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搬家了。创业酵母集团总部,从中国锦32层搬到了越界锦荟园5层。
在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火炬接力活动,对过去的10年说再见,以一个崭新的开始迎接未来的10年。
有人说,
创业,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搬家。
我认为,这话有些道理。新的办公地址,新的办公室,也意味着我们要从头开始,
像刚创业那样,拥抱“Day One”的心态,保持对工作的初心和激情。
那么,如何理解呢?分享以下几点:
空杯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待了很久后,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取得了一些成绩后,他越难以走出舒适圈,越迷信过往成功的经验。
甚至有的时候,他会变得极为自负。假如自己曾经有过一段高光时刻,让他觉得自己非常聪明,他有了成功的经验,就盲目的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懂了,已经没有老师了。
但实际上,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经验的有效期越来越短。如果我们不能将经验归零,哪怕曾经成功过的经验,也可能成为今天的阻碍。
我举个例子,在创业初期,我亲手开除了一个高管。
这位高管来自知名大厂,毕业于顶尖名校,工作履历很漂亮,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开掉了他。为什么?
自从他管了业务团队以后,我们原来手把手培养起来的小孩,80%的人都离职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高管非常迷信自己以前在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到了酵母以后,也没有改变思维模式,还是照搬以前的方法。
比如说,他几乎每天都能占用下属5个小时开会,导致员工没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怎么可能拿到结果?
你看,当一个人跳不出经验主义,不改变思维模式,看事情、想问题越来越肤浅。
这些年来,我看到很多的好苗子,他们非常聪明,也很有天赋,本来会有一个很好的事业发展,但很多年过去了,却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他们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上没有大的变化。
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厉害了,陷入在专业主义的陷阱里,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低层次的认知中形成了闭环。
这就是邓宁与克鲁格提出的心理效应模型的第一阶段:
愚昧之巅。
人一旦处于这种“自满”的状态,就装不进任何新东西了,也难有大的进步了。
所以,不管我们在某个领域有多厉害,我们都要有一种空杯的心态,抛弃成见,清空经验。
杯子,只有空了,才能装得更多。
敬畏
这个敬畏,是对市场,对客户的敬畏。当我们在事业起点的时候,客户有需求,可以做到凌晨三点给客户送文件。
可是,当我们到了更高的位置,我们还能不能做到客户至上?我们是否能够把每一天都当成创业的第一天,面对客户心存敬畏,如履薄冰?我们能不能在对待第1000个客户时如同对待第一个客户时那般真诚?
实际上很多人上班三年五年,就已经失去了客户第一的精神。尤其当一些人成为了管理者,走到了更高的位置,就难以躬身入局。不愿意再吃从前吃过的那些苦,更懂得如何“享受”,甚至迷恋管理的权威性。
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管理者到了公司,每天都在办公室看报表,不愿意深入一线去拜访客户,也不知道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创新团队都需要离开办公室走向客户,深入一线。
因为,
答案永远在现场。
创新业务怎么做,用户体验怎么做,服务品质如何提
升,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要从客户那里去寻找。
所以,我们永远也保持对客户的敬畏之心,不要傲慢地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而是要以“Day One”的心态躬身入局,走到现场去,用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耳朵去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嘴巴去问问题,用手去触摸产品的功能,用鼻子去捕捉异常。
拿我自己来说,刚创业时,我和俞头为了见客户,可以在清冷的月光下拎着鞋一路奔跑,就只是为了比客户早一点到。
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过往的工作习惯,每周都给自己规定了拜访客户的数量;每个季度,至少接两家咨询,自己带队去完成项目。
因为
只有真正的了解客户,才能和客户长得一模一样。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有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往往会失去进取心。他觉得:我已经这么成功了,我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吃这么多苦?
倘若一个人生出了这样的懈怠之心,那他一定是走不远的。
要知道,昨天之成功,只能代表昨天的自己很优秀。
如果因为昨天之成功,就骄傲自满,那么换来的,必然是昨天的平庸。
正如GE前CEO杰克·韦尔奇所说:
优秀的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比赛的终点。而总是渴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