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合商业研选
六合咨询立足新经济,挖掘明日之星,发现价值,传播价值;国际化视野、多角度观察、深度思考、体系化研究,持续提升研究广度与深度,全面覆盖一级、新三板、二级(A股+美股+港股);深度剖析优质企业商业模式与投资价值,前瞻性洞察行业本质与发展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恶魔奶爸  ·  怎么感觉春节后裁员越来越严重了。。。 ·  昨天  
天津广播  ·  最新 | 虐猫男子被拘! ·  昨天  
英文悦读  ·  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口语水平? ·  5 天前  
每日英语  ·  中国文化 | 打树花(Dashuhua)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合商业研选

小鹏汽车和卫民:5G如何赋能智能汽车|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六合商业研选  · 公众号  ·  · 2019-09-12 07:19

正文


九宇资本、智东西、犀牛之星、六合咨询、三思智库于 9 5 日,在深圳南山中国华润大厦艺术发布厅,联合举办的首届 GBAT 2019 大湾区 5G 峰会 圆满结束,此次论坛吸引 300 多位投资者和产业届人士参加。
峰会围绕 5G 在物联网、移动终端、自动驾驶等场景的应用话题展开,聚焦 5G 移动互联新 10 车联出行新时代 两大主题,邀请行业领军人物、优秀企业家、产业前沿洞察者等重量级嘉宾,共话行业新机遇。我们将整理本次论坛精彩内容,陆续对外发出,欢迎关注。

小鹏汽车车联网技术总监和卫民 精彩观点:
非常客观的看 5G ,对于智能汽车产品,只是赋能作用,就像互联网一样,只是基础设施。同时它的作用发挥会是条 曲线,逐步缓慢上升到某点后,到达一个高峰, 5G 应用价值爆发, 然后平滑稳步上升。
今年是 5G 导入期,经过 2~3 年的成熟期,可能会在消费电子领域大批量普及。 5G 到来后,会推动 AI 部分技术与硬件、互联网充分融合,衍生出很多的新产品。
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都已联网,都有大数据,车厂知道用户每天使用多少次导航,多少次用语音唤醒车辆,多少次和车辆交互聊天,听什么音乐,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数据。车厂构建数据闭环后,就可以做很多运营工作,包括用户什么时候需要洗车等等。
智能汽车最核心三大引擎,电动化引擎、数字化引擎、运营体系引擎。越往后,对传统车企的挑战越大,因为传统车企只有生产、制造、研发,已经不能满足智能汽车核心引擎需求, 智能汽车 需要的组织架构 体系、人才体系都与原来传统车企有所区别。
小鹏汽车车联网技术总监和卫民 详细纪要:
大家下午好,刚才张力张总的公司文远知行,与我们小鹏汽车做量产的整车厂,技术路线正好是两个不同方向。张总公司是直接瞄着完全的 L4 (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以上的自动驾驶,我们是从造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日常家用产品开始,然后不断迭代智能化水平,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
刚才张总介绍的,车脑袋上顶的激光雷达,很贵的,要是在日常使用场景,普通用户的车上装上激光雷达,估计没有几个人会买,因为要加 5~6 万元。但我认为,关于自动驾驶的两个方向探索,都是有价值的。张总公司产品更适合做面向 B 端的运营,或者通过构建商业模式,收集整车数据做探索,我们可能更接近于市场和用户。
下面,正 式开始我今天的交流, 5G 喊了好几年,但是结合到普通汽车产品或者智能汽车, 在短期内 并没有出现想象中革命性的效果,但 5G 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现在来看, 4G 本身的能力,已经能满足普通智能汽车用户 80%~90% 的需求。未来, 5G 最重要的两个应用点,包括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与 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 )。
总的来说, 非常客观的看 5G ,对于智能汽车产品,只是赋能作用,就像互联网一样,只是基础设施。同时它的作用发挥会是条 曲线,逐步缓慢上升到某点后,到达一个高峰, 5G 应用价值爆发,然后平滑稳步上升。

