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生态环境
环境工作交流新平台,环境政务服务新窗口,环境文化传播新渠道。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生态环境

【两会“绿”声】大气攻坚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

广东生态环境  · 公众号  ·  · 2025-03-10 19:04

正文


“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 2.5 )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气污染治理攻坚的成绩单尤其亮眼。


2024年是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蓝天保卫战决心不移、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拼治理力度、拼治理精度,共同拼出有温度的蓝天。



有力度:全国PM 2.5 平均浓度“下30”



29.3微克/立方米,除疫情期间的2022年外,我国PM 2.5 年均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累计下降幅度达16.3%。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持续加大的治理力度:


配合财政部下达2024年和2025年第一批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共544亿元;


推动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亿吨,实现全国80%以上产能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


组织排查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企业2.35万家,完成问题整改3万余个;


开展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的专项整治,推动了15万辆柴油重卡的尾气达标排放;


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类突出问题8.8万余个;


实施秋冬季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气应对分阶段差异化管控,组织开展跨区域应急联动,有效减少中重度污染天气将近50%以上……


系统治理的持续推进使得2024年成为空气质量改善的“丰收年”——全国PM 2.5 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是“十四五”以来最好。



有精度:0.1微克、0.1微克地抠



从整数位到调整至小数点后一位,PM 2.5 浓度发布规则的改变看似只是一个小数点的后移,实则是对大气治理的要求愈加精细。


“随着大气治理不断深入,空气质量需要0.1微克、0.1微克地抠。”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回忆起2024年底打响的为期40天的“冬季保卫战”。


为了守护蓝天,四川将PM 2.5 目标细化到每周、责任压实到人头,同时借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用卫星遥感锁定污染源,走航车追踪排放轨迹,硬生生“抠”回151个蓝天。


技术,是“抠”出蓝天的重要支撑。小到PM 2.5 高密度监测设备、走航车、无人机,大到小型粗颗粒物监测站点、“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大气污染监测的网络越织越密。


精密的技术网络仍离不开“最后一公里”的落地执行。工业源得到有效治理后,移动源、生活源带来的污染显现,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污染点位分散,更加考验精细化治理水平。乡镇生态环境机构扎根基层,村级环保网格员入户入村,点对点施策,让0.1微克的改善落到实处。



有温度: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总量增长同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