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未读Club有幸邀请到四位知晓新中国美术史的重量级嘉宾,在东四共享际的浮游岛,结合未读新书《花木集:戴泽花卉艺术收藏本》,和近百位小伙伴们,一同向中国美术界的大师们致敬。
徐悲鸿、戴泽、李苦禅、齐白石等等,艺术家前辈们的名字在这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被我们一次又一次满怀敬意地提起。
下面就由未读君带大家
重温一下本次分享会的精彩内容吧~
▲ 徐悲鸿长孙,徐悲鸿艺术沙龙董事长 徐小阳
分享会上,徐小阳先生和大家回顾了徐悲鸿先生的一生。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跟随父亲研习书画,少年时辗转乡村镇里。虽然背井离乡的日子清苦,却丰富了他的阅历,开拓了艺术视野。青年时期外出求学,结识了很多艺术名家,得到了很多艺术上的指点。后来出国留学,研习西方美术技法,确定了自己美术上“写实风格”的艺术思想。在国外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回国后,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的同时,有感于民族危亡的国内形势,辗转各界,以画作鼓舞民族精神,以行动支持民族抗战。
▲ 徐悲鸿画于1928年的《田横五百士》,意指决不向日军投降
徐悲鸿后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三顾茅庐”请大师齐白石任教,只为其不因循守旧的艺术风格。徐先生一生致力于改良中国画,他为中国美术界做出的贡献之大,不可估量。
▲ 国画大师李苦禅爱女,中国少年儿童造型学会会长 李健
作为从小在中央美院大院里长大的李健老师,她没有从艺术家造诣方面去诉说任何一位大师,而是和我们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她是如何同艺术结缘的。今年65周岁的李健老师依旧容光焕发,侃侃而谈,令人叹服。
▲ 青年时期的李健老师画画的照片
李老师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戴泽先生一家的难解之缘,“我童年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戴伯伯家中度过的,小时候也没有人刻意的教我们画画,只是看着长辈们画,我们就跟着他画,家里就像教室一样,但是很自然。”
李健老师拿出了一张70年代她在河北农村一人独居时所作的画,一时间感触良多:“这张四十几年前的画,对我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的水彩写生收戴先生影响很深,在我最艰难,没有户口得时候,靠着父亲的一句话“只有有本事,就有饭吃,让我度过了那些岁月。两位前辈对我的影响,让我对至今拥有的一切都充满感恩。”
▲ 李健真实写生70年代独居河北农村的真实景象
李健老师一再强调一点:老一辈中国画家的作品不止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读”的,从画里能读出他们的生活、情绪和理想。直到今天,李健老师仍然爱花,一看到花便想起敬爱的戴伯伯,想到大师笔下的美。
▲ 从事艺术品市场相关策划,《滴泉集—李烨的艺术历程》主编 李抗
专注研究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家个案的李抗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许多戴泽先生的作品,包括《马车》《小会计》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题材的作品,李抗老师指出这些作品取材多样,涉及政治、社会、生活和自然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戴泽先生高超的绘画技巧,用徐小阳先生的话来说,“徐悲鸿先生的弟子没有不会画的东西。”
▲ 戴泽先生于1948年所画的《赶马车》被周总理钦点参加世界级的画展
问题1:现代商业大环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态度问题?
李抗:现在时代不同了,要看艺术家注重那一方面,但我们都应该向老一辈画家学习,要为艺术本身而创作,才能沉淀出经典作品。
问题2:如何培养少儿绘画基础?
李健: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素质和政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艺术培养,我们鼓励让孩子自由发挥,不建议过早学习素描,不要限制他们最原始纯真的创作欲望。
问题3:徐悲鸿先生为什么喜欢画骏马?
徐小阳:徐先生认为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1941年徐先生所画的《骏马图》,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他更多的想用马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问题4:戴泽先生,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那么多大的动荡,您是怎么坚持一直画画的,尤其是画花卉,花是很平静的,您是怎么在那种大环境之中还能画出这样美的花卉作品的?
戴泽:花,大家都喜欢,花,也一直都在开放。
▲中国现实主义画风代表人物,《花木集》作者 戴泽
戴泽先生道出的这一句“花,一直都在开放”,沉淀了他95年的人生经历,无论时光流逝还是岁月变迁,生活都在继续,花木终有衰败凋残之日,而艺术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定将永垂不朽。
短短两个小时的分享会让我们参加本次活动的小伙伴们受益匪浅,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文化的人,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待这场分享会不同的收获,正如一位小伙伴的留言一样:
“感动与感恩并存,愿我有戴泽先生的谦逊乐观,有李健老师的从容真挚,有徐小阳老师的乐于分享,一直能做自己钟情的事。”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花木集:戴泽花卉艺术收藏本》
文=陈老师 编辑=司令同学
投稿/合作 [email protected]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花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