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深科技”是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独家合作的一个新科技内容品牌。我们专注于关注三个方面:1、基于科学的发现;2、真正的科技创新;3、深科技应用的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北京时间11月26日14:30,华为Mate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有卫生巾企业毛利率超60%#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DeepTech深科技

35岁了,儿时那个想当科学家的你如今在哪里?| MIT TR35中国榜单即将启动

DeepTech深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22 20:43

正文



35岁,是一个多少有点敏感的年纪。虽然最新的研究显示,科学家一生中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年纪几乎是随机分布的,但我们总希望,在 35 岁前可以实现一些什么理想,往前,给自己多年的奋斗一个交待,往后,为传说中的创造力衰退(并不会)攒够资本。


虽然,在 35 岁前就完成人生的突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马云爸爸却教导我们,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比如下面这几位:


“鲁蛇(Loser)”小 A 走上物理学巅峰:


直到 30 岁前,小 A 都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下。考大学复读,以倒数第二的成绩大学毕业,然后毕业即失业。做了 3 年家教后,才在二代同学老爹的帮助下,在机关单位谋到了一份虽然低薪、但终于稳定的职业。


于是,小 A 不安分的灵魂开始骚动了。他搞起了挚爱的副业:理论物理,一口气发表了好几篇论文。但因为实在是不知所云,对于改善悲催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他感叹自己已经快到“不能动弹、无所建树,似乎只能对年轻人的革命精神发发牢骚”的年纪了。


然而,几个国外的学术大牛却忽然看懂了他的论文,顿时惊为天人!他们纷纷前来找“A 教授”请教,见到的却是一个住在逼仄小楼里、形象气质双差、因为没本事每天被夫人嫌弃的小 A 博士。


这年,小 A 同学 28 岁。


后来的后来,曾经的“鲁蛇”小 A 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而那几篇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论文里,提到了这么一个足以毁灭一切的公式:



33岁时的爱因斯坦与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武装打击力量——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没有爱因斯坦,就没有核反应堆、核武器、卫星、量子计算机、光伏电池……


爱美小E,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帝国:


与一头杂草、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不同,北美姑娘小 E 天生爱美。尽管受教育程度仅限于护士学校肄业,第一份正式工作也只是一家制药公司的图书管理员,小 E 姑娘却每天混在公司的实验室里,研究皮肤保养。之后,小 E 开始在纽约的美容美发店里帮人化妆。


但是,真女神绝对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凭借着在制药公司的经验,小 E 走上了科学美容的道路:她研发出一系列护肤品、化妆品的配方,以及与之配套的眼妆、唇彩以及脸部妆容的颜色,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产品的品牌,用科技的力量让美容走出小沙龙,登上大雅之堂。真女神,绝不只让自己变成女神,还要让千千万万女人成为女神。


后来的人们这样评价小E:她让美容走入了上流社会和千家万户,变得合适、受欢迎,有时甚至是必须品。


在自己的商业帝国初见轮廓的这一年,她 33 岁。

而 E 女神创立的这个品牌流传至今,你也一定听说过(如果没有的话,你知道自己的生活缺少什么了):


女神伊丽莎白·雅顿和被她的品牌成就的女神们


编程狂人小 M:


与前几位相比,小 M 同学的路子走得似乎很顺利。在大多数小朋友都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游戏的年纪,他做的事情已经是写游戏让小伙伴们玩了。而高中时候,小 M 就已经开始研究现在才大火的人工智能,并很顺利地就进入了哈佛。


不过,他在哈佛却没干什么好事。才大二的他瞄上了宿舍楼带照片的通讯录:“脸书(Face Books)”。他把女同学的照片从宿舍网站里黑下来,一次放两张,让人评价谁更性感,并将大家的打分进行排名。两三天后,这个网站就因为太火而让学校的网络崩溃,他也因为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并深深伤害了女同学们的心——而做出深刻检讨。


过了一个学期,据说是偷了别人的点子,小 M 和室友们搞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实名社交网站。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用户超过美国和欧盟人口总和的网站叫做 Facebook。


与他的中国抄袭者不同,小 M 带领下的 Facebook 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技术的几家主要推进者之一,其个人财富也进入世界前十。


而直到今天,小 M 也不过才 33 岁。


虽然除了几个翻墙的,天朝暂时还没多少马克·扎克伯格的用户,但为了讨好老婆和中国,小M用了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流利的中文。谁说搞科研的不用学外语?!


