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观潮新消费
激发国牌无限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Sci ... ·  2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DNA语言基础模型,从DNA序列中准确预测分 ... ·  3 天前  
生信宝典  ·  iMeta | ... ·  3 天前  
生信人  ·  好的临床问题,意味着更少的分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观潮新消费

观潮者 | 对话美鑫食品秦波:“大开大合”的时代结束了,餐饮人需要学会过简单的日子

观潮新消费  · 公众号  ·  · 2024-04-30 16:00

正文



新品类、大加盟、中餐出海,2024中国餐饮焦点全解读。

作者 | 辛夷

编辑 | 杜仲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21世纪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多夫的话正被中国餐饮业奉为圭臬。


连锁、加盟、出海,今天中国餐饮的经营趋向,本质上都以扎实的供应链作为支点和落点。尤其是在当下的消费环境和竞争阶段中,供应链对终端服务能力的掣肘显得尤为突出。


美鑫食品联合创始人秦波对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指出,今天的消费者在分层,需求变得更多、更细化。与此同时,今天餐饮业进入平价时代,相对低的毛利需要企业不断降本增效。


“过去我们的经营太粗放,大家用增长掩盖了很多问题,这种大开大合的思维和策略不可延续,我们不能再回头看。从实际经营来说,今天的餐饮业正在进入一个精细化时代。”


中国餐饮的下一程,企业应该如何基于新的市场条件重新制定经营战略?用复合调味料和餐饮品牌门店两条业务线覆盖餐饮全产业链的秦波,是最有发言权的主理人之一。


通过与秦波的对话,我们在眼下餐饮大连锁、大加盟的繁荣中看到品牌和主理人的焦虑;也在行业的转型和探索中,看到中国餐饮业更大的机遇和更开阔的未来。


餐饮转型期

重看复合调味料的发展和前景


观潮新消费: 如何定义复合调味料?


秦波: 复合调味料是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调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型调味料,是相对于酱油、醋、糖、盐等单一调味料来讲的。


复合调味料的范畴很大,大家熟悉的火锅调料是其中占比最大的品类,其次是更多具备地方风味特色的中式复合调味料。


观潮新消费: 今年复合调味料整体的市场行情如何?


秦波: 复合调味料的主要场景是餐饮,但 受到此前疫情影响,餐饮依然还在恢复期,所以今年很多复合调味料公司开始在餐饮外寻找场景增量。


以美鑫食品为例,我们现在开始筹备给C端商家提供服务,并做了相应的产品和渠道调整。


产品方面,我们将原来500g面向B端的大包装产品,做成15g的便携小包装,更适合个人用户;渠道方面,我们正在探讨与头部电商公司合作,平台负责运营,我们负责生产加工、研发仓储,成本各担,利润共享。


观潮新消费: 餐饮业下行是否影响复合调味料产业的发展空间?


秦波: 影响有限。


一方面,比起竞争激烈的门店终端,以复合调味料为代表的餐饮上游服务厂商“内卷”程度有限。尤其是 中式的味型体系庞杂,很难出现一家通吃的局面


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餐饮业下行是系统性问题,但 中国餐饮业连锁化依然是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日本和美国的餐饮连锁化率基本都在50%以上,中国现在只有20%左右,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从全球餐饮的发展经验来看,唯有连锁化可以带来规模效应,帮助企业形成成本优势。而 连锁化率的前提恰好在于供应链的稳定性,复合调味料就是这条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观潮新消费: 复合调味料是如何赋能餐饮行业的?


秦波: 复合调味料对餐饮的赋能,主要集中于 “经济”和“口味稳定”


中国餐饮业长期以来严重依赖厨师采购,采购的多数是一些粗加工的食材和初级调味品,再由人工进行非标准化加工。


但从长远来看,餐饮需要向降低成本和标准化两个目标靠拢,这是餐饮连锁的重要特点,是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海外餐饮巨头成功的关键,也是复合调味料核心解决的问题。


观潮新消费: 目前中国餐饮业供应链建设的整体成熟程度如何?


