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宁: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每一份工作一定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很多投资大师都表示刚入行最极端的时候,连续72小时工作的情况也有过。吴总的从业历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体验吗?
吴刚:今天与徐总对话,感觉特别亲切。我研究生一毕业就到了东方证券,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五年都是在东方度过的。从研究到投资,我也是在不断“淬炼”中逐步成长的。
刚入行当研究员时,加班是常态,每天12点以后睡觉,周末也基本不休息。虽然很辛苦,但我却认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进了证券行业,还不主动地想要去赚钱,那你就不要来证券行业,证券行业是一个有无限空间的行业。
我一直跟朋友开玩笑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个首富已经跟大家证明了什么行业最值得去从事:
第一个是比尔盖茨,做实业,如果你有这个天赋,有这个创造力,那你就去干。
第二个就是巴菲特,他已经向无数人证明了做股票可以成为世界首富。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在这个行业里的发展取决于自己的勤奋度,取决于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摸索的东西了,只要能坚持下去,都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从研究到投资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根据经济规律,把市场大的脉络、行业、公司研究清楚即可。而做投资则需要关注全球各个方面。
2011年到2012年底的时候,指数差不多跌了一半,那段时间还是比较痛苦难受的,好在有很多朋友在困难的时候陪伴着我一起成长,会把很多的经验一起来分享。那段时间我把网名改成了“淬炼”,实际上就是身心在火炉中进行淬炼,是将很多的盲点、不足、错误进行千锤百炼的过程,然后把这些杂质一一去掉,锻造成一块还不错的材料。
徐海宁:我在2013年时就听说过吴总了,业绩表现特别好。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个优秀的过往,包括教育背景。很多投资牛人都是学财务出身的,吴刚总也是。您觉得财务知识对您的投资有多大的影响?
吴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了会计的我是不大会去买乐视网的。我总是想去看看它的实物资产,以及roe的构成。记得2015年互联网泡沫很明显的时候,我也会顺势参加一些,但市场一旦发生风险的时候,这些股票是我首先要剁掉的。学了会计至少不会犯常识性的错误,会相对稳健,更倾向于实物资产,比如制造业、互联网方面我会相对谨慎。
财务基础会对一个人的做事的逻辑有一个基础的作用,最起码会计上的三表要会看,从三表里很容易发现公司的要领和核心竞争力。
业绩之所以做的还不错,我觉得主要归功于三点吧:
一是归功于国家和市场给足够的发展机会。巴菲特的成功也是一样的道理,美国从50年代到现在是一个非常大的牛市;
二是归功于前期的知识的沉淀与积累,包括在东方证券研究的积累,在熊市失败教训的积累,在我网名为“淬炼”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投资的每一笔错误都做了记录,也是希望在以后的投资过程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三是归功于证券行业很重要的特征——没有天花板。我们可以去与市场做比较,考量一段时间内市场上涨得最牛的股票有哪些,不断地去揣摩和领悟,从历史过往的大数据里去总结经验,去发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