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IH投读会
中国顶级投资家生态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RIH投读会

达利欧说你的体内有“两个我”,弗洛伊德提醒说还漏了一个 |彼得明奇《原则》研讨第11期

RIH投读会  · 公众号  · 投资  · 2018-06-14 10: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物: 谭校长&彼得明奇投研(虚竹、令狐冲、韦小宝)
时间:2018年5月23日下午
空间:彼得明奇茶室@中国广州
原始记录13000字,精编6000字
整理:虚竹  编辑:谭校长


本期讨论涉及《原则》:生活类原则

3.1  认识你的两大障碍

3.1.a  理解你的自我意识障碍

3.1.b  “两个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3.1.c  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

3.2  奉行头脑极度开放

3.2.a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3.2.b 认识到决策应当分为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

3.2.c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3.2.d 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3.2.e  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3.2.f 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3.2.g 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3.3  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觉察你的防御机制


谭校长: 今天是关于《原则》的第11次讨论,上一次我们谈到的是如何执行的问题。而今天的重点是:做到头脑极度开放。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一条是 理解你的自我意识障碍 达利欧这里明确定义了什么叫自我意识障碍,是指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这句话很重要,在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学里面有一个专有名词就叫做防御机制。有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做《101种心理防御》,书里总结了很多的防御机制。心理的反应是极其复杂的,绝大部分人意识不到你在防御,这个就会成为问题。

防御本身你很难说它是坏的。 精神分析学派有一种观点:每一种症状都是在保护你自己。 比如有人不断地洗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病,叫强迫症,但它的根源是什么?其实它在保护它自己。 所有的症状都是有意义的,它不会平白的产生 ,你有这个东西,那是因为它对你是有好处的,所以你才会死死地抓住它不放。为什么消失不了?是因为你需要他。

要理解自我意识障碍,本质上就是要理解你的防御机制。 但大部分人是看不到自己的防御机制,比如说某些事情没做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借口、推责任,其实这就是一种防御,这个就是自我意识障碍。防御是你潜意识里面自发的一个行为,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自恋的部分受到伤害和攻击,你要承认错误,你会伤害自己的自恋,你会保护你的自恋,但这样做的坏处在于让你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看不到真相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比如某个人说了你不喜欢听的东西,你突然发脾气,这是一种防御,你通过愤怒的方式来保护你自己,让他不要再说下去。你为什么不想听?谈话内容一定是刺激到你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是你不愿意去接受和正视的东西,所以会觉得很恼火,本质上还是自己的原因。

涨跌是客观的,好坏是你心里的东西

韦小宝: 这种防御的潜意识到底好不好?

谭校长: 先不要说或好坏。首先它存在。你身上所有的症状都是有意义的,某种程度上都在保护你某些脆弱的地方,但它也会给你带来困扰,它也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先不要急着去打一个标签,而是去觉察它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它不好,你已经先入为主,会影响你觉察的能力。真正的觉察是不带评判的,这样才能看清真相。

我们说交易,价格涨就是好,价格跌就是坏吗?如果你打上这个标签,你就看不清市场正在发生什么。 价格涨和跌是客观的,好坏是你心里的东西。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屁股决定脑袋,或者仓位决定观点,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这个就是一种自我障碍。你本来看这个市场看得很清楚,一旦你开了仓位,马上就变得要拥护自己的仓位,你的观点就被扭曲了。所以不要急着去说好坏,而要先锻炼自己的觉察力,看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来说我们会试图这样去定义好和坏:能控制的就是好的,控制不了就是坏。 我们对小孩有时候就这样,听话的时候就是我能控制你,你就是好的,不听话了,不受我控制,你就是坏。潜意识不受我们控制,所以觉得它是坏。但真相不是这样的,潜意识也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帮助,是你很多力量的来源。就像你开车一样,其实你很多时候开车不需要思考,潜意识能帮助把车开得很好,这是一个高效的处理方式。