秦波: 和海外餐饮连锁巨头的供应链能力相比,中国餐饮业还有很大差距。这些海外巨头已经形成了一套沉淀多年的系统,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在今天的消费环境下依然保持增长,以麦当劳为例,2023年全年,麦当劳全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10%,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7%,坚守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坚守。


再往上游讲,规模化种植开发的实现,离不开中间的加工理念。美国农业的强大之处就是因为有企业能把农产品集中起来快速加工、冷链运输,直接送到餐桌。


目前 我们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中间环节还相对分散。


地方风味崛起

中式复合调味料的创新思路


观潮新消费: 开发复合调味料有哪些难点?


秦波: 复合调味料从产品技术开发上来看并不难, 难点在于中国的味型和对应的产品太多。


比如酸汤,贵州的和云南的风味就不同,辣味的种类更是不胜枚举,有时候仅是跨了一个县,味道差异就很明显,这对企业捕捉消费偏好、开发有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形成了挑战。


观潮新消费: 美鑫食品如何捕捉市场对口味的偏好?


秦波: 主要有三个方式。


第一, 需要有洞察力和敏锐度的团队在一线不断研究各地风味 ,发掘有市场化潜力的味型品类。


比如海南有些风味很有特色,但酸度太高,我们会用甜度与它中和,把酸味适当降低,让它跟北方的不同味型做比较,保证口感更适应全国消费;再比如有一些小工厂出品的特色口味,局限在当地无法出圈,我们会用自己的冷链协助它流通全国。


第二,美鑫食品有做了近20年的餐饮业务,拥有几百家门店, 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海量的市场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基于门店经营判断什么产品畅销,一看吃得最干净的,二看点得最多的,根据大量实践经验作出的判断是相对准确的,顾客的嘴巴不会骗人。


第三, 基于更广义的市场趋势做产品创新 ,就像乌龙茶和桂花可以拼配成时下的大单品,我们也可以借用更有突破性的创新思路。


比如以前的重庆烤鱼多数是香辣味、麻辣味,今天是否可以有咖喱味?包子里也可以调巧克力和榴莲的馅料,炸串除了裹粉还可以用酱汁,这都是一些产品创新。我们现在会在酸菜鱼里加香茅,变成香茅酸菜鱼,包括蜂蜜和醋的调和也很有吸引力。


此外是关注产品的健康化。


观潮新消费: 美鑫食品给客户合作做产品开发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秦波: 我们有不同的合作方式,有直接发货给对方,也有和客户共同创作的模式。


包括我们自己做餐饮业务,也能基于自己的经验给客户给提供更多层面的新解决方案。比如需要增加哪些产品和品种,哪些是引流产品等等。有些是客户自己主动有需求的,我们也可以提供研发预测。


观潮新消费: 现在美鑫食品做了哪些研发投入?


秦波: 美鑫食品的 研发费用每年大概占整体销售的6% ,在食品领域中是比较突出的占比。


我们现在也在做产业园区的考察,目前已经考察了广东佛山,河南新乡,湖北荆州等地。以荆州为例,当地现在建有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食品园区,整体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相对全面,集成了批发市场、检测中心、航运铁路等,覆盖从生产到仓储物流的各核心产业环节,目前也给企业释放了很多支持。


此外我们在工厂数字化的建设方面花了很大代价,这让我们拥有快速研发定制加柔性生产的能力。


比如酸菜鱼是一个经过市场积累和验证的赛道,近年来基于种种原因成了市场热点。美鑫食品基于自身成熟的数字化能力,可以快速进行相关产品开发和推广,跟上市场趋势,满足市场需求。


今天美鑫食品每个月都 上新品,也直接据此给企业定调——“要上新,找美鑫”。


拓品、加盟、出海

如何在“理性消费”时代绝地求生


观潮新消费: 今天中国餐饮业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秦波: 第一个比较明显的是 人群变化的挑战


今天的消费者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生活方式、轨迹以及圈层,传统餐饮人受限于时间精力和生活状态,很难理解和跟上00后们的需求节奏,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代沟。


