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美国公司的生意模式和业务进展介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劳拉(二)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美国  · 2019-06-03 10:37

正文

逆势收购

随着1989苏东剧变冷战落下帷幕,很多分析师都认为国防预算将大幅下降(这种判断其实从1987年中导条约签署后就有了)。劳拉的施瓦茨却敏锐地觉察到,地区和种族冲突会取代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有远见的判断,对劳拉来说形成这种判断一点也不奇怪,本来就是靠中东战争发家的。施瓦茨到处搜寻可供收购的标的,被“约克中士“项目搞得狼狈不堪的福特宇航(Ford Aerospace)首先落袋,1990年7月收购了福特宇航51.5%的股份。1989年福特宇航销售收入是18亿美元,利润为1.2亿美元,这笔收购让劳拉的规模立即翻了一倍。更重要的是,福特宇航是卫星总承包商,而劳拉只是部件生产商,收购福特宇航后劳拉的行业能级可以得到了大幅提升。

图注:在收购福特宇航的基础上,劳拉组建了太空系统/劳拉公司(SSL)

不过,劳拉为这笔收购花掉了7.15亿美元现金,施瓦茨果断卖掉了部分业务,覆盖了40%的款项。其中就包括把旗下太空系统/劳拉公司(SSL)49%的股权出售给欧洲的三家宇航公司,仅这笔交易就拿回了1.82亿美元。劳拉耕耘欧洲市场多年,与海外客户合作熟门熟路。这笔交易加强了与欧洲客户的联系,对公司长期发展有益无害,是笔非常聪明的买卖。除了卫星业务福特宇航还是导弹巨头,但劳拉并不满足于维持现状,1992年斥资2.61亿美元收购了LTV宇航和导弹业务90%的股权。劳拉在宇航和导弹业务上的快速调整,对行业巨头休斯公司产生了很大压力。因为在同行业中,马丁·玛丽埃塔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宇航业务,这个规模无论是休斯,还是控制休斯的通用汽车,都已经啃不动了。

图注:作为导弹大厂,LTV在1980年代研制了ASM-135反卫星导弹,照片是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F-15,在大角度爬升中发射ASM-135的照片。

通过这一连串收购,劳拉成为了1990年代中期军工宇航板块的明星,还有与高通以及其他多家合作伙伴联合发起的全球星计划加持,当然全球星是单独上市的。1995年财年劳拉销售收入达到了55亿美元,1996年财年又进一步提升到68亿美元,增长速度迅猛异常。不过,当时资本市场相对比较理性,还不是互联网泡沫最疯狂之时,分析师一早就注意到劳拉扩张速度过快,财务压力颇大。对此,施瓦茨自己也非常清楚,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三年裁员计划,砍掉总计5800名员工,不惜为此支付4900万美元买断费用。仔细算一下,每名被裁员工连1万美元都没花到,实在是神一样的HR操作。当然,此时网络经济热潮才刚升温,被裁员工不愁找不到工作。

拔得头筹

劳拉对福特宇航的收购,彻底奠定了劳拉在军用电子、导弹、卫星方面的行业地位。据此,劳拉也构建了六大核心业务群:电子战(EW),侦察和监视(SR),模拟和训练,战术武器/制导,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太空系统。福特宇航在1975年之前的名称是飞歌-福特(Phico-Ford)。3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国产收录机品牌叫做飞歌,的确,没有比这个名字更适合收录机的了。当然,此飞歌不是彼飞歌,飞歌实际是费城存储电池公司( Philadelphia Storage Battery Company)的缩写,早在1892年就建立了,论历史比福特本身还长,比另两家巨头摩托罗拉(Motorola,1928年)和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919年)成立更早。

图注:从广播到电视,飞歌曾长期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其名,这是飞歌纽约演播室在电视报道1952年大选,共和党推出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大败民主党

飞歌于1930年代进入无线电收音机行业,那个年代正处大萧条,人们在惨淡中收听着罗斯福炉边谈话,用的许多就是飞歌牌收音机。从1930年代末开始,飞歌还将触角不断延伸到家电领域,包括空调、冰箱、电视等家电领域。但真正让飞歌成为一方巨头的还是1950年代初,该公司进军了新兴的半导体产业。在那个时代掌握了器件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核心,事实上早几代计算机都是以器件来分类的,例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1953年飞歌研制出了表面势垒晶体管,相比巴丁和肖克利拿到诺贝尔奖的点接触晶体管,这种晶体管的工作频率要高得多。

图注:1948年9月号的《电子杂志》,照片上坐着看显微镜的是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戴眼镜的是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旁边是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一起看着的还有实验室宠物猫一只,他们因为发明了晶体管而荣获1956年诺贝尔奖,后来巴丁还二次荣获诺奖

正是在飞歌3600型表面势垒晶体管基础上,从1955年到1956年底,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便研制出了第一台实验晶体管计算机TX-0。TX-0的设计后来被计算机巨头DEC拿去,于1959年被发展成了PDP-1计算机。PDP-1在计算机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在进行科学计算的闲暇之余,昵称史赖哥(Slug)史帝芬·罗素(Steve Russell),穷极无聊之下在PDP-1上开发出了第一款电子游戏(当时人们还没意识到,家长的恶梦要开始)。在计算机商业史上,PDP-1奠定了DEC的地位,而PDP-6又让DC成为了小型机之王,直到1980年代微型计算机大规模发展后,被微机工作站击败和取代。掌握核心科技的飞歌此时在干什么呢?他正在服务更重要的客户——国家安全局(NSA),也就是半个世纪后斯诺登“楞镜门”(PRISMA)的主角。

