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陆清风
通信研究领域的一股清风,专业深入研究成果,在5G、物联网、量子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军工通信、光通信、专网通信等领域深入研究,2017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通信第3名、金翼奖第1名、水晶球第3名,2016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分析师50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华硕无畏 16 锐龙版 2025 ... ·  昨天  
壹心理  ·  令人心动的副业:什么副业才真的靠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陆清风

震有科技(688418):攻守兼备,卫星互联核心网为矛,海外公网+海内专网作盾【天风通信】

海陆清风  · 公众号  ·  · 2025-02-06 18:06

正文

核心摘要

我国加速推动卫星互联网项目进程,公司核心网业务有望带来业绩弹性

2008年我国开启自主移动通信卫星提醒的立项论证,填补国家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2019年承接“天通一号”高轨卫星核心网建设并成功商用、2022年在某集团客户中标低轨卫星核心网的原型系统。根据2024年中报披露,公司已完成卫星星载核心网 UPF 软件的研发、卫星接入网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发。随着全球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融合持续发展,手机与卫星互联潜在市场辽阔,有望为公司带来业务弹性。


全球核心网、接入网市场规模稳中有进,海外公网市场收入有望持续恢复

根据CMI数据,2022年全球移动核心网市场规模32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483亿美元,2023~2032年化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8.2%左右;根据MRFR数据,2022年全球接入网市场504.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273亿美元,预计2024-2032年化复合增速9.7%左右。公司拥有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覆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全网络产品体系,在印度、菲律宾、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均有相关业务布局。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3.23亿元,同比增长135.77%;2024年H1海外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2.88%,海外业务有望持续好转。


“十四五”规划拉动指挥调度专网需求,公司专网深度参与内蒙、广西政企新项目

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规划内容包括: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预报;3)重点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和信息感知产品。公司专网业务起步于煤矿行业,此后向公安、智慧城市及政府应急领域逐步拓展,具备多项资质,技术深厚。2024年1月,公司助力亚洲最大天然碱矿加工基地指挥调度系统建设;2024年7月,公司助力广西应急预警指挥系统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0.30/1.02/1.73亿元,EPS分别实现0.16/0.53/0.89元/股。基于公司拥有多项核心网技术并在该领域具备一定技术壁垒,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卫星网络核心网项目,我们认为公司成长性较强,卫星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 卫星互联网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2. 海外运营商移动、固网建设规划不及预期;3. 汇率波动风险;4. 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1. 震有科技:覆盖公专网多个通信网络层次的通信系统供应商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020年登陆科创板(688418.SH),公司为专业从事通信网络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通信系统供应商。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通信领域,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政企专网、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通信系统设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专业完善的定制化通信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公网通信领域和专网通信领域的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等各个通信网络层次 。其中:

1)公网通信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进行统一的网络建设、运营维护和用户管理,并为社会公众用户提供个人通信服务,公司公网通信领域的终端客户主要为海外的电信运营商,包括印度国有电信(BSNL)、印度TATA、日本软银(Softbank)、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PLDT)、意大利Tiscali、英国泽西电信(JT)等。

2)专网通信主要是服务于特定部门或群体的通信网络,在公网通信不能满足各行业特殊应用的情况下,为行业系统内部的生产组织、指挥调度及管理等特殊通信需求而建设,公司专网通信客户覆盖的领域主要为政府、电力、煤矿等行业。


董事长吴闽华为公司实控人,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合计21.55%股权和31.51%的表决权。 截止24年6月30日,吴闽华直接持有公司16.60%的股权,持有宁波震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33.17%的份额,宁波震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4.90%股权。


公司多数高管华为系出身,在通信、软件领域拥有丰富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 董事长吴闽华曾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尚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沃其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和总经理。董事孟庆晓、张中华、姜坤,监事卫宣安均为工程师出身,具备软件、网络与通信等方面的深厚研究经验。


公司产品涵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各个通信网络层级, 主营业务分为核心网系统、光网络及接入系统、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技术与维保服务四大板块:

2. 财务指标

公司营收多年来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在连续三年承压后24Q1实现扭亏,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2024H1公司营收3.76亿元,同比+16.41%;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增速大幅上升,原因为公司交付验收项目增加,收入增长且整体毛利率上升,同时注重费用控制,盈利能力提升。2017-2023年公司营收CAGR为22.47%,呈稳步增长趋势;2021-2022年受人员与薪酬规模增长、宏观环境导致客户回款周期延长等原因影响,归母净利润有所承压,但2023年随着项目顺利交付、控本降费,公司盈利能力逐步回升。


