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昨天  
理想国读书  ·  马未都,真有种! ·  3 天前  
理想国读书  ·  马未都,真有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高学历低就业,学历贬值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12-27 08:15

正文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经历的革命和危机有什么共同规律?每一次政权解体和崩溃是否有迹可寻?美国为何会在21世纪20年代突然经历动乱的高峰期,而下一次的政治危机又将在何时降临?


为了揭开历史周期的面纱,历史动力学开创者彼得·图尔钦基于汇编的史料记录,采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和建模手段,追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不同“运动部分”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网络,试图找到和平与冲突周期性交替的根源所在。


在新近出版的《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书中,图尔钦首先回顾过往,引入民众贫困化和精英生产过剩这两大因素,以解释社会动荡局面形成的基础;为避免叙事落入抽象,第二部分结合美国的现实经验勾画个例,呈现冲突各方的处境和诉求,包括面临绝望之死的底层、不满的反精英分子以及建制派精英;最后则着眼危机爆发的后果和未来的出路,在比较众多国家(如乌克兰、英国等)的应对策略和博弈选择时,作者探讨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度过当下的混乱时期。对于想要了解历史动力学方法的读者,三篇精彩的附录也不可错过。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转载自本书。




新年·最全面的六朝古都邺城文学研学

春节·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扫码添加任一工作微信,均可咨询报名   





学历贬值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彼得·图尔钦

源 | 《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



近期,网络一句流行话语“中国现在不缺大学生,缺的只是交学费的人”,虽然言辞略显犀利,却道出了当下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背后的隐忧


数据显示,2025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 1222 万人,创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同时,统计结果表明,2024  届毕业生中有众多人尚未落实工作岗位,甚至 2022 届和 2023 届的毕业生也仍在持续参与就业竞争。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学生毕业潮,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现实:就业市场的压力空前巨大,学历贬值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历加速贬值背后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亟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美国历史动力学家彼得·图尔钦在他的《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一书中,对美国曾经出现的学历贬值情况进行了详尽叙述。


历史也许不会重演,但它肯定会押韵。通过回望美国学历贬值的历史时期,中国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下学历与就业的复杂局面。




“抢椅子”游戏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位持有者是获胜者,但现在不是了。情况完全变了。


要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玩一次抢椅子游戏。


比方说,这场游戏的目标是成为前 10 %。这 10 把椅子代表奖励。加入这个游戏需要购买一张入场券,也就是支付学费并投入 4 年时间来获得一个学士学位。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玩这个游戏时,18~20 岁的人中只有不到 15 %的人上了大学。因此,你需要与其他十三四个追逐者竞争。当然,有一两把椅子可能会被精明且精力充沛、没有购买入场券的劳工阶层成员抓到。


幸运的是,你有许多直接竞争对手会从大学辍学或者在其他方面搞砸,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取得好成绩,获得学位,并按照教授和老板的期望行事。如果你遵守了这些规则,你实际上就能保证得到一把椅子。


即使你很不走运,没能跻身财富前 10 %,你也很难不在财富的前 20 % 中,这仍然保证了非常可观的福祉。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变得越来越艰难。如果你在 15 年后的 1966 年参加这个游戏,你将与其他 30 名追逐者同场竞技。到 1990 年,和你一样的人中有一半以上参加了这个游戏—— 50 名玩家,仍然是 10 把椅子。


今天,18~20 岁的年轻人中有三分之二都上了大学。


你能做什么?让我们回到 1966 年,当时30%的年轻人进入了大学。为了在竞争中领先,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并购买一张更贵的入场券。所以大学毕业后,你会去读法学院、医学院或者其他研究生院。现在,你和其他两三名高级学位获得者都很容易拿到椅子,剩下的椅子才归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学位生产过剩


情况暂时很好,但其他人很快迎头赶上。


1960—1970 年,美国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增加了两倍多—从不到 1 万个增加到 3 万个。


很快,我们到了精英生产过剩的境地;只是,入场券的价格越来越高。我们一直在玩这种椅子数量固定的游戏。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精英职位的数量一直在变化。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学对博士的需求巨大,因为大学需要聘请教授来教授婴儿潮一代。


我的一位教授曾向我透露,当时大学把门槛降得很低,愿意聘请任何获得学位的人。“要是在今天,我肯定拿不到聘书,”他说这话时是 1985 年,当时我即将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


当我开始寻找一份学术性工作时,我认为当时的市场对于刚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来说已经形势严峻,但今天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


其他需要高级学位的职业在二战后也有所增加。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精英,加上一系列其他因素,刺激了科学研究经费的大幅增加,这吸引了大量博士。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触角已经延伸至全球,跨国公司需要大批律师。但最终,这种对高级学位激增的需求消退了,而供应却继续飙升。例如,1955—1975 年,法学院录取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两倍。


是否会有精英生产过剩的问题,取决于获得高级学位的年轻人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即与需要他们技能的岗位数量之间是否平衡。不幸的是,众所周知,到了 21 世纪,获得学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相应的岗位数。


这种不平衡在社会科学领域非常严重,在人文领域更加严重。美国甚至在 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学位方面也出现了严重过剩。


2021 年 1 月,受欢迎的博主兼专栏作家诺亚·史密斯(Noah Smith)在为《彭博观点》撰文时承认,多年来博士学位的生产过剩一直是美国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民众受教育程度更高通常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一旦博士生毕业,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为之训练的学术性岗位一直在减少。“在谷歌上快速搜索任何一个学术领域(包括历史、人类学、英语)的趋势,你可能会发现终身教职岗位数量在惊人地减少”,史密斯写道。他还说:这迫使许多想要成为学者的人不得不面对惨淡的现实,接受薪资低、不稳定的工作。就像在好莱坞伺机等待人生转机的服务员,许多人放弃了医疗保险或者住在破旧的公寓里,年复一年地在原地打转,而他们在学术界以外工作的资质却在降低”。


然而,尽管人人梦寐以求的教授生活逐渐触不可及,这个国家仍在继续生产更多的博士学位。



精英过剩的结果


谁是精英?在社会学中,精英并不是指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更优秀的人。他们不一定更努力、更聪明或更有才华。他们只是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一种能够影响其他人的能力。一个更能描述精英的词语是“权力持有者”。


在精英追逐游戏(或简称追逐游戏)中,我们在每局中增加玩家的数量,而不是减少椅子的数量。和抢椅子游戏一样,开始时有 10 把椅子,代表权力职位(比如政府职位)。在第一局中,11 位玩家(精英追逐者)抢椅子。10 个人可以获得精英资格,失败者则成为一个失意的追逐者。在接下来的几局中,我们增加玩家的数量,最终达到两倍、三倍(同时椅子的数量不变)。赢家的数量保持不变,但失意的追逐者在增多,从最初的 1 人增加到 10 人,然后 20 人。随着游戏的进行,想象一下混乱和冲突的程度会加深。这当中也蕴含一个不同寻常的放大效应:当我 2 倍、3 倍地增加追逐者数量时,失意的追逐者的数量会 10倍、20 倍地膨胀。


然而,精英生产过剩只是故事的一半。财富持有者阶层的扩张并非与其他社会群体无关。是时候引入社会稳定模型的第二个因素了:民众贫困化。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THE END




新年·最全面的六朝古都邺城文学研学

春节·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扫码添加任一工作微信,均可咨询报名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