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世相
每天最后一分钟,提供有物质基础的都市生活价值观。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王路在隐身  ·  本论文的诞生离不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痛苦煎熬 ·  3 天前  
王路在隐身  ·  月光下的《金刚经》 ·  5 天前  
刘润  ·  京东对客服不只是涨薪 ·  6 天前  
纯银V  ·  慢鸽 首先,这是我自己在 2025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世相

在 87版红楼梦30年聚会里看到了残忍:假如没有美好过,后来的日子可能会更快乐吧?

新世相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6-20 23:59

正文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385 篇文章



87版《红楼梦》作为一部电视剧很动人,至今还是经典。但这种动人背后隐藏着某种残忍性。

 

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儿童舞台剧,叫《太阳花》,里面的情节是,小孩子如果摘了太阳花就再也长不大了。主角男孩发现童年很愉快长大很可怕,所以他需要做一个重大人生决定:要不要摘一朵太阳花,永远当个孩子。

 

前几天,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主创们在北京举办了一次 30 年聚会和演唱会。我忍不住想起了这部幼稚舞台剧,和那个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摘太阳花的男孩。

 

聚会是伤感而怀旧的,这部电视剧寄托了几代观众的深厚感情,台上台下我听说不少人在哭。但我觉得,那些创作了电视剧、参加了聚会的人,有挺多都用了长达30年时间来反复犹豫:要不要摘下太阳花。

 

把30年甚至更长的人生抛掷在一部电视剧和几代人偶尔才想起一次的情感里,这就是我说的哪一点残忍。



 

看报道,在17号晚上演唱会之前那个白天,主创们先在植物园聚会。聚会缺了几个人,尤其是两个主要人物:已经病故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以及薛宝钗的扮演者张莉,报道说张莉在动身前突然病了,只能缺席。对这样一个“巧合”的缺席,有人评论说,这冥冥中应和了《红楼梦》原著中“悲金悼玉”这四个字。

 

说真的,鉴于这部老版的电视连续剧已经被神圣化了,30年后把剧中人聚在一起这件事,不可能不引发一些关于“命运”的讨论。这一部分是因为《红楼梦》本来就是场命运大戏,另一方面,美的衰落是必然的,而人们又希望从这种衰落中得到一次新的审美。


无论是组织者还是报道者都不避讳这一点“命运感”。有些很少露面的人出现了,而且难得地站在一起,这导致对比是强烈的:他们上一次共同出现可能要追溯到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


根据聚会现场的照片,大家都在变老。我看到那些离开了荧屏里精心设计的形象,穿着凡人的衣服,每个人的品位都经过时间的折磨变得参差不齐。的确很容易找到“韶华不再”的感叹。



 

其实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很多是普通人,过着普通或者不错的生活,但人们就是会觉得他们不如过往:他们一度被定义为美好的巅峰;他们又是人们轻易对着抒发感慨的方式。

 

比如下面这一个典型的观点:因为一些人这么多年来坎坷经历,有句流行的话说:似乎他们的命运都从“参加红楼梦的那一刻”就被注定了。

 

但细想想,生活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注定。

 

 

 

回头看红楼梦这些演员们这么多年的故事,确实让人唏嘘。看这些年零零星星对她们的采访,几乎每个人都面对着同一个主题:

 

要不要走出87版《红楼梦》。

 

有的人走出来了,但她们也意识到自己在“努力走出她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是扮演宝钗的张莉。她去加拿大读书,后来做房地产投资,事业很成功。


回顾往事说:“不想在宝钗的光环下,只想默默地生活。”


但很多人并没有走出来。妙玉的扮演者进组时17岁,是北京皮鞋厂的临时工。因为演了妙玉,她把名字改成了“玉”字,多年后皈依佛门做了居士。她的微博介绍是87版《红楼梦》妙玉扮演者,微博内容主要是宣传佛法,时不时会配发妙玉的图片。

 

湘云的扮演者拍完戏想落户北京,两次报考中戏没考上,回了老家。有传言说,回去后她“烧毁了在红楼剧组三年来写的所有日记”。

 

而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演什么都像林黛玉”。后来,她经商成功,但因为癌症去世。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媒体的报道和人们的谈论。大多数人都拿她和林黛玉的身世做比较,强行给一个戏外的人套上了戏内的命运。


这不公平,因为对她本人来说,这只是一出很单纯的关于健康的不幸。


 

 

