、寻找并探索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比如AI和区块链,以改变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和结构,以求在新一轮的科技进步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突破现在的发展模式,探索新天地新机会。
2018年,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将香港、珠海和澳门融为“一小时经济圈”,粤港澳三地的人流、车流和物流的联系较以往更加紧密。广深港澳四大城市,都可叫做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从全球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看,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香港未来会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支持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的大宗商品发展规划。
香港金融科技迈出的一大步,即是虚拟银行。
有分析人士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愿也不能错过金融科技的潮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在今年1月分别公开表态,称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将会在一季度落地。
近日,香港有关部门正准备在未来几周向6家公司发放虚拟银行牌照,其中包括互联网和游戏集团腾讯、电商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业务蚂蚁金服、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保险公司众安、渣打银行(中国香港)、香港电讯和中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