华人小 Z:


小 Z 出生于雄安新区边上的石家庄,11 岁才移民美国。12 岁的时候,小 Z 和大多数看了《侏罗纪公园》的熊孩子们一样,迷上了生物学。不过,小 Z 显然坚持得比大多数人久一点。中学时候,他就曾经把防晒霜(中的一种成分)涂在 DNA 上,研究出了防止 DNA 紫外线损伤的方法。


可是,明明心向生物学,小 Z 在哈佛的本科却偏偏要学化学与物理,理由是这样基础更牢。果然,自开始读生物学研究生后的不过几年里,小 Z 攻下了两座足以令他名垂青史的科学大山,其中最有名的是一种叫做 CRISPR 的技术,可以快速、简便且有效地对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2013 年,小 Z 凭借他在神经生物学与基因编辑领域的重大成绩,获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年度创新35人”(TR35)奖。


这一年,他31岁。


作为华人科学界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奖的人物之一,在CRISPR专利归属尚未尘埃落定之时,34岁的他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打破了钱学森“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华人教授”记录。而他的传奇,似乎才刚刚开始。


实验室里的张锋


你有没有发现,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到伊丽莎白·雅顿,从马克·扎克伯格到张锋,如果不提他们已经如雷贯耳的大名,其成名前的经历与你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或多或少都有点类似,有些境遇甚至还可能不如我们?既然如此,古往今来,有这么多人都在35岁前实现了人生理想,那为什么你我不能?


今天的你,可能还在实验室或公司里搬砖,也可能正惦记着给孩子喂奶。你可能已经安心做上了房奴,也可能还在考虑未来到底去哪座城市发展。但是,这些都没有重要到可以占据你生活的全部。


35岁前,请留一点时间给那个叫做理想的东西,哪怕你不曾幻想它会实现,但为之奋斗却是你的信仰所在。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评选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领军人物(TR35)。这份世界级权威性榜单在业界、学术界以及创业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中获得了广泛认同。





这些人都曾是TR35 的获奖者:



今年,DeepTech深科技将联合 MIT Technology Review 推出该榜单的首次中国区评选。4 月 28 日,DT君将在北京正式宣布该榜单的启动。关于榜单的评选及揭晓,欢迎关注「DeepTech深科技」微信公众号,我们将随时更新进展。


MIT TR35中国区启动仪式

时间:4月28日

地点:北京

报名方式:仅限30张读者福利票,关注DeepTech公众号,回复关键字“福利”查看获取方法。媒体报名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部分参会大咖(排名不分先后):


张首晟,著名美国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李俊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金勤献,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

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胡国平,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

陈启鑫,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

唐波,数字家圆创始人

孙环,Momenta 创始人

陈云霁,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龙芯首席科学家 TR35获得者 

周翔,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华兴Alpha总负责人

熊伟铭,华创资本合伙人

米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陕西光电子集成先导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周曦,云从科技创始人

姚颂,深鉴科技创始人

杨旭东,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

党炜,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部门主任

温子煜,Owlii 联合创始人

陈竟志,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秘书长

施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所研究员

陈成猛,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理事

吕江,水岩科技创始人

付磊,常春藤投资创始合伙人

张一慧,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副教授,TR35获得者 

郑宇,微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TR35获得者

黄如方,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

曹寅,中国能源区块链实验室首席架构师 

王子卓,杉数科技CTO,明尼苏达大学工业与系统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运筹学博士

更多大咖....



启动在即,我们也征集了众多读者的留言:


35岁前,你有没有什么叫做理想的东西想要实现?


下面是部分精彩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


@白告   希望35岁仍满怀理想。


@kui  我来自于湖北恩施的一个小山村。我从小的理想是当一个博士、能够研究火箭,做个教授。30岁时,我拿到了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33岁时,我拿到了广东某985大学教授,担任该校博导,并入选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明年我就35岁了,我觉得我很幸运,几乎完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未来的理想就是,当个好丈夫、好父亲、好老师,培养几个牛学生,辅助他们实现理想,并在科研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刘洋   成为计算成像与学习认知领域的专业人才。利用光学成像的技术辅以编码计算的思想,在生物医学领域打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尤其结合机器学习和神经科学的认知手段在肿瘤病理、转移机制和肿瘤诊断以及精准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朝着机器认知和脑认知的健康意义前进,为人类从系统学的角度认识自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昊    35岁,我希望能够对自己说: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顺序不能变。还好因为当初的选择和坚持,2020年,你没让当初的那个憧憬自己未来模样的小男孩失望!