历年来公司指挥调度系统业务收入比重较高,海外营收有望持续好转。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4H1公司指挥调度系统、集中式局端系统、技术及维保服务、核心网络系统各自占比总营收35.37%、27.66%、19.95%和15.96%。2024H1指挥调度系统营收1.33亿元,同比+20.91%;集中式局端系统营收1.04亿元,同比-5.45%;技术及维保服务营收0.75亿元,同比+10.29%;核心网络系统营收0.6亿元,同比+93.55%。分区域来看,24H1国内营收2.33亿元,同比+25.95%;国外营收1.43亿元,同比+2.88%。


核心网络系统业务毛利率较高,控本降费能力良好。 2024Q1~3公司毛利率49.60%,归母净利率2.89%。细分业务毛利率方面,2024H1公司指挥调度系统、集中式局端系统、技术及维保服务、核心网络系统毛利率分别实现47.94%/47.55%/57.51%/71.16%。2024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实现14.06%/11.10%/3.74%/24.08%,同比分别-1.93/-1.24/+2.83/-0.81pct。

3. 卫星互联网成长迎新机遇,海内外市场稳中有进

3.1. 我国加速推动低轨卫星计划,公司卫星核心网业务迎来机遇

3.1.1. 公司是少数可提供高轨、低轨卫星5G核心网技术的公司之一

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融合是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之一。 通过采用星地融合的网络架构,不仅可以将地面前沿的通信技术应用到卫星通信体统中以提升其性能,而且兼容性的空中接口设计可以使卫星通信享受地面规模化产业链,从而大幅降低多模卫星终端的设计和制造成本,降低通信资费,为用户提供普惠、优质的通信服务。


星地融合通信架构可分为承载网融合、核心网融合和接入网融合三大类:

1)卫星承载网可以快速建立5G基站的临时回传链路,从而在人烟稀少地区为5G基站提供降级回传服务,并快速拓展5G网络覆盖范围。

2)核心网融合可实现卫星通信终端与地面移动通信终端的统一编址、统一认证、统一计费、统一管理等功能。

3)接入网融合可以在地面空中接口协议的基础上,针对星地无线环境中存在的大时延、大多普勒频偏等不同于地面无线环境的特点对空中接口协议进行相应的适应性修改。


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 其中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业界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


高轨卫星覆盖广、寿命长、信号稳定、组网简单;低轨星座时延低、链路损耗小、带宽高、成本低 高轨卫星可在特定区域如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提供更大通信容量,对于流媒体等对延迟不敏感的服务,高轨卫星具有很高的效率,而其劣势在于很多地方不能覆盖如高纬度地区和极地、延时长(500-700ms);低轨卫星优势在于无处不在的覆盖范围和更低时延,能更有效地与地面系统集成,其劣势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缺乏足够通信容量,且受落地政策、用户分布等问题,低轨卫星星座利用率偏低。


3.1.2. 公司是中国电信天通一号核心网供应商,手机直连市场空间广阔

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震区地面通信网络全面瘫痪,为了解决能够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实现无障碍通信,震后我国启动了自主移动通信卫星提醒的立项论证,填补国家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


天通一号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工信部2013年批复,天通民用系统的建设、运营和推广工作由中国电信负责。 其中,01星于2016年8月发射,同月20日打通First Call;2017年6月,完成东至钓鱼岛、西至红其拉甫、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河的卫星在轨应用测试。实现了单区域400台,多区域1000台终端同时长时间通信。2017年7月,工信部批复专用1740号段;2018年3月,中国电信开展天通卫星业务试商用,中国电信各省分公司推出天通卫星业务销售品;2018年11月,工信部发放第一张天通终端进网许可证;2019年2月,应急管理部将天通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2019年9月,中国电信终端产业联盟天通终端产业分会成立; 2019年12月18日,工信部批复中国电信天通业务正式商用。同年,震有科技承建天通一号卫星核心网并顺利开通,成为国内首个卫星核心网建设并成功商用的供应商。


国内4家手机厂商可实现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目前均依托天通一号高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2023 年 8 月 29 日,华为与中国电信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消费级智能手机直连卫星语音通信的业务化运营。华为 mate 60 全球首发,使用中国电信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可以在地面和卫星通信之间实时切换,能够在偏远地区或是通信信号无法覆盖的地方进行通话,并且还能够保证通话质量的稳定性。

2)2024 年 1 月 11 日,荣耀在全新一代旗舰智能手机荣耀 Magic6 系列发布会上宣布荣耀Magic6 Pro 支持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成为继华为 Mate 60 Pro、天翼铂顿 S9 之后又一款支持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大众消费类终端。

