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周国平  ·  感情的保鲜法门 ·  3 天前  
洞见  ·  永远不要在家里筑墙 ·  6 天前  
深夜书屋  ·  认知升级,成为更好的自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人最大差距应该在此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2-05 22:33

正文

题图 许吉如

Feb.

5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教育最大的目的是要帮助一个人走向一种不拧巴的开阔,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人最大差距应该在此,读过书的人应当更能自我认知、自省、自我纠错,从而摸索出一套不拧巴的生活方式。


作者丨许吉如

(公众号:PH9pm)


今天朋友圈里好多人在刷知乎“为什么有的女生不愿意生孩子”。我完全没看内容(因为完全不理解这种内容有什么好问和好答的!)。但烂问题却总有好回答,被一个学姐的评论启示到。


学姐说,“既然不想生,就应该坚持到底啊。怕的就是这种没能力搞定外界压力、别别扭扭地生了,生完又把孩子当成谈判的筹码的人。”


瞬间脑中出现某集奇葩说,在一个闹哄哄的辩题里,无非也是那种男朋友要怎样怎样,我要不要妥协,这种辩题里,但凡摆事例,就是一部北美吐槽君故事一千零一夜啊。你会听着听着发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欸,我到底是妥协还是不妥协嘛。可是黄执中当时爆发出的严肃和语重心长,竟一点都不让人觉得突兀。我忘记他原话了,只记得他是不赞成妥协的,和那一句“妥协了你也不会幸福的。因为你半吊子,而半吊子得不到幸福。”


我想起面对所有的人生困惑和困境,过来人大概都会这么劝一句,那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以及你可不能什么都想要。


面对想要的东西,你要勇敢而坦然,不要忸怩作态。面对不想要的东西,如果拒绝不了那就不要抱怨,因为你明明就有拒绝的权利,只是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没行使罢了,那种种原因不是你的苦衷,只是你的选择。


比如非常非常的清高。就是那种,明明很想去追求点儿什么、证明点儿什么或者渴望点什么东西,又转念一想,啊呀会不会很Low啊,会不会太明显姿态不委婉啊,这样那样,瞻前顾后,然后我又在瞻前顾后的间隙里哀叹,啊,为什么我没有活出最符合自己意愿的样子啊。


因为你半吊子啊。你要么就清高到底,骨子里的清高,什么都不屑,真的无欲无求,安然若素,那姿态是很好看很好看的;要么就落落大方,对待目标快狠准,我想只有执着才能自信,只有自信才能真的好看。


比如非常非常地喜欢一个人。感情世界里所谓reacher v. settler, and there is never a state of balance but only fluctuation of statuses. 可惜又或者是可幸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并不明白、也不信这个道理。


每天在谁爱谁多一点这个命题上耗尽双方的好情绪,又死活不甘心承认和接受,似乎自己是爱的比较多的那一方。要么,就真的没有那么在乎,实打实的不在乎,打死都不在乎,是很好的状态;要么,就踏踏实实接受“其实特别在乎”这个事实,心甘情愿自己“比对方爱得多一点”的地位,不要去逞那个强,在自尊心的强大号召下试图去改变什么局面,也是很好的状态;只要你一以贯之,坦然自视,都会安好;而你现在这个说不在乎,做不到,说很在乎,又不甘心的样子,一定是最差的,因为你半吊子。


看看四周,那些过得好(不仅是世俗意义上过得好,而是你看到他,就知道他真的过的挺好!)的人,都绝不半吊子。


有的人的人生完美得像一束捧花,一朵朵看下去毫无败意,因为他从来不试图在教科书一般的人生里强行插入印象派,每一页都标准、体面、适宜,整本书都好看,千万别笑教科书无趣,世界上大概只有教科书是刚性需求。


有的人的人生是奉献大戏,她在女儿、妻子、儿媳、母亲每一个角色上尽心尽力,从不任性,对自己比较亏欠,可是我偏偏觉得,她扮演每一个角色的样子都很美、在发光,唯有像小女生一样任性做她自己或者跟我抱怨的时候,会让我在体谅、心疼之余顿觉陌生,因为她半吊子了,她的一以贯之突然出现了暂停,暂停的那个瞬间她忘记自己想要什么和需要放弃什么,于是让我这个观众都无所适从。


有的人就相反,一辈子是个小女生,一辈子不可以对任何人有太超出她极限的耐心,她自私、自我,可我们都觉得这样的她是可爱的她,哪怕...碰上同样自私的我于是我们两个可以在恒隆大庭广众之下吵到哭...,我也还是希望她永远不要改变。


倒不是说不要成长或者绝不妥协,只是每一次成长和妥协,就像珍珠诞生或者凤凰涅盘一样,内瓤里总是要经历巨大的挣扎和无数的反反复复,于是每次成长和妥协其实都是给曾经的自己褪了一层皮,怎么会不疼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此岸》里的一个情节。法兰克要回亚洲的时候,王微明明很容易就可以和投行申请调回香港,可她想了想,她觉得,既然当年我没有迁就陈正浩陪他回国,也没有开口挽留,那么今天似乎对法兰克,也该坚持这样,我当年没有能为陈正浩所做的事,今天如果为法兰克做了,仿佛是对过去自己的一种背叛。这个情节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觉得不可理喻,我在想王微怎么可以这么幼稚这么愚蠢啊,怎么这么不愿意低头,怎么这么多年都没长进。我一度只好理解为,她一定是太爱陈正浩了。此刻我意识到,这件事跟陈正浩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王微就不是一个半吊子的人。


我妈不止一次地表示,教育最大的目的是要帮助一个人走向一种不拧巴的开阔,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人最大差距应该在此,读过书的人应当更能自我认知、自省、自我纠错,从而摸索出一套不拧巴的生活方式。回想起来,她的人生里有过很多很大的妥协,却从没听她抱怨过一次。大概要活到这个年纪,才可以真的摆脱半吊子吧。

—THE END—



MORE
延伸阅读 

◐◑哈佛与清华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在谈论哈佛肯尼迪学院的时候,在谈些什么——关于留学,名校情结与重建文化信心

◐◑中国哈佛留学生震撼演讲:何为国家层面的安全感?

◐◑刷屏的哈佛女孩“爱国演讲”:有你所不知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