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运动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特别是走路这种低成本、易进行的运动。文章提到,运动量的比较现在变得更直观,不仅煞有介事的“健身”和运动能改善健康,简单地活动、走路也对健康影响很大。研究指出,每天多走路能够延长寿命,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通过运动获益。除此之外,文章还介绍了步行速度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好处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运动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
研究表明,运动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走路是一种低成本、易进行的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研究指出,每天多走路能够延长寿命。
关键观点2: 走路的速度与健康的关系
步行速度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研究指出,步行速度每增加 1 公里/小时,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 9%,直至步行速度达到 8 公里/小时。
关键观点3: 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从运动中获益
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通过运动获益。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能够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关键观点4: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快乐的神经递质,提升情绪。即使只是散步,也会让我们感到放松。
正文
这两年感觉体力越来越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有小宝宝,睡不够的缘故,还是坐的时间太长,锻炼实在太少?每次陪孩子玩时跑几步就喘(不陪孩子玩时,根本没有机会跑),每天晚上睡前阅读的时候,我已经快体力不支。等他们睡着后还要忙些事情,能留个自己的me time很少。
睡前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不用跟任何人分享,甚至不用和队友聊天的“me time”,对我的精神复原很重要。我需要它们来让自己彻底放松和放空一下。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中年夫妻想要分房睡了,因为不用说话的休息时间,真的很爽。
我知道应该多运动,也知道我运动量真的很不足!每次看到其他博主瑜伽、健身、跑步、骑行……充满活力,那么励志,都只能羡慕。我感觉我的个人时间已经被压缩到不能再紧,因此对于越来越显得不足的体能,实在找不出单独的时间去“健身”。
我时常想,有没有不费时间的运动,对健康寿命有帮助的?皱纹和肥胖我都不怕了,还是怕死的,家里的娃和老人太多了,中年人死不起。
最近看到一篇澳洲
格里菲斯大学
医学院
的关于运动和寿命的论文很有意思:
题外话:格里菲斯大学大学
(
GriffithUniversity
)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我知道它是因为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上,它派了38 名运动员,得了24 枚奖牌!其中包括 10 金、8 银和 6铜。这所大学做了很多运动相关的研究。
研究人员认为以前那种利用问卷,自己说自己做了多少运动的方式很不精确,因为后来那些采用仪器记录运动量的研究发现,不运动导致的死亡率是之前认为的大约两倍;而
运动也用不着一定要中高强度,任何级别的运动都会带来益处!
简单说就是,运动记录变得更精确了,不止是煞有介事的“健身”和运动能改善健康,
简单地活动,走路也对健康影响很大,很大。
因为有了仪器计数,运动量的比较变得更直观了。这个研究把之前的仪器记录的运动数据,
换算成了成年人按照4.8km/小时的速度“走路的时间”。
在将运动量换算成相应的走路时间后,他们估算了 40 岁以上的人如果能够每天多走点路,能够延长多少寿命,结果发现:
40岁以上的人,如果你是运动量最少的那一波
,那么每天用4.8公里/小时的速度,
多走28.5分钟,能够多活6.3年
(5.1-7.5年),如果
每天多走2小时,就能多活10.9年
(9.3~12.7年)!
40岁以上的、最不运动的人,
如果运动起来,寿命提升最多。
他们每步行一小时,最长可以使寿命延长 6 小时(193.4分钟)。
这不就是
充电1小时,待机6小时
吗?也太划算了!
在日常运动里,
走路
是成本最低且最容易进行的,不用上健身房,不需要健身教练,没有场地限制,马路边上的人行道、公园、商场、家里跑步机上都可以。
这个运动让我觉得即便生活忙碌,也是有机会能够给生命充电的:走路去地铁站,停车停远一点,接孩子上学放学的一段路,去家附近的超市……
不过,这个研究里换算的不行速度是
4.8km/小时
,
这个步行速度是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平常走路,走快走慢对健康有影响吗?