3)2024 年 2 月 22 日小米 14 Ultra 正式发布,这是小米首款支持双向卫星通信的机型。4)2024 年 4 月,OPPO Find X7 Ultra 卫星通信版正式上市。通过 OPPO 创新的天线波束设计,Find X7 Ultra 卫星通信版提供听筒/免提双模双向卫星通话模式,让智能手机的卫星通话体验从“卫星对讲机模式”进化到符合用户使用直觉的“卫星电话模式”,帮助用户在极端环境中获得更高效的沟通效率。


手机直连卫星的用户基数庞大,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手机直连卫星指通过普通消费者的智能手机直接接入卫星通信网络,该网络能在地面蜂窝网络未覆盖的地区提供有限的连接。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约43亿人口(占比54%)拥有智能手机,庞大的用户基数促使各国高度重视并启动“手机直连卫星”相关计划:根据GSA官网报告,截至2023年7月底,42个国家和地区的移动运营商和卫星供应商之间确定了70个公开宣布的合作伙伴关系。


3.1.3. 公司低轨卫星核心网项目有望带来业绩弹性

低轨卫星频轨资源“先到先得”,我国加速低轨卫星星座计划。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地球低轨卫星总容量约6万颗,目前各国申报数量已超过7万颗,卫星频率及轨道按照申报顺序获得优先使用权,即“先到先得”。而按照SpaceX的“星链计划”,要在2027年前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截至2024年7月28日,SpaceX累计发射185批、6805颗卫星,且发射频率和数量都在加速,在商业化运营方面,“星链”服务已覆盖99个国家,用户突破300万户。有限的频轨资源促使我国加速低轨卫星星座项目建设,我国三大主要低轨卫星星座包括:

1)千帆星座,别称“G60”星座。千帆星座预计2024年完成108颗卫星发射;2025年底完成648颗发射,提供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底完成共1296颗的一期建设,提供全球网络覆盖;到2030年底,完成超1.5万颗低轨卫星的互联网组网。

2)GW星座。中国星网的GW星座共计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预计GW星座在2030年之前完成10%卫星的发射,2030年后平均每年发射量将达1800颗。

3)鸿鹄星座。由2017年成立的蓝箭航天旗下的鸿擎科技主导。2024年5月24日,鸿擎科技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频轨申请,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总共发射10000颗卫星。


2022年,公司在某集团客户中标低轨卫星核心网的原型系统。 国网星座又称GW星座,是中国首个卫星互联网计划,也是国资委直接出资建设的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该星座包含两个子星座,GW-A59和GW-A2。GW-A59子星座计划发射6080颗卫星,卫星将分布在500公里以下的极低轨道;而GW-A2子星座则计划发射6912颗卫星,这些卫星将部署在1145公里的近地轨道。根据2024年中报披露,公司已完成卫星星载核心网 UPF 软件的研发、卫星接入网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发。


3.2. 公司产品体系多元化,海外公网项目多点开花

3.2.1. 公司拥有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覆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全网络产品体系

现代通信网络可分为核心层网络、汇聚层网络和接入层网络:其中核心层网络主要由省际骨干网和城域骨干网构成,主要负责高速可靠的传输数据流;汇聚层网络是连接核心层与接入层的中间网络,提供用户业务数据的汇聚和分发处理,同时要实现业务的服务等级分类;接入层网络处于通信网的末端,主要完成最终用户连接和访问接入核心网的任务。


核心网可看成是通信网络的“管理中枢”,负责将接入网与其他网络连接在一起,并管理、分发网络中的数据。核心网具有高技术壁垒,软硬件一体的特征,行业集中度极高,根据Dell’ Oro Group 2019Q3数据,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占据了全球85%左右的核心网市场份额。


公司可提供全系列、大容量的核心网系统方案。 公司核心网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语音核心网络系统,包括核心呼叫控制、边界网关、媒体网关、服务器等若干软硬件产品;另一类是基于3G/4G网络的无线数据核心网络系统,包括数据域单元、用户认证管理等。从产品方案的完整性角度看,在国内只有华为、中兴、诺基亚贝尔以及公司能提供全系列核心网产品。

接入网是指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宽带接入网已成为当前主流的网络接入技术,其接入方式主要可以分为有线宽带接入与无线宽带接入。根据Broadbandtrends数据,全球有线接入网设备市场上排名较为靠前的供应商依旧是华为、中兴、诺基亚,这三家设备商占据了全球市场约60%的份额。