今天我主要分享几个内容,我个人、我们公司团队,怎么看待智能汽车;智能汽车是不是就是自动驾驶?其实不是;再介绍小鹏汽车现在已经投产的和即将投产的汽车,都有哪些功能,差异点在哪;最后,跟大家分享, 5G 到底怎么赋能未来的智能汽车,对普通消费者有什么价值。
到现在,互联网、传统车厂、硬件等产业,都已经变成传统行业。现在这个时代,是 AI+ 互联网 + 硬件时代,驱动这个时代最核心的技术,就是 AI 人工智能技术。
我举几个例子,刚才前边赵宇杰赵总也提到刷脸支付,无人售货机都支持刷脸支付,这里面的硬件不是新东西,互联网、大数据也不是新东西,核心是用到的人脸识别算法,也就是跟大数据结合的 AI 技术。
在智能驾驶领域,汽车要能看见路上动态情况,看到路网结构,看到红绿灯,看到道路交通标识,知道驾驶员是否疲倦 是否有心脏病。所有这些应用的核心,都是人工智能技术, AI 驱动这个时代发展。
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产生,但是到现在,才 发挥出作 用,最核心原因有两个,算力增长与数据量增长,这两方面因素,为人工智能与应用结合,提供非常好的环境。
从时代发展来看,从 2G 3G 4G 5G ,最早 2G 时代,主要解决文本问题,发个短信,打个语音电话;到 3G 时代,可以发图片,拍照发朋友圈;到 4G 时代,解决视频问题。当解决视频问题后,对普通终端用户来说,我个人觉得, 80%~90% 的需求都已经被满足,后面会展开详细说 5G
今年相当于是 5G 的导入期,经过 2~3 年的成熟期,可能会在消费电子领域大批量普及。 5G 到来后,会推动 AI 部分技术与硬件、互联网充分融合,衍生出很多的新产品。
AI+ 互联网 + 汽车就是非常典型的领域,传统燃油车提到引擎,就是指发动机,对智能汽车而言,引擎有三个,下图里少写了一个,包括电动化引擎、数字化引擎、运营体系引擎。电动化引擎就是动力系统,也就是整车集成,数字化引擎包括 AI+ 互联网 + 智能驾驶。

还有非常重要的运营体系,因为整个汽车产业链太长,有研发阶段数据 生产阶段数据 销售阶段数据 售后阶段数据,包括整个产业链,也包括用户习惯,整个阶段要形成数据闭环。以前车厂卖车给你,卖完他就不管你了,都是 4S 店的事。
智能汽车时代不一样,因为汽车都已联网,都有大数据,车厂知道用户每天使用多少次导航,多少次用语音唤醒车辆,多少次和车辆交互聊天,听什么音乐,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数据。车厂构建数据闭环后,就可以做很多运营,包括用户什么时候需要洗车等等。
智能汽车最核心三大引擎,电动化引擎、数字化引擎、运营体系引擎。越往后,对传统车企的挑战越大,因为传统车企只有生产、制造、研发,已经不能满足智能汽车核心引擎需求,需要 的组织架构体 系、人才体系都与原来传统车企有所区别。
再具体说,什么是智能,车要卖给用户,要用户喜欢才行,要让用户感觉到车的智能, 提供可以 感知的价 值,比如下车不用带钥匙,人脸就是钥匙,走近汽车,车门自动开,能给用户带来这样的感觉,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用通俗的话说,车里的 AI 要做到这些,能实时感知车辆运行环境,识别用户需求,把用户最需要的服务,在最合适的时候,推荐给用户。换种说法,车要会看、会听、会说、会思考、会学习,会看就包括车上用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实时感知整个环境;当然还有会动,会自动开是最基础的能力。
用户感觉智能才是真智能,主要包括智能进化、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互联四个维度。首先是智能进化能力,以前买台车,升级程序就是到 4S 店刷一刷,而且更新周期间隔很长。现在的智能汽车,买车就像买手机,车厂和用户的关系才刚刚开始。车里所有的程序都在不断升级,每个月都能感觉到变化,就像小孩一样, 3 岁、 5 岁,到 6 岁,不断的迭代。
智能驾驶本身是最基础的能力,还要有智能交互能力,不仅指车内交互,还包括车外交互,对环境的感知 例如,到停车场后,可以自动支付,包括开到小区里,知道小区里哪里有空闲停车位,可以智能导航过去,都是智能交互能力。还有智能互联,在 5G 普及后,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互联,有更大规模的数据,就可以与整车进行更深入的互联,场景数据都可以整合起来。