@魏儒义    我有个儿时梦想,当天文学家之类,现在做的是科研,也有天文领域,还去MIT在这个领域学习了一年多,算是实现了吧。但更重要的是,过了35岁,很多工作机会会过去;过了35岁,很多评奖的机会也会过去;过了35岁,人生变得更加确定。虽然我们有理想,从来没把35岁当做坎,但现实显然为此抽了一巴掌。如果说35岁有什么不同,有多么重要,那可能是,在理想面前,别放弃曾经的追求,从来不要考虑35岁有什么特殊吧。


@丁琰    很感谢这个问题。可以重温一下梦想。现在22硕一CS,运气好,发了一篇好的会议。25岁硕士毕业,希望再来2篇顶会(Ubicom,PerCom ,VLDB)。然后顺利去美国再读名校硕士(27岁),然后再申请美国四大的CS博士(30岁)。博士毕业后,我打算在研究院工作5年,从事无人驾驶方面的地图、感知等研究,为以后想做的事业打基础。在此期间夯实基础,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有能力实现梦想。等到35岁就从研究院辞职,自己办公司,公司的名字在我大三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哈哈。我想看到我公司的名字在无人驾驶产业里面很响亮(认真脸)。

@王枭   我不用想象35岁的样子,因为我今年刚好35岁,想学一门编程语言,只要肯学,永远不会晚!


@哆啦A梦   曾经初入医学院的我暗暗努力希望能通过Usmle去美国行医来逃避国内医患矛盾激烈的医疗大环境。但是逃避不是理想,不能支撑我走更远。现在我的理想,是能成为医疗界的新鲜血液,与和我有相同信念的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们,在未来几十年里为祖国爸爸走向医疗和谐而努力。具体来说我要做的是35岁前在公立医院磨练,35岁在家乡创办临终关怀医院或疗养院(医学不仅仅是救治有希望的患者,也是为了重病的人不会因为没有希望而被抛弃遗憾离世)。现在只是医学生的我在经历更多事情之后一定会增添更多新的想法和实践。相信在无数像我一样的小蚂蚁的齐心协力下,祖国爸爸和谐的医疗大环境指日可待!


@姚雪峰   还没到35岁,87年出生的人,今年刚30。谈谈我的看法,对于一个从中部农村出来的人,现在上海汽车圈做事,现在回头想想是挺不容易的,但是之前并没有特别觉得挺难,就是一步步走过来。所谓理想其实其实从不同的层面来看,有大有小。从生活层面来看就是想在上海能有一个家,生活幸福,目前基本上实现,房子正打算装修。工作上其实希望能让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开发有自己的话语权。目前正在努力。


@江湖中国    作为一名医学博士生,毕业就有28岁,其实离35岁已经很近,可是现在可以说一无所有,我希望我的35岁我的诊所能够开起,我能够实现一定的财务自由,有一个可以应用的临床产品。


@仿佛来自虚空   作为一个曾经一心想追求物理的快35岁的水务行业工程师,曾经的理想现在只能做围观群众,现在的理想,也就是期望大规模的海水淡化设施能够取得新突破,能耗更低,成本更少,而且可以推广进入到城镇给排水领域,现在这些技术和材料局限性太大而且成本过高,不适合推广。


@张相军    现在28岁,博士一年级,药学方向,目前很喜欢自己的状态,倒是希望有大的突破,但是心里还比较轻松,知道这条路是一步步积累下来的,其实现在的课题是自己跟导师努力探索出来的,蛮喜欢,每天实验也很有激情,深刻知道课题的意义创新所在,也不求博士早早毕业,现在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最好的自己。只是希望35岁还能有现在这般心情,探索学习欲望兴趣能够一直极其强烈就好了,如果真要有个目标的话,争取 nature 或science 子刊搞一篇吧,如果这个药效果很好,争取开个公司吧。


@糖葫芦   35岁,还有13年的光阴,我的梦想是夺得公牛世界跑酷大赛冠军,为此我折断过十几处骨头,还得过腰椎间盘突出,2017年我又修复了所有受伤的地方,再一次站起来了,这一次不会停止前进了。