公司集中式局端系统产品面向接入层网络,GPON、MSAN系列产品光铜互补。 广义上讲,汇聚层和接入层都属于接入层网络领域,公司的集中式局端系统产品线面向核心网与最终用户之间的汇聚层网络和接入层网络,集中式局端系统按照接入技术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双绞线铜缆接入的 MSAN 系列产品,该类产品成熟稳定,能够充分利用电话线资源,用于公众宽带接入;另一类是基于无源光纤接入的 GPON 系列产品,该类产品接入带宽大,能够满足用户现在及未来带宽的灵活需求。


3.2.2. 全球核心网、接入网稳中有增,公司持续推进海外战略布局

2022~2032全球核心网、接入网市场规模增速稳定。 根据CMI数据,预计从2023年到2032年,全球移动核心网市场的年化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8.2%左右;2022年市场规模约324亿美元,2032年预计将达到483亿美元;根据MRFR数据,2022年全球接入网市场504.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273亿美元,预计2024~2032年化复合增速9.7%左右。公司进入市场相较于华为、中兴通信等主流设备厂商而言较晚,业务规模及市占率不及上述同行业公司,但得益于全球核心网、接入网的市场规模趋势向好,公司在印度、菲律宾、日本、意大利、英国均有相关业务布局。


此外,在非洲市场,公司凭借5G专网技术以及子公司深圳震有智联的AIOT技术优势,助力安哥拉库内内省恩度大坝的5G专网建设;并在毛里塔尼亚获得ATSS项目四期建设订单。同时,公司在南亚和东南亚市场上持续发力,相继获得了孟加拉Banglalink ISBC 项目三期建设订单、孟加拉Ringtech ICX 项目二期建设订单、孟加拉AGNI ICX项目二期建设订单;另外,在中东市场,公司在伊拉克继续进行运营商固网接入网扩容项目。


3.3. 政策拉动国内专网建设需求,公司指挥调度系统积极布局

3.3.1. 我国专网通信市场增速稳定,客户范围广、细分领域多、竞争较为充分

专网通信设备涵盖范围较广,主要包括调度系统、信息传输网络所需交换设备、无线基站、无线接收终端等。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8年我国专网通信市场规模209亿元,预计2023年增长至406亿元,年化复合增速11.70%,呈稳定增长趋势。


我国专网通信市场客户范围较广,细分领域相对分散,竞争较为充分。 电力、煤矿、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指挥调度系统竞争厂商较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军工、铁路交通、政府应急与智慧城市受相应准入机制或竞标资格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已进入企业较多,竞争较为充分。


3.3.2. 公司专网起步于煤矿业务,具备多项业务资质,技术积累深厚

公司专网业务起步于煤矿行业,此后向公安、智慧城市及政府应急领域逐步拓展。 公司于创始阶段(2005~2008)在业界内率先发布了移动软交换系统,将小灵通从公网移植到煤矿井下专网,实现了有线无线一体化调度。2015年公司开拓公安行业指挥调度市场,推出了基于扁平化通信理念的指挥调度系统EDS9000(可视化调度平台),系统涵盖了融合通信、警用GIS、警用集群、图像监控、视频会议、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多个技术方向。2017年起公司开始涉足智慧城市及政府应急领域,并陆续推出DV9000(大数据呈现平台)、PEMS9000(综合应急管理平台)、VDG1000(视频调度网关)、LBS-T1000P(一体化无限融合指挥平台)等产品,系统建设依托大数据及通信技术,对城市状态进行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和指挥控制,实现城市监测预警、预防控制、跨部门联动指挥、辅助决策分析等应用。


公司具备多项业务资质,技术积累深厚。 通信设备行业有较高的资质准入门槛,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核,根据2023年报披露,公司系列产品获得 57 项《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8 项《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1 项《电力专用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57 项《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CCC)》、12 项《CQC 产品认证证书》、65 项《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65 项《防爆合格证》、3 项《电子版权认证证书》及其他相关资质证书,符合电信、政府、电力、煤矿等领域对通信设备的相关要求。


煤矿和煤化工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能源压舱石的战略地位 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煤矿和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应用,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模式的必经之路。 公司管理平台以“1个门户”、“2大平台”和“5个支撑服务”为整体架构,覆盖煤矿和煤化工厂区两大业务场景,实现整个煤炭、煤化工业全流程、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控。


3.3.3. “十四五”规划拉动指挥调度专网需求,公司深度参与内蒙、广西政企新项目

国务院“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及产品,拉动指挥调度专网需求。 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规划内容包括: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装备配备达标率达到80%;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优化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应急卫星观测星座,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3)重点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和信息感知产品,包括应急管理与指挥调度平台、应急通信产品、应急广播系统、灾害现场信息获取产品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