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华尔街日报引述一名匿名人士的消息称,东方海外已经同中远海运集团商讨以超过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后者,紧接着,其母公司东方海外国际(OOIL)的股价很快就从2016年12月30日的每股32.15港元(4.14美元)飙升至2017年1月19日的45.05港元(5.80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点,涨幅高达40%。
然而,东方海外国际坚决否认这一传闻,并且信誓旦旦地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担保,关于东方海外出售一事既不知情,也没有任何公司投标收购东方海外。OOIL奉劝股东和潜在投资商在决定买入或卖出东方海外国际的股票时务必保持谨慎。与此同时,中远海运集运官方人士回应媒体,对收购东方海外一事并不知情。
德路里航运咨询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表示,长期以来,东方海外面对严峻挑战而仍然保持骄人的财务业绩和丰厚的利润。对于任何一家潜在的收购者来说,它都是一个完美的目标。与此同时,这份报告还提到,在当前这个“规模称王”的集运市场上,仅占全球市场份额2.7%的东方海外显然难以与巨头们同场竞技。
截至今年3月8日,以69.7万TEU的船队总运力规模,东方海外肯定不算一家小公司(除非特别声明,本文所列班轮公司排名都以三家日本公司合并成一家J公司、马士基航运收购汉堡南美完成之后的班轮公司名次为准,并以现役运力加上订单运力之和为排序标准),但是同当今“七巨头”(依次为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中远海运集运、J Lines、赫伯罗特和长荣海运)相比,东方海外显然远远落在后面了。马士基航运一旦完成收购汉堡南美之后,运力规模将是东方海外的6倍;七巨头中最小的长荣海运,也是东方海外的1.9倍。
东方海外是最早参与东西向干线航运联盟的船公司之一。它所在的大联盟在2011年与新世界联盟合并成为G6联盟。到今年4月,该联盟将会再次重组,而东方海外将和达飞轮船、中运海运集运、长荣海运一起组成海洋联盟。
由于中运海运集运与东方海外同在即将生效的海洋联盟内,盟友之间的收购可以避免联盟的破碎和航线重组的混乱。而且,中远海运集运尽管经历了2016年的巨亏,但是仍拥有足够的资金。
据报道,1月11日,中远海运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至2021年期间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融资总量为1800亿元人民币(260亿美元),将进一步促进双方业务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刚刚经历了运价崩溃噩梦的2016年之后,这些资金中远海运集运肯定不可能用于买船,那么只能用于买公司。
虽然有传闻说长荣海运也有意收购东方海外,但是它不可能有这么雄厚的财力。尽管台湾当局承诺给予航运业贷款支持,但是全行业总额度只有区区19亿美元。
根据蓝水报告(BlueWater Reporting)的数据,一旦成功收购东方海外,合并后的中远海运集运仍然排在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和达飞轮船欧洲三巨头之后,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更值得注意的是,届时全球集运业超过100万TEU的巨头仅剩下7家。因东方海外被收购而递补到第八位的阳明海运,以57.6万TEU的运力仅是排名第七位的长荣海运的一半,或者说只有马士基航运运力规模的15%。
有业界人士质疑,最近这一轮行业并购大潮对于涉及并购案的双方以及整个行业来说,其意义到底何在?假如我们把两家经营不善的小公司合并成一家,其结果是否只不过是用一家经营不善的大公司代替两家小公司而已?
其实,对于东方海外并购案来说,董家得到的是规模经济和理论上没有止境的融资通道,失去的是对公司的管理权。而中远海运集运或其他收购方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是,价格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