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eforweb
为网而生 - 原创译文博客 - 关注移动、VR及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eforweb

神队友带你了解《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

Beforweb  · 公众号  · VR  · 2017-05-02 16:41

正文


仍会占用一期的时间含蓄的安利着我的译作《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


上期放出了原书序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亚马逊、当当、京东等主流平台都开始陆续上架,很多朋友留言或发来消息告知已购,C在这里真挚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大家喜欢本书。


之前提到过这次邀请了一些业界神队友来写推荐序,这事还是要念叨一下。


这些年,自己时常被很多朋友叫做“大神”一类,心知肚明这是大家捧场,毫无忘乎所以,也不会认真,我从来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时常感到危机重重的交互设计师;而这次帮忙作序的几位朋友,在我心里是才是真正的“大神”,或是说前辈、师长 - 刚刚开始做交互时,便是读着elya妞、Amy的文章而起步的;老包的译作自然是入门经典;而龚佳毅更是我进入鹅厂之后的直属leader,同时也是战斗在工作一线的交互设计高手。自己的第一本译作能够请到他们来站场,实属我的荣幸。


本期,我将从他们的推荐序当中摘录一部分内容,连同自己的译者序一起放出。一方面再次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一方面也能让更多朋友了解本书的大致内容,并判断是否适合自己购买阅读。


推荐序一


陈莹(elya妞)

前百度云 UED 负责人,百度 MUX 交互负责人


...时至今日,移动设计已经不断迭代更新,又有了种种新的变化。 Josh Clark 的新书,则由我崇拜已久的 C7210 翻译而成。为什么说崇拜呢?因为 C7210 是较早的一批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和布道者,翻译了不少 iOS 设计指南等设计参考资料,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理论体系,通读海内外设计方法,并与实践结合,融会贯通。


全书读下来可以发现不少新的知识,包括对平板设备触屏界面设计的阐述,同时面向触屏和鼠标的设计,介绍了更加多元化的手势操作等,可以说是立足于未来的一本书。如果说上一本是体系化入门圣经,那么这一本就是体系化进阶教材。


我所在的团队大力推动的一个设计理念就是“场景化设计”,指的便是充分理解整个应用的生态系统,这与本书当中的一些设计理念也不谋而合。放弃功能主义设计,我们要做的不是功能;放弃形式主义设计,我们要做的也不是花哨的设计。我们要做的是搞清楚用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后才是怎样展示。基于使用情境,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提供最高效的任务流程和最合适的信息组织,与用户的使用场景共情


移动互联网已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平板、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及任何能联网的设备,慢慢会扩展“移动”一词所涵盖的范围,所以,作者已经不再局限于讲述手机触屏界面本身的设计,而是扩展到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更加多元化的触屏设备领域。同时,任何设备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多终端将共同服务于用户的生活,所以跨端设计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多端都可以安装同一款产品,彼此之间在内容上是同步的,甚至在操作行为上也是完全一致的——这样才能提供无缝的体验。当然,具体是采用原生应用,还是网页应用,或是响应式设计,仍是需要不断实践并论证的话题。


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如果你已经是这方面的从业者,那么你可以踏着这个浪潮,继续创造颠覆人们生活方式的设计;如果你想踏入这个行业,那么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放飞想象的翅膀,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开创未来。这本书就是巨人的肩膀,书中大量的理论配合案例,让初学者可以快速了解移动设计行业,让从业者能够对移动设计形成更加体系化的认识。


推荐序二


老包


...将近十年后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侵蚀了我们多数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消耗了我们太多精力的朋友圈,至今也无非几年时间而已;我们几乎已经忘记怎样伸手招车,而网约车从开始流行到如今仅有一两年;我们甚至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用纸和笔认真写下哪怕一行字是多久之前——感觉没有手机可以沉迷的时代已 经是半个世纪以前了。


就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触屏改变了我们二十多年来使用键盘和鼠标的习惯。除了手机和平板电脑,汽车控制面板可以是触屏,PC 可以是触屏,MacBook Pro 的键盘可以是触屏,甚至我们的家电、门锁也变成了触屏。这一切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已经从“手机界面设计” 升级为“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本书刚好站在这样的节点,深入分析了多终端时代触屏界面设计的原则、方法与运用,并辅以大量的用户调研数据,这不仅可以极大地开阔设计师的眼界和思路,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实践


触屏,就是将以往原子时代的实体输入设备数字化。这只是数字化时代的冰山一角,而未来的机会将存在于那些尚未数字化的事物当中。


我们已经坐上了开往数字化时代的高铁,你准备好了吗?


推荐序三


龚佳毅

前腾讯上海设计总监


很早就知道了“Beforweb”这个博客,而且在我的收藏夹里放了很久,直到我不再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博主有一个奇怪的名字——C7210,一直在做 UX 方向的翻译,是我仅见的从那么早开始做译文并坚持到现在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关注的设计站点,除了国外的大站和国内的几个团队博客,就是 Beforweb 了。


虽说是译文,但 Beforweb 更大的价值在于文章的选择。邹正每周把他觉得最好的一篇国外设计文章译成中文,这个挑选、过滤的动作能表现出他对体验设计行业的关注点及趋势判断。后来才知道,每周末他花在原文选择上的时间就要大半天,并且一做就是那么多年,非常令人钦佩。