在一个今年发表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关于步行速度与 2 型糖尿病风险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中,研究人员将步行速度被分为了4个等级:
-
轻松或随意(<3.2 公里/小时),
-
平均或正常(3.2-4.8 公里/小时)
,
-
相当轻快(4.8-6.4 公里/小时),
-
非常轻快或轻快/大步走(>6.4 公里/小时)
该研究发现,步行速度达到
4 公里/小时(相当于男性 87 步/分钟,女性 100 步/分钟)
时,2 型糖尿病风险才发生显著变化,步行速度每增加 1 公里/小时,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 9%,直至步行速度达到 8 公里/小时。
由此我们可以健康理解,要靠走路获得健康收益,过于慢效果也不好,
起码要达到一般正常的速度或快走。
当然所有研究对步行速度、时间,以及和健康、寿命的关系,都是一个估算,以给我们一个比较直观的健康生活参考。中等和高强度运动,肌肉训练的效果是更加显而易见,且更有研究支撑的。
但起码我们知道,实在没有条件健身,
多走路、走得快
,也能
降低多种慢性病发病风险、强化骨骼和肌肉。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腿脚有力就少一分跌倒的可能,而且白天运动释放压力、晚上睡得更香,可以说是一项
全家老小都可以获益的活动。
我们同事的姑父,一个65岁、大腹便便的老爷爷,每天晨练快走半小时+,加上吃得比较清淡,半年下来瘦了20斤,三高也得到了一定控制。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步行有哪些好处,转发家庭群,拉上爸妈一起
快走
吧👊~
2022年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一项英国大型研究,调查了78500名40-79岁(平均年龄为61岁)的志愿者每日步数、步速与全因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因病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显示:
手腕计步器记录步数和步速,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吸烟、饮酒、蔬果摄入量、睡眠、癌症及心血管病家族史、药物使用的情况下——
走得越快,获益越大
,
一天下来走得最快的30分钟的平均步速(步数/分钟)
每增加
10%,
全因死亡风险下降
8%
,癌症死亡风险下降
9%
,心血管病发病率下降
7%
,死亡风险下降
14%
。
2021年发表的一项Cochrane 系统性综述,综合了73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了5763名16-84岁的实验对象,平均干预时间为15周,平均每周步行时间为153分钟,步行强度为中度(快走)。
得到结论:
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
,
每周快走150分钟
,长期下来,能有效
降低收缩压
。
还有一项试验,特意邀请了176名患有代谢综合征(集“三高”和肥胖为一体)的病人,
每天在家步行1小时,步速要高于患者日常感到舒适的速度,每周进行5天。
半年后,这些患者——
-
BMI
从31.59掉到了29.23;
-
平均腰围
从105.19掉到100.06cm;
-
平均空腹血糖
从119.76掉到114.32mg/dl;
-
糖尿病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
的水平从7.38%降到6.86%;
-
总胆固醇水平
从192.15降到185.78mg/dl;
-
好胆固醇
从44.03上升到47.63mg/dl,
坏胆固醇
从148.29下降到135.20mg/dl。
所以三高人群还请多多走路,顺便一提,
饭后散步
,可以
预防餐后血糖过度升高、促进肠胃蠕动。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人可能会感到胃不舒服(尤其在走得快的情况下),可以在吃完后过一会儿再开始走动,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即可~
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的能量不变,如果他
每天快走30分钟,
就可以燃烧
165大卡
的能量,半年就燃烧超过
3万大卡
,
减重接近
4公斤
,如果持续一年,就可以
减重
8公斤。
虽然效果来得慢,但是真的很健康,而且
更不容易反弹。
单纯的节食,不可避免会导致肌肉流失、代谢下降,但是快走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减肥的同时,
留住肌肉、对抗代谢下降,
维持减肥成果。
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跌倒,更糟的是发生了髋关节骨折,老人家往往需要卧床很长时间,一不小心就会有褥疮、肺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又被成为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经常运动能够
改善老年人的
肌肉力量
和
平衡能力
,
还能够增加骨的机械负荷,
促进骨骼重塑、
骨密度增加,
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最终避免髋关节骨折。
多项研究表明,
和久坐的人相比,经常运动的人髋关节骨折的风险减少了
20%-50%。
一项研究追踪了61200名年龄在40-77岁的绝经后女性,这些女性在参与研究时都没有癌症、心脏病、中风或骨质疏松。
追踪时间长达12年,在此期间,一共有415人发生髋关节骨折,研究人员对这些女性日常运动情况和髋关节骨折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
在
只有步行,没有其它运动的情况下
,
每周步行时间>4小时的女性,和每周步行时间<1小时的女性相比,髋关节骨折相对风险下降
41%
。
每周多步行1小时,髋关节骨折的风险降低
6%
。
步行对于老年人来说,算是相对安全的运动,平时应该鼓励家里老人多走走,也可以陪着他们一起走,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