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卦金融圈
混迹金融圈,流连金购边。九卦比八卦多一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19 小时前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19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哪吒2》登上中国影史票房榜首 ·  23 小时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管如何破局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现金牛+高股息+月月分红,现金流ETF厉害了! ·  2 天前  
望京博格投基  ·  现金牛+高股息+月月分红,现金流ETF厉害了!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2025春招情报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九卦金融圈

九卦| 老网关:支付断直连,剪不断理还乱?

九卦金融圈  · 公众号  · 金融  · 2018-05-11 20:58

正文

文/老网关,来源/老网关,本文是作者授权九卦金融圈发布。


引言


支付是个宝,用户都说好。但是为了这个宝,监管花了不止八年去规范,直至网联横空出世后630断直连在即。但昨天哥委实被所收到的信息又吓了一跳:说是在某宝上,经过客户验证和授权,已经可以查询某银行账户信息。尽管哥不知道,某宝和某行之间对于客户账户信息传输和存储以及某宝对于这些数据的应用权限的具体安排,但却杞人忧天地想,会不会支付的直连还没断完,其他非支付的新直连模式又步后尘,而这一次,可能涉及更为广泛的数据。当真如是,银行,会不会在因快捷支付交出了账户、支付以及支付后面的数据等重要装备之后,再次因账户信息过度开放,丧失以此为基础的更多其他装备。当然,两个行业未来如果出现了深度融合,互相入主,成了不分彼此的一家人,那又是另一番景象。好吧,正好《后来的我们》热映,容哥蹭个热点,说说事关直连的今天、昨天、昨天的后来和今天的后来。



今天:支付断直连是毋庸置疑的主旋律


2017年末,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下称“通知”)(银发〔2017〕296号),并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发布), 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跨行支付业务,明确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机构间直连处理条码支付业务,存量业务应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加快迁移到合法清算机构处理,也就是简称的“断直连”。 如果给这个动作加个时间,开始是4月1号,后来是630!


目前630在即,网联、银行、支付公司、银联步调难得一致地忙乎着同一件事:断直连!前三者以网联为核心,加紧做协议迁移、业务迁移,简称切量,旨在由网联主导,实现 “银行--->网联 ;银联也不示弱,在网联启动切量后,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在1月份上线,作为与网联一样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和支付机构携手抢抓时间窗口,意欲并行开辟 “银行--->银联 另一条间连路径。


在这背后,则是 备付金的集中存管和各类数据信息的集中 ,这是监管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而走到今天,至少用了八年,不比抗战短。



昨天:监管为规范直连支付操碎了心


如果说2015年底央行先后下发银行账户管理和非银支付机构账户管理文件, 标志着账户管理体系和支付业务体系化管理正式开启 的话,央行和银监等监管当局管理支付业务的举措至少可以追溯到2011年。


当时银监会向银行下发了86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电子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的通知》,彼时背景是,商业银行与支付公司的快捷支付合作正在轰轰烈烈展开,银行为了支付公司的备付金存款,纷纷开放客户账户认证和资金收付通道允许由支付公司主导完成,支付机构发送给银行的信息却往往并不包括二级商户及交易信息,银行帮支付公司收收付付忙个不停,却无法得知这些资金的具体流向和用途。 支付公司主导断开了原本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直连”,让银行成了睁眼瞎,也使这类业务游离于监管之外。 银行之所以如此迁就,是因为咬了支付公司备付金存款的钩,毕竟,存款立行嘛。


此后,2014年1月,央行下发5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管理的通知》, 明确收单机构应当将交易信息完整发送给银行,包括商户名称、交易时间和地点,交易金额,交易类型和渠道,交易发起方式等等 ;同年3月,发布《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几乎同时, 暂停了个别银行和支付机构开始涉足的二维码支付业务 ;同步并行的插曲是,四大行嗅到了账户和通道开放的危险,不约而同降低了某宝的快捷支付限额,引来了马教主的怒怼;4月,银监会联手央行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行业合作,在原来86号文基础上,进一步下发了10号文《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所有这些监管动作都指向客户身份认证、交易限额、备付金安排等等要害。


