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财经
为财经记者、投资者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隆汇新股  ·  杭州,靠机器人赢麻了! ·  昨天  
格隆汇新股  ·  杭州,靠机器人赢麻了! ·  昨天  
江西宣传  ·  DeepSeek首次公开辟谣! ·  昨天  
Carbon Research  ·  Carbon Research | ... ·  昨天  
闽南日报  ·  突发!松下电器将解散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都来了,DeepSeek“朋友圈”再扩容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都来了,DeepSeek“朋友圈”再扩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财经

成都辟谣天价拆迁背后,中西部产业大转移正在到来

深蓝财经  · 公众号  · 商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10-16 18:3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四川成都的拆迁话题和相关的产业转移计划。文章介绍了成都拆迁的实际情况,包括官方辟谣关于天价拆迁款的传闻,以及实际拆迁补贴情况。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四川省的2.15万亿基建计划和产业转移政策,指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深层背景和意义。文章还提到四川与其他省份在重点项目总投资上的比较,以及这轮产业转移的实质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成都拆迁话题引发关注

成都大规模拆迁话题引发关注,网友分享拆迁补偿情况,引发讨论。

关键观点2: 官方辟谣天价拆迁款传闻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不会出现天价拆迁款的情况,拆迁补贴有政策文件规定。

关键观点3: 四川2.15万亿基建计划和产业转移政策

四川省发布2.15万亿基建计划,包括未来2至3年开工的重大项目。同时,国务院发布意见推动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四川成为重要承接地区。

关键观点4: 产业转移动背后的深层意义

新一轮产业转移有更为深层次的布局,与国内外形势、大国博弈和超预期事件密切相关。这轮产业转移类似于新时期的“新三线建设”,实质意义在于产业备份和安全发展。


正文

又一暴利行业跌落神坛

但斌、任泽平两大财经顶流指名道姓互怼起来



来源 | 深蓝财经综合


“我家赔了5千万!”

“我家拆迁拿到900多万!”


“我拿了17套房,还有三年房租。”


一日之间,成都大规模拆迁话题火了,“成渝概念”股集体狂飙。今天,在大盘乏力的背景之下,四川板块指数狂涨近6%,涨停及以上涨幅个股达到了40余只。重庆板块也被带动,板块指数涨幅超3%,涨停个股数量一度达9只。



消息面上,市场有传闻称,四川将推出2.15万亿基建计划,有330个重大项目将在2至3年内开工。今日,“成都拆迁”冲上微博热搜, 不少网友表示,大四川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



在10月15日晚,就有很多四川成都网友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近期各自的拆迁补偿情况,有网友表示“我家赔了5000万元”,还有网友表示“拿了17套房还有三年房租”……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1


拆迁暴富?官方辟谣


16日下午,对于网传天价拆迁款等事宜,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征地拆迁的话,我们官网会有公示,一切补赔偿标准官网上有相关政策文件, 不可能出现一个人或者一户人要赔几千万的情况。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成都房地产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成都确实在推进拆迁,但并不是网上传言的大拆大建,且拆迁款并没有网传的那么高。“一般都是那种几十年的老房子,还有旧的农贸市场。”一位长期居住在成都的房企内部人士表示,拆迁其实是一直都有的计划,现在被打包起来说。至于拆迁补贴额度,一家国资背景开发商内部人士透露, 现在的拆迁补贴基本上按照1:1、1:1.5进行,拆迁补贴也就一个人20万元以内,并且回迁房都是在很远的郊区 。还有房企内部人士表示,现在拆迁也不倡导货币化补贴了,都是给房票。


2


产业转移正持续推进


深蓝财经注意到,网上爆炒的消息源头,来自四川省发改委在今年4月时发布的一项《2024年四川省加快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名单》(下称《名单》)。


《名单》显示,四川省择优筛选纳入330个拟在未来2至3年开工的重大项目, 估算总投资2.15万亿元



此外,公开信息还显示,9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据悉,该规划明确了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愿景为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与此同时,9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到,“ 将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



几天后,10月1日,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其实早在2010年09月06日,国务院就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14年前,国务院在意见中指出,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不过, 仔细对比两份文件,相比14年前是承接转移,现在直接是转移


国民经略创始人凯风分析认为,如果说过去20多年的产业西移,更是还是市场因素驱动,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密切配合,背后不乏区域协调发展的考虑。


那么新一轮产业转移,则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布局,对应的是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持续不断的大国博弈和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超预期事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