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块来探讨交流对于Libra以及对于区块链行业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大约两个月以前,和一个朋友交流,他去年在区块链行业工作,在去年年底时离开了行业。他跟我打了一个比方,区块链就像月亮,太阳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太阳的照射、感觉到太阳的光芒;月亮是你抬头看时月亮在天上,但你如果不看它是感受不到月亮的存在的。他觉得区块链就是这样,当年他在区块链行业时,感受到区块链行业各种各样的人,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很有活力,但一旦他离开行业之后,发现身边没有人讨论它,整个社会都在照常运行,也没有人关心区块链,仿佛区块链没有存在过,直到跟我聊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行业还在,还有这么多人在努力,所以跟我说区块链很像月亮一样。
但是从上周开始,感觉区块链行业已经不再像一个月亮一样了,因为Libra的事情的确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引发了很多我身边以前对区块链完全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去了解的朋友对区块链非常热烈的关注。
让我不禁想起了2016年的Alpha Go,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在2013、2014年时,整个科技产业最热的是像云计算、大数据等,是那几年最炙手可热的科技潮流。人工智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热过,80年代曾经热过,2000年以后,虽然Hinton在2006年提出了深度学习,随着GPU的应用,深度学习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了,但始终不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直到2016年Alpha Go打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现在人工智能到了这么强的效果,一时间有很多人关注人工智能,引发了后来人工智能在未来数年的发展红利。这个红利让很多人工智能的公司获得融资的高估值,获得了很多国家的政策重点支持等等。在现在看Libra的影响,对于从业者来说,有可能是和Alpha Go有一些相似性的。
以上更多的是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接着再说一说自己理解的Libra对于未来整个产业的一些影响的思考。
在这段时间里面也和很多朋友、和很多各界人士交流,大家的观点有交流有碰撞,先抛几个观点,我个人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当然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所以大家一块探讨。
(1)Facebook做不成支付。过往Facebook一直是有支付的执念,有句话说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有做社交的执念,每一个社交公司都有做支付的执念,Facebook也有做支付的执念。大概从2011年就开始做Credits,后来做Gifts,做Messenger Payments等等,一直在不停的尝试各种各样的支付,包括后来还把PayPaI前总裁大卫·马库斯挖过来做这个,做了快十年了,每一次不成功。有些人认为Facebook缺乏做支付的基因,肯定做不成的。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够这样去想问题。
且不说Facebook这一次和以往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没有,他每一次总结了上一次经验教训以后去做,也可能会有改进。何况这次Facebook所做的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采取的方式、能够去调动的资源、团结的生态和以往都不一样了。
而且Facebook当时并不是一做支付就失败了,过程中曾经一度Credits业务占他收入的15%的比重,这只做了一年多,比例已经很高了。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Credits做失败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费率太高,当时必须借助那些像VISA等公司,是要收很高费率的,这对它的业务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是监管,当时做业务一定程度上被监管所叫停了。这次的情况和当时不一样,不能够说Facebook这次就一定不成功。
(2)有人认为Facebook有27亿的用户,但这27亿用户并不是非常强绑定的关系,并不是说Facebook去拉就一定能拉过来的。这就好像曹操百万大军攻打孙刘,事实上只有十几万人。Facebook号称有27亿,实际未必有那么多真正能够调动起来用Libra的人。
但我们要想这样的一个问题,Facebook有27亿用户,他哪怕只转化1%,也有2700万的用户了。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用户可能也就是这么一个规模,应该还不到,比特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强的势能了。所以说,基于Facebook这么大的基数,哪怕他最后能够调动的用户比例很低,能够带来的价值也是很大的。
我自己理解,支付业务是有一个用户规模的临界点的。如果用户规模太少,比如只有几千人或者几万人,的确是很难做得很好。但比如说有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的用户,就可以形成一个自洽的循环体系运转起来,只要体系本身是健康的、积极的,未来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所以我觉得27亿的转化比例也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会有一些人认为Libra和以往的东西很像,并没有特别之处。会有人觉得和IMF的SDR像,因为都是一篮子货币,有人会觉得和2016年时很多金融巨头,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等一块搞的R3CEV联盟类似,都是一堆巨头公司一块搞事情,也有人觉得跟今年摩根大通搞的JPM coin类似,或者和最近VISA要推的区块链支付是类似的等等。所以这件事情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刚才所说的这些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的特点都不是2C的,不是面向普通的老百姓的。SDR是在各国之间进行的,像R3也是银行间跨国转账,包括摩根大通、VISA都是B2B的区块链网络。当然这的确有很大的价值,也能够把区块链作用发挥出来,但是他们和2C的应用场景是不一样的。
