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座独立屋
热点、财经、中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19 小时前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座独立屋

一点好的迹象

一座独立屋  · 公众号  ·  · 2024-07-09 09:01

正文

自从苏州针对日籍校车的袭击悲剧发生后,特别是胡友平英勇救人但不幸离世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这背后仇外的歪风邪气究竟从何而来。

显然,这些年来互联网平台的选择性审查是一个重要导火索, 任何所谓立场正确的话,再极端也被纵容;任何不同意这些脑残内容的博主和内容,全都会遭遇打压。 最终就是剩下一群傻子自high,然后不可避免地发展到线下,最终酿成这样的悲剧。

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是,已经有官方媒体站出来表达自己鲜明的是非观。

其中以凤凰网的表态最直击要害,以下是凤凰网的对某煽动仇恨的博主评价,每个字都相当到位。

下文深蓝色黑体字为凤凰网专栏作者张丰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在此分享,希望给尽可能多的朋友看到↓

严格说来,“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并没有什么稳定的价值观,之前的“反日”只不过是迎合民意,当它发现风向调转之后,“转向”也极其自然。因此网友们评价,这位视频博主唯一看重的就是流量。

他被披露出来的问题不止于此。在平台上对他的举报一直存在,因为涉嫌抄袭:他在视频中念的很多“知识”,都来自于知乎问答。但是,这些举报并未奏效。

当一个账号做到千万级,受到平台的青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可以理解为流量时代的代表:不但追求流量至上,为了追求流量“不择手段”;而且不在乎自己“人设”的前后一致性,“今日之我”可以反对“昨日之我”,道歉或者打自己耳光,只要能获得流量,这些都无所谓。

为什么网络舆论竟然发展到这个地步?那些宣扬极端主义的仇恨言论,早就超出了普通意义上言论自由的范围,为什么一直能够存在?很明显,平台是有责任的。

至少在一段时间,仇恨日本、美国,在各平台看来,近乎是“健康流量”,这是各平台应该反思的。长期以来,视频平台上似乎存在一种气氛,“喊打喊杀”大行其道,而鼓励各国民间交往,会被攻击为“汉奸”。

这既不符合我国外交政策,也违背中国人热爱和平的基本伦理,却一直被纵容——结果成为变相的鼓励。“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如果能被封禁是好事,但我们也必须思考:它为什么能够做到千万级?一个经常抄袭、鼓励仇恨的账号做到这么大,是平台的耻辱。

看过这段文字后,我感触颇深。原因在于,尽管我的影响力和流量都很小,但这些年来每当我发表自己对于反对仇外、对于支持开放、对于海外真实生活状态和投资信息的内容时,都会遇到一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人进行诋毁和攻击。

他们攻击的观点无非就是我立场有问题、不爱国,或者直接把汉奸、美狗、殖人、50W的帽子扣在我头上...而裁判基本上也都拉偏架,甚至因为聚众举报,导致我大量内容和几个主要账号都受到严重影响。

以至于,我最后只能把自己的内容重心转移到财经和个人投资分享上来,这样总不能扣帽子了吧?因为市场是不会骗人的,市场一定会用冷冰冰的数字打脸每一个颠倒黑白装神弄鬼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