从陈晓旭的故事里可以发现,让87版红楼梦中人走不出来的,起码有一个外部因素,那就是人们过于强烈地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对过去的怀念。


一旦变成“美好”的承载者,他们就很难不被反复拉回那个意味着顶点的时刻。过去30年,人们都不无贪婪地在他们身上寻找着已经失落的东西,而这反过来给了很多人压力和责任。


怀旧者没有做错什么,因为87版红楼梦因为各种原因,的确是回首那些年人们能找到的最好的寄托物。但这些外在的压力也会发过来压迫一些人。而更多的压迫可能来自自己,曾经进入一个梦境,就格外害怕醒来,而有些人采用的方式是停止成长。

 

结果你会发现,某些美好瞬间的失去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却也错过了得到更多的机会。

 

 

 

《红楼梦》对他们的影响表现在,它设定了一个人生巅峰,也设定了一片阴影。

 

这种情况很常见。高潮之后,人就在等着回忆。好像越是攀上过高峰,就越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通过感慨和怀旧,一次次重新回到当时的巅峰体验。

 

就好比,有些人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之后,再谈什么恋爱都不过瘾,因此大半辈子就沉浸在了对失去那段感情的唏嘘里。


在刚刚结束的《奇葩说》决赛里,马东辩论的话题是: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最喜欢什么?喜欢姑娘。最讨厌什么?讨厌婆子。所以他要把所有姑娘都写死,因为她们总有一天要变成婆子。”


但时间绝不会停留在某一个辉煌时刻。时间一定会带走一些东西,带走你拥有的青春、美貌、力气、梦想、纯真。我们总不能因为害怕这点,就停在那个时刻不动。

 

我们的确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但那并不是一种坏事。有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年轻时我们不喜欢的事,到后来会一一在我们身上发生,不是因为我们变差了,而是因为时间会让我们明白之前不需要明白的道理。

 

一个人要想好好活着,不断成长,就不应该总是担心时间会带走什么,因为同时时间会带来很多东西。我们留不住肯定要走的,就不该守在原地,拒绝还会来的。


 

 

其实,停留在原地走不出来的人很多。电影《老炮》讲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很早就有过巅峰体验,此后的人生主要是在缅怀、保护,挣扎,不希望失去,不知道怎么得到。

 

你在各种领域的人身上,尤其是那些曾经极度辉煌过的领域里经历过辉煌的人身上,总能看到这种意外的“停滞”。

 

有时候我们会惊讶,一些曾经非常出色的人,很早开始就困在辉煌的原地。为什么他们不再成长了?为什么总是看到他们愤怒、伤感、怀旧,却看不到变化、更新?

 

时间在无情地往前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恒的。

 

我能理解当事人怀旧,因为那可以带来安全感:不需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风险,不需要重新奋斗来得到一切。有时候,我们甚至在通过怀旧得到温暖、安慰、认同。

 

我也能理解旁观者怀旧。尤其是时代经过快速变化时,人们人们需要用怀旧来保存自我意识。喜欢87版《红楼梦》,慢慢变成了喜欢曾经那个纯真、美好的自我。

 

但怀旧不该变成“计较得失”,我们不能因为怀念过去,而耽误了把现在过得更好。不应该因为念念不忘过去的好时光,而不敢硬起头皮面对未知的、需要重新努力的前方。而且,因为怀旧而过不好现在,又因为过不好现在更加怀旧,人生慢慢变坎坷了。

 

我说在87版红楼梦后的30年里、在那些剧中人身上看到一点残忍,就是看到了这样的东西:外人仍然毫无顾忌地把他们钉死在30年前;而他们自己也这样做。

 

我甚至想,对其中一些人,假如当时没有那么美好过,后来的日子可能会愉快一些吧。

 

 

 

在17号晚上的演唱会结束后,网上一篇文章最后这样结尾:“就像王立平老师说的,一朝入梦永生不醒!”


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一朝入梦不肯醒”啊。


对于喜欢87版《红楼梦》的人来说,偶尔重温电视剧的剧照,听一次演唱会,在一个美梦里短暂沉浸一下,是幸福的怀旧,是温暖的自我保存。而对于当年一些参与了创作、后来却一直被影响的人的一些人来说,却不是这样。


谁都曾偶尔遇到过美梦一样的生活。但人生就是这样的:有梦可做本来非常幸福,可怕的是停留在里面不愿意醒过来。

 

题图:87版红楼梦剧照




晚祷时刻:


你曾经从一个什么样的梦里醒来?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联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