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意识到网络舆论的力量,是在浙江非法集资
吴英案
上,其实我当时对案情并不熟悉,只是看了一两个热传的帖子,大意是吴英虽然非法集资,但没有资不抵债,主要是
当官的想贪没她的财产
,所以希望尽快判她死刑,封她的口。
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一看到当官的想草菅人命,当时就高潮了,转发,评论,点赞,积极的参与声讨。不久后听到最高法院取消死刑,改判死缓,欢呼雀跃。
第一次在网络上用键盘行侠仗义,感觉棒棒哒。
但说真的,我到现在也不清楚吴英到底干过啥,也没关注那个想害她的官员是谁,后来有没有落网,我觉得正义的基调已经被网民(包括我)搞定,剩下的边角料就留给公检法去收尾吧。
之后我又参与过几次网络维权活动,多次用键盘维护社会正义,直到
药家鑫案
让我感到有一些别扭。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觉得药家鑫这种无良杀人者必须死,谁敢有反对意见,张嘴就喷无敌神句——
如果你家xxx被捅死了你怎么办?
在审判过程中,张妙律师在网上多番声称药家鑫是官二代,有军队背景,又戳到了我的G点。但是后来CCTV记者(好像是柴静?)去他们家采访,发现就是特普通的工薪家庭。
事后律师张显说,他造谣是为了让舆论监督法院断案,听着怪别扭的,虽然药家鑫最后的确被枪毙了,但我觉得不是滋味,感觉自己被正义的战友利用了。
……
……
……
一晃眼,过去好多年
……
……
……
我常逛的水木论坛,每天的十大热帖,经常会有一些家庭撕逼贴,把自己的配偶描写的很极品很渣,有意思的是经常会有被骂的人上来对峙,然后又讲出了真相的另一面,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剧情大逆转,打脸。
久而久之我也算看出了一个道理,人在争取舆论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进行文字美化,把自己写成小白兔,把对方写成大灰狼,以便引导围观群众的立场。
比如最近的
山东辱母案
,刚读新闻报道的时候正常人的反应就是高利贷人渣捅死活该,杀人者正当自卫,无罪。
但是事情发酵了几天,开始有人爆料:
那个母亲是个老赖,欠了两家银行的钱800+300万,没有还。
那个母亲自己也在做民间放贷,有进有出。
记者含糊其辞说用极端手段侮辱,误导大家以为催收人员想强奸母亲,是编的。
谣传催收人员拿生殖器甩母亲脸上,是编的。
儿子拿刀伤人不是发生在母亲被辱的时候,是后来警察调解失败才出手,中间隔了很久。
四个被刺伤的人里,有一个人是背部中刀。
当然你可能看了这些内容后依然觉得自己要支持那对母子,但心里面多多少少会起一些变化,因为如果记者一开始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你就不会那么热血那么激动了。
第一波在网上抢占舆论高地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一旦付出了感情就有
沉没成本
,这个时候即便他们意识到自己被带了节奏,但要逆转立场还是很困难。
我觉得自己算是老江湖,但前几天还是中了套路。
你们还记得有一个男的在地铁里抢女的手机,骂骂咧咧,最后把女的推出地铁车门的视频吗?当时我转发了,然后还挺不客气的评论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