图注:PDP-1奠定了DEC在计算机史上的地位,而PDP-6又让DC成为了小型机之王

1955年NSA向飞歌提出要求,研制一台新的大型主机系统(简称大机),以替代采用UNIVAC架构的“阿特拉斯”II计算机。NSA当时还不知道飞歌表面势垒晶体管的强大性能,原本要求用电子管来搭建新计算机,但飞歌决定大胆一试,结果在1958年交付了强大的SOLO原型机。SOLO耗资高达100万美元,拥有8000个晶体管,而更晚问世的PDP-1只有2700个,几乎是后者的三倍。就是这样的神器,NSA也只用到了1963年,就用更先进机型将其淘汰了。现在既掌握核心科技,又掌握核心客户的飞歌,在SOLO基础上推出了商业化的TRANSAC S-1000型计算机。早期计算机都有个名称,比如最早的ENIAC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的缩写,UNIVAC是“通用自动计算机”的缩写,TRANSAC则是“晶体管自动计算机”的缩写。

图注:曾经神秘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也就是威尔·史密斯和金·哈克曼的电影《国家公敌》(1998)中越权窃听公民的机构,在斯诺登“棱镜门”事件中成为众矢之的,其计算机能力早在1950年代就是最强的,不亚于中央情报局、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国防部、国家航空航天局这些单位

不久之后的1958年,飞歌又推出了升级版的S-2000型。1962年,S-2000 Model 212,被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选中,安装在夏延山指挥中心。电影《终结者》3里,肖恩·康纳在世界末日前找到的那个指挥室,里面装的老古董大概率就是飞歌的S-2000。很多人记忆中,大机多少年来的统治者非蓝色巨人IBM莫属,但飞歌却抢占了先机,直到小沃森领导的IBM展开帝国反击战,推出了划时代的360系统。1964年360系统推出之前,飞歌是高性能大机的第一选择,浮点运算能力能够力压IBM的竞品一筹。甚至飞歌的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和西屋电气也选择飞歌的计算机,用于自己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但是,庞大的IBM能够发动价格战,迫使飞歌的大机无法盈利。飞歌在被福特收购后,忍痛关闭了计算机分部,这可以说是计算机市场残酷商战的第一幕。

图注:1960年代初的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中央主控计算机当时是飞歌S-2000 Model 212

飞歌还能日进斗金的1950年代中后期,硅谷正处于第一波发展热潮。1957年,飞歌建立了西部开发研究实验室(WDL),并在加州帕罗奥图(Palo Alto)建造研发大楼。这里从1970年代开始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圣地,包括惠普在内的一众企业在这里有办公室,不过惠普起家的车库当时还没多少人知道。从渊源上来说,飞歌是美国东北部起家的老牌企业,二战结束后旧金山湾区成为了电子工业的乐土,飞歌顺应形势落户帕罗奥图,无疑是极具眼光的。虽然飞歌后来被IBM挤兑到被迫退出计算机市场,但WDL建立和发展却让飞歌在导弹和卫星业务上获得了叫价的本钱,这个故事说来就长了,我们需要一点点梳理。

图注:飞歌1957年在加州帕罗奥图建立的西部开发实验室(WDL),现在依然是太空系统/劳拉公司(SSL)的支柱,包括卫星制造和测试的基地

精准打击

飞歌最著名的军品要数传奇的”响尾蛇“导弹,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成熟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讲到”响尾蛇“导弹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沃尔特·拉伯格(Walter LaBerg)。这位推销员的儿子本科毕业于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这所位于印第安纳的大学虽然是天主教会大学,不如常春藤盟校什么的有名,但在全美研究型大学中也能排进前二十,学术水平相当不俗。1944年毕业后,拉伯格以后备军官身份加入海军,并参加了二战。战争结束后返回圣母大学继续深造,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他重返海军,进入著名的中国湖靶场,参与”响尾蛇“导弹的研制和测试工作,1955年成为项目经理。两年后的1957年,拉伯格进入飞歌,担任刚刚成立不久的WDL工程主任。飞歌挖来拉伯格是非常自然的,”响尾蛇“早期型号的制导和控制部分都是飞歌生产的。美苏登月竞赛开始,拉伯格领导的团队又负责设计和安装了休斯敦的任务指挥中心,为此他常驻休斯敦,直到1966年工程完工才回到帕罗阿图接任分管WDL的副总裁。

图注:飞歌西部开发实验室(WDL)所在的帕罗奥图(Palp Alto)就在斯坦福大学旁边,处于硅谷的核心地区,旁边就是著名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

拉伯格回到WDL之时,越战已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美军在东南亚投下了的炸弹多过于水,却无法摧毁越共的战争意志。对保罗·杜梅大桥等目标进行的多轮轰炸,不仅没有摧毁目标还损失了大量战机。美国空军的问题要比美国海军更严重,前者装备研制思路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到了东南亚非常不适应。当时美国空军已经有了激光制导炸弹,但战斗轰炸机上没有制导吊舱,居然要用驾驶舱内的激光照射器来指示目标;电视制导炸弹和载机无法直接连接,飞行员看不到导引头回传的目标影像。针对这种局面,美国空军希望研制一种制导吊舱,而已经更名为福特宇航的福特-飞歌承接了“响尾蛇”导弹的生产工作,在光电领域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之前也为空军战机生产过机载计算机,火控系统整合方面应该是熟门熟路的。于是在1969年,一个代号为“铺路刀”(Pave Knife)的项目应运而生,其正式编号是AN/AVQ-10,研制工作自然落到了WDL身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