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舟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佛仙人  ·  过年期间不玩,属于浪费生命 ·  15 小时前  
t0mbkeeper  ·  之前我对比过 GPT-4o 和 ... ·  昨天  
王路在隐身  ·  ​科学叙事的潜在暴力与大众迷信 ·  2 天前  
奴隶社会  ·  马克·吐温经典小小说 :​修表记 ·  2 天前  
t0mbkeeper  ·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方舟子

在中国看美国情景喜剧

方舟子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5-10 10:27

正文

(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现在没人看国产情景喜剧了,一名编剧把这归咎于就像美国人拍不好武侠剧,中国人也拍不好喜剧。说得就像中国人天生没有喜剧细胞似的,其实是中国演艺界太不敬业。我12年前一篇文章就谈到这个问题。)


    14年前我刚到美国时,像当时许多留学生一样,需要克服口语障碍。在领到第一笔奖学金后,马上就买了一台电视机做为学习工具。全美三大电视网当时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黄金时段(晚上8-10点)都播放情景喜剧,正是学习口语的好教材,顺便也可以借此了解美国的生活。这么一路看下来,竟喜欢上了这个美国国粹。当时最喜欢的是描写纽约四个朋友的日常生活的《善菲尔德》,星期四晚上9点在NBC播出,我几乎一集不落,后来改在其他台重播时又反复看了许多遍。这部情景喜剧在当时也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可见我在这方面的口味实在是俗得很。1998年该剧播出最后一集的当晚,我从实验室赶回家收看时,一路上街道冷冷清清,仿佛全城的人都呆在家中收看,令我想起了小时候《霍元甲》连续剧在国内播出时的情景。

    之后我又喜欢上了《人人都爱雷蒙德》,看着它逐渐地爬上了收视率最高的宝座。该剧将在2005年5月份低调落幕,没有像《善菲尔德》的落幕那样大肆炒作。2005年春节期间我人在国内,意外地发现央视电视剧频道的“海外剧场”栏目在播放《人人都爱雷蒙德》。据说央视已买下了该剧的全集并正在加紧翻译、配音,这次先试播十几集,随后的调查发现收视率极低,远低于“海外剧场”的其他节目,制片人将原因归于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把美国人逗得哈哈大笑的事,中国人未必觉得可笑。

    但是像我这样对美国文化背景并不陌生,可以被原版《雷蒙德》的几乎每一句话都逗乐的人,为什么会觉得中文版《雷蒙德》并不那么可笑呢?这显然是不能以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来解释的。中文版《雷蒙德》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翻译质量有问题,由于错译、漏译,让原来好笑的话变得不好玩了。我举一个例子。在某一集雷蒙德夫妇为了学习如何与子女沟通,去参加一个培训班。年轻的女教师叫雷蒙德上前和她一起表演他是如何与女儿对话的:


    雷蒙德:晚上我们到奶奶家去参加她的生日晚会。

    女教师(扮演雷蒙德的女儿):我不想去。

    雷蒙德:你必须去。

    女教师(扮演雷蒙德的女儿):为什么?

    雷蒙德:因为奶奶没几个生日可过了。

    女教师(叫停表演):现在不是讨论奶奶终有一死的时候。


    最后一个对话很有喜剧效果,但是中文版却把它们翻译成了“因为奶奶很少过生日。”“现在不是讨论奶奶人怎么样的时候。”就一点也不好玩了。其实光是听配音演员如何读“雷蒙德”就可知其翻译态度如何了。像其他译制片,配音演员在读人名时偏要拿腔作势学原文发音,却又没发好,一律把重音放在“蒙”字上,让我这种看过原版的怎么听怎么别扭。导演如果看过原版,就该知道重音在第一个音节。

    其实即使对翻译精益求精,确保准确无误,也不能完全重现原来的喜剧效果。美国情景喜剧追求的是妙语连珠,其喜剧效果很多是靠谐音、双关语来体现的,一经翻译就消失了。这是翻译本身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景喜剧就像诗歌,是难以在翻译中保存其原有的韵味的。

    就像翻译既有直译也有意译乃至改编,参照美国情景喜剧编写中国情景喜剧,不失为让情景喜剧本土化的一个窍门。曾经留美学戏剧的英达在90年代初便开始走上了这条捷径,并且很受欢迎。他并不讳言他编导的每一部片子都是有国外成功的案例作为范本,比如《我爱我家》的摹本是美国同名剧《All in Family》,《中国餐馆》是《Cheers》、《闲人马大姐》是《Rosanne》、《欢乐青春》是《Friends》……我看过其中的几集,发现表面上倒是模仿得惟妙惟肖,连背景笑声都学着加上,只不过美国情景喜剧的背景笑声很多是现场拍摄时观众发自内心的笑声,而英达情景喜剧的背景笑声却都是在后期制作时人为加上的,不管对白可不可乐,都硬加上一声笑,透出了“掌声鼓励”般的虚假,可谓“南桔北枳”。

    英达最新的情景喜剧是2004年推出的《带着孩子结婚》,讲述的是一对离异的夫妻各自带着一儿一女重新结合,一起生活的故事。英达坦诚“这部戏也是有一部同名情景喜剧《Married with Children》在先”、“原版本是把这两个合二为一的家庭怎么乱怎么写,比如母亲是个色情狂,父亲在外面也经常拈花惹草,这些带动着两个孩子也不务正业,把个家庭搞得一团糟”云云。《Married with Children》恰好也是我比较熟悉的一部美国情景喜剧,主人公Al和Peggy是已结婚十几年的结发夫妻,女儿Kelly和儿子Bud都是他们亲生,怎么成了两个合二为一的家庭?

    显然,英达把片名《Married with Children》错误地理解成了“带着孩子结婚”(正确的意思是“结婚了,并有孩子”,即“拉家带口”之意),导致错误地理解了剧情。由于对片名的误读,竟能在中国派生出一部情景喜剧出来,这事本身恐怕比剧情还要搞笑。


2005年3月20日


(收入《我的两个世界》。扫描下面二维码购买方舟子著作签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