@李春桥   按虚岁算的话,我今年恰好25岁,才是名二年级的研究生,和那些这个年龄就成绩斐然的科技创新人物Evan Spiegel,Mark Elliot Zuckerberg,Steve Jobs,Linus Torvalds…相比真是只能望其项背。上个学期,图灵奖得主Raj Reddy来学校参会,会后请求跟他合个影。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竖了根食指,表情冷淡,“I give you only one minute",留影后竟头也不回的走了。照片是有了,但这段略带鄙视的经历却深深埋在了心底。前段时间自己也对未来有过一番思考,如果留校发展,25岁读博士,35岁名牌大学副教授,40岁正教授,50岁长江,60岁院士…教书育人,潜心科研也蛮好,能搞出个图灵奖也算对得起那张照片。我知道自己心里还有一股闯荡的躁动,社会那个舞台一直在忽明忽暗的召唤我。也许读完博士自己更有可能去企业。那天和对象聊天,如果将来有资本了,我要在自己的高中,那个还缺乏科学资源的西北小县城设立一个基金会,定期请一些科学家、名人作讲座。那里的孩子太缺乏这种资源了。10年前,我在西北的一个小县城,今天,我在中国的第一大城市,10年后,我在哪儿,我是谁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活出自己的味道,对国家社会甚至人类能有点儿贡献影响才是这短暂的一生中些许的美好。


@匿名    三十五岁,我已经拿到了天文学博士学位,并且已在一个著名的天文台工作三年,工作内容只与星空有关,孤独而又踌躇满志地观察着浩瀚的宇宙。家里有一个温柔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白天会有繁重的工作和不胜其扰的人事活动,但一到晚上,静静凝望星空时,整个宇宙都仿佛是自己的画布。


@咖喱波特   高中学到可控核聚变概念的时候。就被这个概念迷住了。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色盲之类的)没有能够就读相关专业。而对于35岁之前的自己来说,心存这样的理想并一直腾出时间补习更多数学物理…已经成为一种寄托。每到写代码心烦意乱的时候,做更多习题更多数学笔记,反而能让自己清醒起来。只能说一直在做很多准备为了能投身这些研究,无法衡量进度如何。不过也无所谓。只管付出,就已经得到回报。


@yangsun  “最伟大的科学家/总是抛弃那舒适的生活/只为一丝照亮未来的光芒/去践行那看似不可能的道路/是什么使得他们前行/因为在科学的处女地/能发掘到人生的美和意义/于是他们甘心被它奴役/守护着人类的命运”。我并不能保证自己做得到像克莱尔一样,用自己的清贫与寂寞守护人类的未来,但我希望以此为人生榜样,不把自己的生命消耗在努力为人类的贪婪、懒惰与虚荣而奋斗的洪流中去。我希望我的研究在我35岁之前可以有所收获,它不以发文章、骗风投为目的,而是真正能多少弥补一点人类对地球所犯下的罪行,为人类与自然的永续和谐贡献我有限、但也受过一些严格训练的能力。


@沉默  社会的诱惑总是那么多,意志力越强,梦想才会更近。


@何夕彦  明年30而立,不像是要奔35岁而去,却感觉自35岁而来。如本杰明巴顿奇事,当然仅指内心。幼时随心所欲不逾矩,少时耳顺嬉戏,稍长感于人的命运及天命,弱冠而不惑,今刚过而立,十载以后再次有志于学。道德经说,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孩之。今年是幸运的一年,爱情上与事业上,为学与为人。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于此试言吾生三大志:1.人工智能与芯片智造阿波罗计划,IC&AI Apollo Project。2.新阳明学派现代化面向未来之兴起与开宗立说。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为立功、立言、立德,是谓真三不朽。《南乡子 ·辛弃疾》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匿名  耶稣三十岁开始传道,三十三岁被钉十字架。三十岁之前明白我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


@Mingyu Sun   I'm a first year female Ph.D student in physics, in the U.S.. Now my dream is to make personable AI (AI with emotion intelligence ) with quantum computing.I just got this dream because I just survived suicide, and I am still on the way of getting rid of depression. When I was deep in depression, I didn’t want to meet, or talk with any human. It is when I began the idea of AI with emotion intelligence. With the great love and help from my parents, friends and some professors, I finally survived and began to recover. However, this idea is still in my mind. I have experience such horrible thing, and I believe that no one deserves that, one family deserves that! I really wish no one would experience such thing again though I know many are suffering. And I’d like to do something for them and for me! ( A Chinese Ph.D student in my university committed suicide before I arrived last year even though his wife and child were here accompany him. And a few days after that, a research article on his work got published in Nature. Now, I can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is happened. And these things have to stop! ) 


我们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在这里,讲述你的故事。


P.S. 以上被选取的留言小伙伴们将获得我们准备的奖品,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联系你们。


- END -


「DeepTech深科技」招募全球记者、采编。申请加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