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ONE文艺生活
ONE·文艺生活,每天都将在这里为您推荐一篇文章。它或许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也可能是一个观点、一种态度。我们希望这里会成为「一个」App和您文艺生活的延伸——文艺路上,有你不孤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为啥你身上会长几根特别长的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ONE文艺生活

再跟我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我就砸了你的保温杯

ONE文艺生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8-24 22:02

正文

“前辈”们让你认怂,跟你说吃亏是福,劝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扯淡!

被喷,是每个公号写手的宿命。


有的喷子直击灵魂,简直是世界上另一个我。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你,然后耗尽全身力气来骂你的人。


有的喷子就不太走心,严重怀疑他们是复制粘贴的差评。其中我最讨厌的一条,就是“作者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让我想起那些深谙厚黑之道的中年人,秃头,手串油亮,端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高深莫测地摇手指说: “做人,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他们的“把自己当回事”是贬义,意味着幼稚、张扬、自以为是,自私自利。


但他们说的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真正的“把自己当回事”,意味着自尊自信,敢于发声,勇于担当。


我见过好多特别把自己当回事儿的年轻人,他们过得比那些中年人,好多了。




你不守规矩,还怪我娇气?


我的朋友小雪,是人们口里“爱钻牛角尖”的姑娘。


大四,班里组织一起去毕业旅行,两人一间房,费用自付。因为是毕业前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大家几乎都报了名。


没想到,大巴上,支书自豪地宣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沟通感情,也帮大家节省开支,我重新订了一个大通铺,更好玩。”说罢看了眼班主任,班主任一副满意的表情。


小雪 懵了,啥玩意儿?支书说,就是房间里两排大床,男女各睡一排。


小雪 疯了,她平时旅行连快捷酒店都不住,怎么可能去睡大通铺?她把箱子拖下车,站在门边,要自己去找酒店。


她没有故意捣乱的意思,是真的不想委屈自己。


支书教育起她:“你怎么这么没有集体意识?大家都能住,就你搞特殊?”班主任也搭腔:“你娇气全班都得跟着折腾?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吧?”


小雪 生气了: “之前说好住宿条件我才来的,是我娇气,还是你们不讲信用?” 其他同学其实也不想住大通铺,在 小雪 的坚持下,终于也鼓起勇气纷纷附和。


为了息事宁人,支书只好让 小雪 重新订了一家价格合适的连锁酒店。


在集体主义前, 小雪 的“把自己当回事”,让每个人都住上了原本就约定好的酒店。


很多情况下,我也是 小雪 看电影被其他观众吵到,排网红奶茶被人插队,大多数人默默忍受,但我从来都会站出来,告诉他们:你这样不对,你得照规矩来。


有人骂我事儿、矫情,可我就是很自豪。把自己的利益当回事儿,才能把大家的利益当回事儿,把规则和社会契约当回事儿。




我是实习生,可我不想当木桩


大三暑假,我在一家网媒实习。同期四五个实习生,都坐在厕所旁的位置,干着简单枯燥的活:删评论广告、统计稿费。公司开选题会,我们也不敢出声,活像几根巨型木桩。也根本没人搭理我们。


我跟爸妈抱怨,说自己也想报选题写稿。我妈却劝我: “你一个实习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人家让你干什么,你就老实干呗。” 那时年纪小,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于是继续闷头干着机械的工作。


实习结束办离职时,我碰到了立夏。


立夏一直坐在内容总监的正对面,开选题会时积极组织大家发言,写稿又快又好,拿到的奖金全公司最高。我默默仰慕她,却一直没机会和她聊天。直到那天,她主动跟我说话:“我也要回学校上课啦,有机会约饭。”


我震惊了。原来,她也是实习生。


刚来的时候,她跟我们一样,也干dirty work。但不同的是,她特别把自己当回事。


一天她忙完了手头的活,跑去问内容总监:“我今天的任务完成了,能不能也写篇稿给您看看?”总监随手扔给她一个选题,她熬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交上初稿。总监觉得是个好苗子,开始亲自带她。


从此,立夏每天干完自己的活,就开始报题写稿,慢慢融入了团队。实习结束,她还在写稿子做方案,远程工作。


我觉得立夏那种对人生负责的自信态度特别棒。 后来我去另一家公司实习,也开始像她那样,把自己当回事儿,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最后,我收获了公司的留用合同,可比当时那份实习证明有价值多了。


我总把这件事拿出来跟我妈讲,让她不要再说什么“别把自己当回事”。 把自己当回事儿,才能做出超出自己当时身份的,更多的成就。




谁跟我说吃亏是福?


我有个学编剧的学弟,帅且能干,小有名气。


有天,一个头像是串佛珠的男人加了他的微信,请他参加一档大学生去国外拍电影的真人秀节目,但要先交个剧本出来。


他呕心沥血交了剧本,佛珠男一拿到手,就消失了。学弟找他追问,佛珠男捶胸顿足:“哎呀小兄弟,不好意思,我们这个项目夭折了。”


半个月后,学弟看到一个旅游宣传片,剧情怎么看怎么熟悉,一拍桌子:这不是我写的剧本吗?


他去找佛珠男理论,对方却开始“教他做人”,说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用你方案,是看得起你。”


学弟转头就发长微博申诉,同龄人都挺他,但也有更多“老谋深算”的声音说: 这个年轻人,以后的路,怕是难走了。


项目流产、作品被抄是行内陋习。好多初出茅庐的小编剧,碰到这种事,顶多发个朋友圈还秒删。因为以后要在行内混,怕得罪人。


学弟特别郁闷,劝他删微博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也开始担心。


他去问一个老师,是不是他太拿自己当回事儿了。老师拍拍他的头: “你不把自己当回事,谁还能把你当回事?” 然后转发了他的微博,说了几句公道话带节奏。老师从业多年,在圈子里有些声望,主办方特别重视,向学弟道歉,并支付了剧本的报酬,虽然少得可怜,但好歹是个交代。


我觉得这才是前辈们应该有的态度啊,有事说事,而不是用手头那点权力压人,明明自己怂,还反过头来指控年轻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估计每个人都被“前辈”教过做人吧?让你认怂,教你中庸,跟你说吃亏是福,劝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你的权益被侵犯,跳出来维权,他们制止你;你想做点什么事儿,他们打击你;你说点公理常识、普世价值,他们跟你扯人情世故。


总之,一定要你乖乖挨宰,就对了。


其实不是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而是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默默遵守着陈规陋习,被坑得毫无尊严的人,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 他们长期处在委屈、压抑和漠视中,而不自知。


被黑暗吞噬得太久的人,遇到光明的第一反应,是害怕。所以他们不顾一切地,要用同样的黑暗来浇灭我们。


但我们就要做把自己当回事儿的年轻人,永远站在光明之中,不被黑暗腐蚀。


而且,当别人在黑暗中积极寻找光明的时候,跟他们站在一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