我们去看Libra的白皮书,在第一页就讲到,现在全球还有十亿成年人,他们是穷人,他们没有银行账户,用不起昂贵的金融服务,但他们有智能手机,所以我们要把廉价的金融服务向更多的穷人去开放,这点是过往的无论是摩根大通、VISA、还是R3都没有去做的。这是非常大的不一样的地方,从目标和愿景上来说和以往的项目是不一样的。
(4)很多人会认为Facebook必然会被各国监管扼杀在摇篮里边,因为Facebook动作太大了,感觉是一个颠覆主权货币的事情,所以必然会被监管给叫停扼杀了。我们目前无法去断言各国监管一定会对这件事情是怎样的态度,但是我们可以看Libra的态度。
还是回到Libra的白皮书,可以看到Libra在一开始就讲了现在有很多的穷人用不起昂贵的金融服务,我要为他们提供廉价金融服务。但是现在有一些项目试图破坏现有体系,绕过监管来提供金融服务,他认为这个是不对的,我们需要采用合规的方式向数十亿人提供服务。这才是唯一的途径。
△现场发言嘉宾
我们去纵观整个Libra白皮书,它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强调合规、强调拥抱监管。所以说,我们不能把它去当做一定是要和监管对立的。昨天听朱嘉明老师说的,我们要去站在Facebook团队的角度去想问题,你会怎么来做?他既然公开地把白皮书发布出来,肯定不希望是和监管很激烈的对抗,乃至被叫停扼杀的局面,他肯定是希望能够和监管密切的合作,能够把这件事情和现有的金融体系相兼容的方式推开。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白皮书里一直强调他们是拥抱监管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是选择了注册在瑞士、注册为非营利组织,包括他们选择了不碰铸币权,只是做一篮子货币配比等等。包括我们看到美联储的主席是表达了对Libra相对正面的态度。当然我们不清楚Facebook有没有在此前和美联储主席沟通过,但正常来说Facebook在发布白皮书之前肯定会去做很多和监管沟通的事情。
虽然我们不能肯定他是不是一定会得到监管开绿灯,但在这方面Libra肯定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尝试。
以上大概说了一下市面上对Libra的一些观点的思考。接着大概说一下对于Libra未来有可能冲击乃至颠覆什么。
Libra对于监管是非常支持,非常希望拥抱的态度。但白皮书里面可以看到它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是相对负面的态度,它认为现在的手续费过高、很多穷人用不起,它认为这一套金融体系是不合理的,必须要去改变。包括我们看到Libra的体系里面,28个组织成员里面是没有传统金融机构的,有各种各样的科技公司,也有支付公司,也有投资机构,也有区块链公司,就是没有传统金融巨头。这和R3里面的成员基本是完全不重合的,没有把任何一家比如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花旗之类的公司纳入进来,这应该不是巧合。它是代表了硅谷站到了华尔街的对立面上,硅谷不去和华盛顿对立,但可以理解为和华尔街是对立的。也许未来双方有合作关系,至少目前是希望去替代传统金融功能的。
那些到目前来说还没有去拥抱新趋势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看到现在的Libra的20几个成员里面互联网的明星公司有很多。当然未来有更多的公司会参与进来,但是如果没有参与进来或者自己也没有以一个其他的方式去做这样的事情,有可能未来对行业统治力就会下降。
目前腾讯和阿里市值是在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里面排第三、第四的,非常高的排名。阿里和腾讯的业务基本都来自于国内,两个只靠国内业务来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市值超过了很多在全球都市场份额排第一的公司,靠的是什么?的确中国的市场很大,的确靠中国市场获得了很大收入利润以及生态体系,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腾讯、阿里对于整个行业的统治力是比很多全球互联网公司像Facebook、谷歌、亚马逊更强的。腾讯、阿里有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这些非常重要的支付抓手,包括现在已经建立了金融帝国,差不多集齐了七颗龙珠,有自己的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等基本都已经有了。
所以过往来说,腾讯、阿里对于产业的统治力是要远远超过Facebook、谷歌这些公司的。腾讯、阿里对于Facebook、谷歌来说是降维的。但现在Facebook通过Libra一下升了两维,维度可能要比腾讯、阿里又高了一度,形成了对腾讯、阿里的降维打击。如果未来腾讯、阿里不能够及时去升维,可能他们未来对于产业的地位会有很大的下降。当然,我只是拿腾讯、阿里来举例,大家对腾讯阿里更熟悉,可能也包括其他未能参与进去的互联网公司。
可能会影响的是那些信用不是很强的主权货币。目前来说,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亚非拉国家,他们的主权货币贬值得很厉害,金融体系已经崩溃或者是濒临崩溃,他们也会跟我们交流,希望能够提供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他们通过区块链建立一套更加健壮的金融体系。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国家,他们已经有这样的意识了,还有很多的国家并不清楚怎么样来去应对这样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Libra就会在这些国家脱颖而出,一方面Libra本身是有相当强的信用,它是一篮子的强信用主权货币,一方面Libra又是一个通过27亿人网络能够触达到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和各种应用场景。所以说通过Libra有可能冲击很多弱国的主权货币的体系。
当然这个短期不会有什么冲击,未来长期取决于Libra的发展以及其他类似于Libra的社区数字货币的发展情况。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6年人民币加入了SDR,当时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各个媒体都是把它当做人民币国际化很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对金融体系还是经济都是一件很正面的事情。包括大家也记得2000年中国加入WTO时,更加是举国欢腾,中国在后来的20年里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加入WTO享受到了全球经济的红利。
当时为什么那么高兴能加入SDR?为什么那么高兴能加入WTO?是因为加入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加入,后来到这个体系已经很大的时候再去加入,就需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去谈判、去谈各种条件,最后才成功地加入进来。虽然加入后的确也获得很多发展,但前面的时间都浪费了,前面的很多机会也都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