面对新人群、新需求,餐饮业需要做产品、环境、营销等综合的改变和优化,每一个环节都是很大的课题,其背后还面临着对组织更新和能力提升的巨大考验。


第二个挑战是 “大单品”以后越来越难做


近几年,很多品牌依靠爆款单品和精简SKU的方式实现了降本增效,这在一个发展阶段里值得肯定,但这件事不可持续。任何单品总有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品牌就不得不开始创新。


无论是消费者的“既要又要还要”,还是抱着更多想法的新的、跨界的创业者涌入餐饮业,都在加速行业的创新速率。


此外,国内餐饮业在内卷和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催生“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同质化会加速淘汰。所以有时候同质化来得越早,下一轮创新出现得越快。


观潮新消费: 从大单品转型来看,改变口味比改变品类赛道更容易操作吗?


秦波: 从转型思路来说,转品类和转口味这两种操作方式都有,但是改变口味通常也意味着这个品类需要重新定义,比如说原材料也要更换或者需要升级。


创新是综合的,一定程度上转口味也是在转品类。


观潮新消费: 面对上述挑战,餐饮品牌应该怎么做?


秦波: 从价值层面上来说, 每个餐饮人都应该有敬畏之


消费者的喜好千差万别,目前的智能工具也无法精准判别。比如有人酷爱臭味食物,有人连闻都闻不了;有人觉得白酒太辣,有人奉为佳酿。越到后面越会发现,饮食这种事,存在即合理。


这就需要食品人始终敬畏市场,并有足够的耐心和敏感性。


特别是今天经济发展步入下一程,意味着消费者分层,需求更多、更细化。大家今天的购买变得理性,并不是要去买便宜,而是要在合理价格里买到更高的品质。


从实际经营来说,今天的餐饮业正在进入一个精细化时代。


过去我们的经营太粗放,大家用增长掩盖了很多问题,这种大开大合的思维和策略不可延续,我们不能再回头看。


尤其是今天餐饮业已经进入平价时代,平价对应的是相对低的毛利,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从费用最小化、收入最大化的方面进行经营测试,切实提高效率。


比如人效方面,企业需要一人多岗、多能,在模式设计和工具的辅助下优化成本结构。一些非核心的投入,比如办公空间、日常交通,是否可以简化、压缩? 不要将冗余的经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主理人要习惯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强化做事本身的效果。最后餐饮业向优衣库这种品牌一样极致,这也是一个全球趋势。


观潮新消费: 如何看待今年连锁餐饮品牌集体大规模开放加盟的趋势?


秦波: 加盟本身没问题,但要注意架构的优化组合。品牌要仔细测算独立经营和加盟经营的成本结构,给出真正能让加盟商获利的加盟方案,而不是把自己的成本压给加盟商,这是良性发展的基础。


管理其实是很难的,具体操作中涉及大量细节。


比如一个餐饮品牌一下子管理800个店长,你的店长躺平了怎么办?所以主理人要做好利益绑定,权责分明,善于选择真正负责任的人。


典型的做法如“合伙制加盟”,把店长变成品牌合伙人;再如建立高效的赋能合作模式,品牌负责开发研究、输出营销和管理方案,加盟方来执行,形成大脑和四肢之间的关系。


麦当劳、肯德基都是大加盟路线的头部餐企,多年来稳定经营,背后体现的是价值创造的力量。


大家都赚到钱了,模式自然可以存续。


观潮新消费: 中国餐饮出海是机会吗?出海品牌面临哪些风险?


秦波: 中国餐饮出海是长期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具体要看团队能力,集团作战需要清晰的战略。


目前海底捞是相对做得不错的中餐出海样本,蜜雪冰城等新茶饮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区域市场也积累了一定落地经验。 但大多数餐饮企业本地化尚未跑通,贸然面对新市场有很大风险。


品牌出海需要回答几个核心问题:组织是否可以快速理清不同地域的消费市场?是否能快速适应不同区域的政府环境、法律规则?是否有能力管理好海外员工、应对宗教文化冲突?


比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要求,之前有国内的花生酱产品出海销售时没有做好成分标识,导致有消费者吃了之后过敏,整个品类陷入舆论危机。


观潮新消费: 您对出海的餐饮品牌有哪些建议?


秦波: 出海品牌除了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策略上可以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