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母婴日报
拒绝朋友圈谣言和“大多数经验”,让靠谱的育儿知识变得有趣、有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母婴日报

爱“顶嘴”的孩子,藏着爸妈不知道的秘密

母婴日报  · 公众号  · 孕育  · 2019-12-27 21:00

正文

 世界上最劳累又美好的事,就是等着你慢慢长大



被孩子气得七窍生烟的样子,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体验过。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你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有一大堆理由等着。



三四岁后,随着孩子大脑逐渐发育和各种能力提高,自主意识在不断发展,不再完全听命于成人,开始形成自我评价,对大人的某些教育有抵制、反抗。“顶嘴”就是这种反抗的表现之一。


孩子顶嘴的5个潜台词

每个孩子“顶嘴”的情况不尽相同,家长的处理方法也要因时因事而异。读懂孩子顶嘴背后的的潜台词,分析出他为什么顶嘴,才能顺利化解僵局。

潜台词1:我长大了

很多一两岁的孩子总无理由地胡闹,这个阶段被称为第一叛逆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孩子还分不清自己需要什么,只会一味地说“不”。这种表达看似顶嘴,但并不一定就是拒绝或否定,只是他们在学着区分自己和他人。



俗语说“七八岁狗都嫌”,7岁进入人生第二个叛逆期,孩子的语言能力基本发育成熟,有基础词汇量,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被认同,想告诉爸妈“我长大了”。
      

“你别说了”、我知道了”、“我不喜欢穿这条裙子”……如果孩子经常就个人事务或想法跟家长“顶嘴”,这多半是他们想告诉你:“我长大了”。


家长不妨换一种方法对待他,尤其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非原则性问题就顺其自然好了。有事多跟孩子商量,给他适当的发言权,把他当作一个小大人。

潜台词2:你们要以身作则

晚上10点了,妈妈催孩子去睡觉,可孩子很不情愿,嘴里嘟囔着:“你们不也还没睡吗?”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不好的事情,孩子都看在眼里,在某些场景下就会用“顶嘴”来表达。


父母不想让孩子说脏话,自己嘴里要干净;想让孩子把房间整理好,自己就不能邋遢……这样再给孩子提要求,他才服气。

潜台词3:我在试探你的底线

有时孩子会通过顶嘴来试探父母的底线。


父母要求他做的,如果他不想做,就会先看一眼家长,嘴上嘀咕几句,等着看对方的反应。


如果父母不太在意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就会以为被默许了。


      

因此,原则性的事不能妥协,比如待人接物必须有礼貌。平时在教育中要分清主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非原则性的事别揪着不放,以免让孩子也分不清重点,完全不听父母的话。  

潜台词4:我就是喜欢闹

有些孩子顶嘴纯粹是胡搅蛮缠,此时父母要反思是否太溺爱了。


一方面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胡闹是不对的,而且不可能作为解决问题的筹码;另一方面要用和缓的语气明确告诉他,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有问题不妨慢慢说,有道理的话家长自然会听。


潜台词5:快点注意我

来客人了,妈妈让孩子回屋看书,孩子很不开心地说:“为什么你们就可以在客厅聊天,我不想自己回屋!”


孩子怕被父母忽视,所以有的爱顶嘴,其实是在找“存在感”。

爱斗嘴的孩子脑瓜更灵活

听话、乖巧是很多人心目中好孩子的特征。然而,“每日医学”网站的一项最新报道打破了这一常规。


研究人员发现,爱斗嘴的孩子可能脑瓜更灵活,未来的发展也更加多样化。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取了157名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的青少年,平均年龄13岁。他们对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母亲发生争论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录音和分析。


3年后,研究者惊讶地发现,与性格温和的孩子相比,那些在与母亲争论时表现得相当自信、并善于用合理的想法支持自己观点的青少年,排解负面压力的能力更强、意志力更坚定,对烟酒等不良诱惑抵制的能力也提高了40%。

      

这项发表在《儿童发展期刊》杂志上的新研究解释说,适当与父母发生口角,相当于提供了与他人讨论、谈判问题的“实地演练”,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更愿意开动脑筋想问题、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日后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但是,研究人员特别提醒,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人对着干,而一定要讲道理,对于吵闹、威胁、告状等不良方式,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和惩罚。

孩子顶嘴,家长如何化解?


1

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多开展亲子活动,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亲子之间要沟通顺畅。


家长不要粗暴压制孩子,要让孩子敢于表达心声,要与孩子互动交流,让孩子乐于与家长分享分担,成为他们的“首席倾诉人”。

        

2

从幼儿角度理解孩子

家长要学一点儿童心理学,尝试从幼儿立场理解孩子的言行。


例如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趁同伴不注意把他的玩具拿回家,家长知道了,训道:“你这么小就偷东西,偷了还撒谎。”儿子却嚷道:“我没偷。”“明明是偷来的,还说没有偷,还和我抢嘴。”


其实,五六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偷”的概念,分不清“拿”与“偷”的区别。


如果家长能理解这点,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就会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同意。

     

3

积极引导,教会孩子角色扮演

当亲子间的矛盾出现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当家长,丰富孩子的视角,引导孩子从家长角度思考自己的言行。


当同伴矛盾出现时,家长可以巧设情境,让孩子扮作同伴,家长配合扮演孩子,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有益的社交行为,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同伴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言行,促进孩子思维和人格发展。


4

耐心倾听,延迟判断

家长应改变“我问你必须答”的交流模式,要变为“你说我听”。


让孩子先说,耐心倾听,多听少说,不武断评判,让孩子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后再判断。不可主观臆断,随意给孩子上纲上线。▲


本期
母婴智囊团

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理咨询总监  伊 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琚金民

本期编辑:刘云瑽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旗下“母婴日报”(微信号:muyingribao)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推荐文章
净土导师  ·  李炳南老居士:戒邪淫必知的巧妙
7 年前
AI地产数据时代  ·  中国人民大学·地产金融研修班招生简章
7 年前
看电影看到死  ·  这部重口味悬疑片,没过审太可惜
7 年前
摄影与诗歌  ·  [雪克荐诗]我只在睡梦里提及风月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