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流传网络的煎饼果子摊大妈的豪言壮语:“我一个月赚3万块,会少你一个鸡蛋吗?”
创始人刘会平,就是靠着一个一个馒头,一个一个包子,一步步走到了上市之路。
既没有高科技含量,也不是独家资源,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凭什么就能年入过亿?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做对了三件事:产品优秀、标准制作以及加盟模式。
很多人都觉得,一门赚钱的生意,肯定是踩准了红利期。
用大白话说,就是你开始做的时候,还很少人发现这个商机。
如果你做到极致,做到无人能及,一样能成为独门生意。
巴比食品的创始人刘会平,老家在安徽怀宁,当地人擅长做馒头包子,是有名的“面点之乡”。
到了1998年,刘会平揣着仅有的4000块钱,一个人去到上海闯荡。
一开始他接连开了两家店,都是做包子,但两家很快就关门倒闭,身上的4000元钱也赔个精光。
刘会平纳闷:自己的手艺也不差,怎么就一直没生意呢?
上海人的口味清淡,喜欢偏甜一点的,而他做的包子偏咸偏辣,大家吃不习惯。
另一个是他选的地段不好,虽然店面租金比较便宜,但人流量也少。
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经验,他又开了第三家店,名叫“刘师傅大包”。
这家店开在了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南京路,口味方面也经过改良,更加迎合上海人的偏好。
果然,这家店开了3个月,就成为了当时的“网红早餐店”。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刘师傅大包”又陆续开了几家新门店。
到了2003年,刘会平靠着早餐店的生意,已经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重要的是,你要把普通的产品,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
大家都知道,馒头和包子这么大众化的东西,虽然需求大,但价格也便宜。
满大街的包子馒头都是一个价,就算是网红早餐店,也不敢随便涨价。
但吃进嘴里的东西,如果降低了原材料的品质,味道差了,顾客一尝便知,下次不会再来。
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成功的其中一点就是,具有高度标准化的经营流程。
不管你去到全国哪一家连锁店,都能吃到同样口味的炸鸡和汉堡。
刘会平也想把自己的包子馒头,做成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
于是刘会平花了80万自建中央工厂,由工厂统一加工馅料,再把制作好的生包子配送到门店,这样每家店蒸出来的包子,都是一个口味了。
假设你用一套工具,只能做出100个包子,那成本自然高。
但如果你用同一套工具,可以做出10000个包子,那单个包子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所以,标准化的流程,就等于用同一套工具,统一了全国每一个门店的制作流程。
而且,刘会平还做对了一件事:建立了一个品牌。大家都会搜索品牌自己找上门来,都不用上大众点评吆喝。
总之,要想从小店做成一个品牌,一定离不开标准化的经营流程。
如果资金不多,也不必一定要自建工厂,可以找代工或者外包。
现代社会的商业模式,都离不开资源整合。一个人把一件事都做完,那已经out很久了!
上面说了,用标准化的流程,复制到越多的门店,总部就越赚钱。
所以,巴比食品一边降低成本,另一边,就是扩大规模。
加盟模式,就是你先给总部交一笔加盟费,获得特许经营资格后,就可以从总部进货来卖,之后赚多赚少,都算你自己的。
一个是你交的加盟费,另一个就是后续卖给你包子的原料、半成品等获取的收入。
通过大量的加盟商参与,巴比食品迅速在全国开出了新门店。
现在巴比食品的全国门店一共2799家,其中只有15家是直营,其余全是加盟店。
所以,巴比食品90%的业务收入,都是来自加盟店的销售额。
截至2019年6月30日,巴比食品账面货币资金高达4.63亿元,现金流非常充足。
巴比食品的很多加盟商,都是创始人刘会平安徽老家的人。
他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老家农村的人开店致富,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加盟店才开得快。
大部分巴比馒头店都开在小区门口,客流稳定,门店面积约5~10平方,租金便宜,一般都是俩夫妻经营,人工费不贵。
还有总部统一配送原料,不需要你自己会做馒头,也一样可以开店。
所以,这种小生意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收入比较稳定,其实是非常适合普通人轻成本创业。
而且,这个行业完全不受经济好坏影响,毕竟再穷,大家也还是要吃早餐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