小鹏汽车第一款车型 G3 ,在深圳也有体验店,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下。我已经开了近 2 万公里,刚推出时,我就作为第一批用户购买。我的感受是,首先第一眼看的时候,就是感觉它是一台与众不同的汽车。
但刚开始,并不是那么智能,与我的想象隔的有点远,但到手后,通过 2 3 次的 OTA (无线下载更新) 迭代升级,发现他不断在成长,就像小孩子一样,不断在升级。目前 G3 可以实现全场景智能泊车;在高速车道内,可以松开双手双脚,自适应跟车;还有打转向灯后,自动超车变道的能力。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我将它分为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车有智能化和车联网的功能;第二个等级,把从研发、销售、售后,包括 CRM 等车厂里整个价值链的数据打通,形成数据闭环;第三个等级,有运营体系。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往运营方向发展,需要非常强的整合运营能力。
我们下一款车型 P7 ,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下,我就不多说了。 5G P7 上是规划搭载的,但具体时间还没有定,因为 5G 技术本身不够成熟,到今年底或明年年初,可能才会有可供量产的车载芯片,所以我们也在观望、 预研

P7 是双引擎驱动,包括智能服务引擎,采用高通骁龙顶级车用处理器;还有自动驾驶引擎,采用英伟达性能最强的系统级自动驾驶芯片,这是量产配置,按照这样的配置,车的本地算力已经达到支持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的能力。


我们也对 5G 做了简单的试验,包括跟联通、移动合作,在研发园区建立小的 5G 基站,通过 CPE (客户前置设备,可将高速 5G 信号转换成 WiFi 信号的设备),通过 WiFi 连车,做简单测试。


从测试结果来看,对用户来说,速度的提升,尤其对音乐、视频在线播放,提升不是很明显,稍微有点提升,但是对用户造成不了太大的冲击。
具体来说,整车 OTA 更新(无线下载更新)速度有一定提升,正常情况,下载一个程序,大约 6~15 分钟,用 5G 网络后,快了几分钟,当然也与车辆 本身车载硬件有关 ,因为用的是 WIFI 2.4G ,说不定也对速度有影响。
将来, 5G 在不仅整车升级速度有优势,也能提供更可靠的网络连接。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现在 4G 网络,用户经常会遇到短时间断网的情况,有可能是移动运营商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第三方服务的原因,比如说喜马拉雅等内容服务运营商的网络问题,希望 5G 能够带来些改进。

5G 也能更好的支持 V2X ,虽然现在 V2X 已经有芯片了,但因为整个基础设施标准还没落地,所以我们在等待真正的 5G 车用芯片出来后, 5G+V2X 二合一的模组芯片出来后,考虑在整车上搭载。
自动驾驶到底到底需不需要 5G ?我个人觉得 L4 级以下 5G 作用不大, L4 级以上可能会对自动驾驶有些作用,包括最近一直在演示的远程驾驶,可能有一定价值,但这是通信本身的问题。将来等到 L4 以上级别之后,自动驾驶会有大批量的数据需要上传, 5G 在传输速度实时性方面,可能会有帮助。

车载计算云端化,刚才也有嘉宾都提到,简单说下核心逻辑,未来大部分的包括车联网、部分内容服务,都在云端,包括大批量的 AI 计算,但目前只是娱乐信息,以及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和车辆驾驶安全不太相关的放在云端。

当然 5G 普及后,车辆本身算力可以进一步降低,但是前提是 5G 要随时可连接,而且像低时延、高可靠,要有保证。那手机也一样,将来 5G 很强,可能手机就是个屏幕,只需负责显示与通讯,手机成本可以降低。但这是个美好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实现,我觉得 5G 周期还很长。
5G 对整个物联网帮助挺大,目前车辆连接能力是很有限的,车进小区后,与社区怎么连接,包括智能家居、充电系统、停车场,当 5G 真正实现万物互联时,坐在车里面,就能获取所有数据,可以和场景做很多互动。

5G 真正在车上发挥价值,应该与自动驾驶结合,在 2025 年前后,指的是量产时间,中间会有逐步赋能的过程,会是曲线逐步上升的过程。但是不可能 5G 刚出来,就像很多人说的, 5G 一定怎么样,我个人还是持保守态度,谢谢。


相关研报:


【万字长文】九宇资本赵宇杰:5G开启新周期,进入在线世界的大航海时代|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文远知行张力:5G自动驾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再次腾飞|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5G商用启幕打开想象空间,行业大咖共话移动互联新十年|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包冉:5G的应用视野与行业视差|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长期主义第14期:贝索斯致股东的信2001年


长期主义第13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6~1967年


长期主义第12期:任正非接受英国天空新闻电视台采访纪要,附余承东华为开发者大会演讲全文


长期主义第11期:贝索斯致股东的信2000年


长期主义第10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4~1965年


长期主义第9期:任正非接受《雅虎财经》采访纪要,附华为2019上半年业绩


【珍藏版】六合宝典:300家明星公司全景扫描,历时3年,210万字超5,000页,重磅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