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兵工厂旧址
军工工友消费证面值共有4种
一分,二分,五分和一角
军工工友消费证为民国十七年太原兵工厂厂内发行的一种厂内流通币。面值共有4种,1分,二分,五分和一角。此证虽然不属于法定正式发行的货币,但是因其铸工精美厚重且当时曾混于大量的山西铜元中流通,所以一直以来颇受钱币藏家珍视 。这里需要知道的是,之所以该证铸工艺精美,其原因是,此兵工厂前身即是造币厂!
军工工友消费证在国内是属于稀少见的。1918年发行铜元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撤销铜元厂,停铸铜元后将铜元厂改为太原兵工厂又于民国十七年在太原兵工厂厂内发行了一种厂内流通币 “军工工友消费证”分别为一分、二分、伍分与壹角四种,背面中间图案取自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民国国旗中的白日光芒图,其中的十二道光芒,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
当时规定工兵可拿此种流通币在厂内流通使用,并享受优惠,但不能在社会上流通。因其铸造时间仅为一年且又是当时厂内辅币所以比之前铸造的普通山西铜元发行量少很多。
“军工工友消费证”目前在山西省内发现较多,除一分、二分铸造量较大,略常见外,伍分与一角数量均很少。其中面值为一分、二分的品种中又有薄版与厚重版之分,厚重版的发行数量较少。面值五分,一角的品种中一角更为罕见!
“军工工友消费证”虽然不属于法定正式发行的货币,但是因其铸工精美厚重且当时曾混于大量的山西铜元中流通,所以一直以来颇受钱币藏家珍视。目前面值伍分与一角的“军工工友消费证”已成为不可多得山西铜元珍品。其中伍分最为难得。
中国机铸铜元铸行的历史并不长,也就短短的几十年,但就铜元而言,它的铸造厂家之众,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亦为罕见,毫不逊色于历代的方孔古钱币。在不下几十亿枚铸量的铜元中也不乏珍稀品种,或为样币、试铸币、错版币或为地方代用币。
山西省于民国七年,1918年发行铜元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撤销铜元厂,停铸铜元后将铜元厂改为太原兵工厂又于民国十七年在太原兵工厂厂内发行了一种厂内流通币“军工工友消费证”。
“军工工友消费证”正反面上方均铸造有“军工工友消费证”,下面铸造纪年“民国十七年”正面中间铸造面值,分别为一分、二分、伍分与壹角四种,背面中间图案取自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民国国旗中的白日光芒图,其中的十二道光芒,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
当时规定工兵可拿此种流通币在厂内流通使用,并享受优惠,但不能在社会上流通。因其铸造时间仅为一年且又是当时厂内辅币所以比之前铸造的普通山西铜元发行量少很多。
“军工工友消费证”目前在山西省内发现较多,除一分、二分铸造量较大,略常见外,伍分与一角数量均很少。其中面值为一分、二分的品种中又有薄版与厚重版之分,厚重版的发行数量较少。面值五分,一角的品种中一角更为罕见!
“军工工友消费证”虽然不属于法定正式发行的货币,但是因其铸工精美厚重且当时曾混于大量的山西铜元中流通,所以一直以来颇受铜元藏家的重视。目前面值伍分与一角的“军工工友消费证”以成为不可多得山西铜元珍品。
太原兵工厂
从创建至今已历经三个世纪、110余年的发展历程。解放前,饱经沧桑1898年,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山西巡抚胡聘之报请清政府批准,在太原城北建立了以生产军火为目的的山西机器局,开创了山西以蒸汽机为动力、金属切削机床为手段的兵器生产,成为我国近现代早期的军工厂之一。
太原兵工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兵工厂。阎锡山能够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与太原兵工厂为其制造兵器弹药,进而招兵买马,扩大势力有直接关系。
太原兵工厂的前身是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阎锡山在辛亥革命后,由清军86标标统(相当于团长)一跃而为西大都督,独揽大权。1914年5月,阎被袁世凯委任为同武将军,1916年又被委任为山西督军。1917年,阎锡山出席北京督军团会议时,曾参观陆军部国产武器试射比赛。见现场试射的汉阳兵工厂所制的枪炮精良,遂萌生自造军火的念头。
阎锡山
早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受张之洞搞洋务建立汉阳兵工厂的影响,就在太原小北门(拱极门)外柏树园千佛寺庙地建了厂房22间,命名为机器局。其始设备简陋,又缺工匠,只能修理戈矛、马刀、来复枪、小炮等物件。后从天津等地聘来一批工匠,比较复杂的废旧兵器也能修配如新。
及至1912年(民国初年),阎锡山委派留学英国的定襄人李蒙淑(陶庵)为机器局局长,略加扩充规模,但仍无制造武器的能力。阎锡山怕袁世凯猜忌而遭铲除,就在1914年将机器局改为山西陆军修械所。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遂放手大胆进行扩充军备的活动。为解决资金问题,阎在修械所内增设了铜元局,用铸造铜币所得的巨额收入,扩建了厂房,添置了机器,并从天津等地招募机械技工,职工增至五六百人。1920年3月,阎又下令将修械所和铜元局合并,改称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照片(网络图片)
麻烦点一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