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分享一下我们团队的几个感悟和体会。
五个新零售趋势
(一)全渠道成为零售行业标配
两年前,大家都说线上线下是割裂的,商品、服务、会员之间数据不通,现在线上线下打通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已经不是瓶颈了。
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一个商家基本可以随时把天猫会员和门店会员打通。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修好的高速公路上搭建更多的场景。
(二)消费升级带动全龄消费
我们在新零售推进过程当中看到一个现象,单一品牌线上线下的人群重合度并不高,对于很多品牌来说线上和线下是完全不同的商业人口,也意味着不同的流量和需求。所以,推进新零售能够帮助品牌覆盖更多的数字化人口。
移动互联网门槛降低带来了全民消费升级,曾经被边缘化的银发一族也正在成为新零售消费主力。
例如,最近淘宝开通了亲情账号,方便长辈们网络购物。从盒马的数据来看,老年人消费群体占比近20%,消费金额也在持续上涨。
(三)木桶理论决定新零售成败
今天新零售进入到深水区,更多是存量的改造,“人、货、场”,各个元素之间的匹配、提效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引入了很多流量,但是新零售绝对不是简单的获取流量。有很多说法是要把流量变现,进入到线下是因为线下流量成本低。流量是什么?流量不是简单的流量,是带着需求的客户。为什么流量会来?不是因为有一个巨大的流量平台,是因为你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商业供给,不管是货品还是服务。这是商业的本质。
(四)零售终端的全域共振
旗舰店是场,智慧门店是场,终端形式非常多样,每一个场都是满足特定消费者的场景。这些场没有数字化打通的时候是分开的,打通以后美妙的变化就发生了。
我们搞智慧快闪店,所有进入快闪店的人数据都留存下来,整个过程可以联动,品牌在接下来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半年的销量都会稳步提高。前不久,我们还和品牌一起做“超级门店日”,不只是围绕门店来做,而是全域、全渠道的,效果也非常好。
我们把全域解释为全渠道用户体验,对消费者来说不管你线上还是线下,而是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需要的场景获得需要的服务和商品。今天,零售终端数字化以后线上线下进行联动、进行共振,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五)技术商业化融合趋势加速
人脸识别、云货架、智能化妆镜、智能试衣镜、无现金结算,越来越多的黑科技与大数据算法共同创造的新零售“范式革命”,加速了技术与商业融合加速。如果没有技术和商业的结合,如果不能产品化,是没法带来共振的。
像我们的“智慧门店”,
在座各位很多已经参与其中并且尝到甜头。
阿里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帮助一个的实体门店数字化、智能化,更好地务消费者,在消费者进店前、离店后还能够触达他们。
阿里巴巴是一个平台,平台是有责任的。什么是平台的责任?是让平台的每一个玩家越来越好,是利用阿里巴巴拥有的大数据能力、云计算能力、数字化能力帮助商家不断提高效率。
在数字经济时代,怎样帮助从业者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同时不断提升效率,这是阿里巴巴天猫新零售团队要做的事情。
编辑 |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