之后有幸成为腾讯的同事,且在几个项目上合作过。邹正让我看到了交互设计师的另一种可能性——日常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大家从他每篇博客的开场白中应该也能感觉到(现在是在公众号了);而在交互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逻辑和思考全面性也令人信服。当理性严谨和强烈感性混合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种感觉真的不太好形容。嗯,也许就是“反差萌”吧。


回到本书。一方面,我相信邹正这么多年坚持 UX 方向的背后,在内容选择上的品位,以及对设计内容翻译的把控力。另一方面,Josh Clark 的上一本书 Tapworthy 也是当年我学习移动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太快了,Tapworthy 中的一些内容今天看来已经有些不适用了,相信《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会给我们带来更新、更全面的对移动设计的解读。


推荐序四


李婧(小艾 Amy)

艾体验产品咨询公司创始人


...近些年,我们对触屏设计的研究从未止步,各种天才的用户体验专家、人机交互工程师、视觉设计师在这个领域观察、实验和总结,悉心揭秘了这块屏幕背后的设计原则和规律,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与之交互。而本书的作者 Josh Clark 更是这个领域的“大神”,他对用户、设备和交互的理解,指导和启发了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创造出更精彩的界面。本书深入触屏人机交互构成的核心,从基础的握持方式到手势元素,从用户使用场景到技术的实现方式,从理论研究到具体的案例分析,可谓是触屏界面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又一本必读书。邹正的昵称是“C7210”,我也常叫他“小 C”。小 C 作为本书的译者,更是为中文译本的出版锦上添花。他在 UX 领域的深厚功底和积累,以及多年来的英语 UX 专业文章翻译经验,将使本书的精华非常完美地传递给中文读者。认识小 C 多年,一直钦佩他能够默默地为国内 UX 圈子贡献诸多养料,能够让国内设计师第一时间接触国外先进的研究和发现。毫无疑问,《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将是又一个经典,并将促进中国触屏界面设计的更大发展。



译者序


C7210


翻译本书,于我个人而言,更像是一种致敬。


置身互联网与移动产品设计行业,至今已十余载,说起来时间着实不短。然而,由于缺乏设计科班背景,加之当年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匮乏,太多的时间被用在了摸索与试探当中。从网页设计师,到 UI 设计师,再到前端,一番丰盈的体验之后,似乎终于阶段性地完成了向内和向外的探索,最终专心、安心地走上交互设计之路,直到如今。


回想转向交互设计的那段日子,终日高能,新一轮压榨式、爆发式的探索和自学让我欲罢不能,当然其中也不乏盲目与肤浅。最终得以迷恋并聚焦于移动端设计,则正是由于在 Josh Clark 的上一本经典著作 Tapworthy 中找到了某种依托感。


令我感到庆幸的是,这样的依托感直到如今依然清晰于心,并越发稳健地扩展到一个又一个新领域当中。这是一份远超职业范畴的、值得感恩的赠礼。而当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刘皎老师向我提起 Josh 的这本新书时,我似乎看到了报答与回馈的机会——既为当年的引路人,也为我们共同热爱并甘于投身其中的这一事业。


“与时俱进”对数字化产品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永恒的原则,作为触屏移动设计先行者的 Josh Clark 自然深谙于此。在上一本书中,Josh 以主流移动平台界面设计规范为线索,深入挖掘其中的每一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在知识体系中填充了大大小小极为丰富的实际产品设计案例,将移动设计思维模式及实战要则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如今,纵使新技术、新领域层出不穷,移动设备及产品发展的大潮却依旧澎湃。经过几年的洗礼,作为设计师,我们变得越发成熟、老练;而相比于那个年代,如今的设备生态体系却也更加复杂化、立体化,我们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Josh 对他在过去几年当中所积累的触屏交互设计理念与经验进行了新一轮的沉淀,结合更加多元化的思考方式与实践案例,将面向以手机、平板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交互设计精华融汇成文,终成此书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研究团队通过孜孜不倦的用研工作得出的极具指导意义的数据,可以学习各类主流触屏设备在交互设计原则上的共通之处与差异特性,可以了解 Web 端产品在复杂的输入/输出设备环境中的前端设计与实现思路,甚至可以学会怎样从视频游戏等媒介中汲取养分并运用到交互设计的实践中


这是一部总结过往、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设计指导书,正如我几年来在博客(Beforweb)当中翻译的大量 UX 文章和教程那样,都来自这些设计先行者和前辈们年复一年、脚踏实地的研究与思考。得益于他们的工作,我们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用户的名义打造产品,以产品的名义进行设计”的单纯且精粹的情怀。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在这个令设计师们时常不知不觉走在形式主义与自我表现的路上而忘乎所以的时代,有这样一群人在时刻提醒我们应该怎样做设计、为什么而设计,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从收到原书到译作完稿,这项令我自豪的翻译工作却也伴随着我跨越了人生当中最大的转折时期。期间经历了生活状态的巨大转变,以及心智状态的起起伏伏。感谢出版社的老师们从始至终的鼓励,感谢多年来结交的各位良师益友的支持,感谢父母在生活中给予的帮助和谅解,感谢小猫斑斑“萌暖”的陪伴和相守。最后,我要感谢自己——在进入设计行业的第十一个年头,依然会像孩子一样单纯地爱着这些事——为之而喜,为之而泣,为之思考与学习,为之永无止境地前行。



《触类旁通 - 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已在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平台上架,谢谢各位的支持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