10号文就曾明确,首次建立业务关联时,必须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双重身份鉴别,账户所在银行应通过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银行应构建安全的网络通道,制定安全边界,防止第三方机构越界访问(即防止支付机构私自扩宽支付接口用途);商业银行应就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业务建立统一管理机制,未经总行书面授权,任何分支机构不得直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展备付金存管业务。


此外,10号文还再次强调了央行5号文明确的”收单机构应当将交易信息完整发送给银行,包括商户名称、类别和代码,受理终端类型和代码,交易时间和地点,交易金额,交易类型和渠道,交易发起方式等。“要求。


应该说,监管当局对于直连背后的存在的问题和应做的管控从没糊涂过。但所有这些要求的落地,直至网联出现,才算真正有了眉目。过程中的这些年,基本是你喊你的,我跑我的。支付是客户刚需,裸跑者得以挟刚需独步天下。而在监管想方设法规范快捷支付的同时,快捷支付已然衍生出了多种形式。



昨天的后来:快捷直连演化

新应用模式,捋顺还需费功夫


应验了10号文担忧的“银行应构建安全的网络通道,制定安全边界,防止第三方机构越界访问”的,哥觉得出金业务就很典型,目前网联统一迁移接入的规范叫法是商业委托支付。对于很多银行而言,一边吭哧着苦哈哈拉来的存款,另一边可能通过这些通道不明不白地已经流出去了。 在断直连迁移过程中,显然还需要银行费些功夫去对这类业务做个梳理和取舍。


而基于快捷支付业务进一步做分期,在一笔支付业务一次过完成的基础上,变形为一笔支付多次付的业务模式,目前,网联在加紧建设支持这类业务的通路,其迁移需要等待。


除了上述,还有更为复杂的,那就是 银行通过与支付机构反接,用以通过支付机构获得开立银行二三类账户时所需的跨行银行账户验证,并形成相对畅通无阻的银行间资金收付通道。 好吧,银行,竟然要通过支付机构解决跨行账户认证和资金收付问题!


是的,客户在银行开立账户,支付公司通过连接多家银行获得客户账户及身份验证以及资金通道,然后,银行要反过来跟支付公司合作,以拿到另一家银行的账户信息验证和资金收付通道。


这类变形,既有解,也无解。说其有解,不言自明, 银行是账户开立的第一个环节,央行有现成的小额身份认证通路、大小额及超级网银资金往来通路,银行业还有大行与大行之间、中型银行之间的各种联盟,怎么会没有账户认证和资金往来的通路呢? 说起无解,好吧,一言以蔽之,人间正道是沧桑。


突然想起了榕树,树冠遮天蔽日枝叶相连,早已不分你我,而围绕原生根的各种支柱根却泾渭分明,站的各自威武。事关银行账户体系的健康发展,想来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今天的后来:跳一个坑如果不够,

那就再来几个


快捷支付这个让银行和监管都头大的坑历经多年,正在由央行和网联主导,用眼前的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存管添平,但解决快捷后来那几个新生的与支付密切相关的模式还需假以时日。


而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坑里的土还没全添完,那边 开放资产业务领域和账户查询领域的数据合作 又正风靡。总之,哪里有客户,哪里有场景,哪里有账户,哪里就有支付公司勤劳的身影。对于银行业而言,是不是坑,拭目以待;添坑还是融合,拭目以待;谁将主导,拭目以待。


有了昨天的快捷支付和今天断直连的前师,可以借鉴的东东实在不少:喝头啖汤抢跑裸奔不听招呼的盆满钵满、乖乖看着等人来维持秩序的晚了三秋,无疑就可以算是一条。所以,穿自己的鞋跑自己的路让他们看去吧,这不排除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论。不过,在强监管的大背景下,裸跑吧兄弟已难为继也极有可能。英雄嘛,正应出于此时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