达利欧的“两个我”和弗洛伊德的“三个我”

谭校长: 我们往下看, 有两个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这里的意思是说你体内有一个原始的冲动的情绪化的自己,还有一个高级的理性的你,两个是有冲突的。

我引入一个弗洛伊德的框架,看能不能解释的更清楚一点。 弗洛伊德提出一个著名的三角构架,叫做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就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底层的部分,就像你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这些原始的生理的需求,包括一些情绪的需求。超我是你被社会化以后,在家庭里,进入学校之后,大家对你的要求,别人怎么看你。比如你有很多的冲动,但那些冲动可能是社会所不允许的,超我会压抑你的冲动。本能的冲动和外在的社会的规范是冲突的,本我和超我之间是有对立和斗争的。

很多时候,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两个自己,举个交易中的例子,今天股票跌了,在砍仓的那一瞬间,你会不会有犹豫? 你的本我可能就会说,不要砍了,说不定明天就反弹了,但是你的外在的规范,就是超我认为到了这个点就必须砍,这两个东西很多时候会冲突。这个时候自我就上场了。自我是干什么的? 自我就是用来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的。衡量一个人健康的程度,就是这个自我功能是否强大,强大的自我能调和本我和超我,让他们和谐相处。

这就是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我”的模型。因为达利欧提到了两个我,一个本我一个超我,他没有讲到自我。所以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模型。这不一定是真理,但这个模型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

知行合一的矛盾就是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虚竹: 达利欧讲得蛮清楚,但我相信社会上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没有深刻的理解。一个我是有意识的高级的,另外一个我是低级的比较原始一点,它们经常会交叉出现,比如做交易的时候,很多做交易的人很清楚自己的交易逻辑,就以为能控制自己的交易。但真正操作的时候,可能马上就从有逻辑的高级的我变成了一个低级的原始的我,比如说买入股票后亏钱了就想回本,如果回本了就希望赚多一些钱,而无视交易规则。

谭校长: 讲得很好,这回到了我们之前讨论过知行合一很难的问题。 你事先制定的交易策略,这个是超我部分的表达,而盘中看到大涨我就想追进去是本我的冲动 ,超我和本我这两个东西很难合一,需要一个强大的自我,这个强大的自我是修炼出来,不是生而有之的。

我再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每个人都是一个群众”。你的头脑里面是群众,不是一个人,头脑里的声音,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它地方。

令狐冲 :我看过一些研究,人的一些情绪状态是可以靠药物来调节的,比如抑郁,或者兴奋等。 那能不能靠药物来控制本我呢?

谭校长: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分支叫做神经精神科学,专门研究人的精神状态与脑神经结构之间的关系,药物的确能起到作用,但这不是首选。 很多人为什么一辈子不开心,是因为超我太强大 ,超我代表社会规范,代表对自己的压抑,但可能把你的本能的真正东西全部压下去了,这样就没有生命力了。而药物的作用,包括喝酒,它会打开一个缺口,你就会觉得很放松,给你暂时性的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一种释放感。但是药物的作用不持久,酒醒之后,第二天往往感觉很糟糕。

然后,药物可能被依赖。我们对目前对人脑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还不太可能做到对药物精确的控制。 人体是一个大的系统,你改动了这里就要付出那边的代价,你不可能不付出代价 ,有些代价你可能现在看不到,等过几年就出来。比如有一种药物,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形成,某种程度上防止抑郁,服药会有短期改善,但是服用几年之后,它会永久性地损伤你产生多巴胺的能力,而这个伤害是长期的。

投资中最危险的是80分的机会

谭校长: 下一条, 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 。这里提到了三种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盲点。第一,训练自己头脑与反直觉的方式思考。第二,利用辅助机制,比如说程序化的提醒。第三,在自己的短板上依靠别人的帮忙。这个理解起来我相信不难,就像没有人在背后长眼睛一样,你永远只能看到前面的东西,看不到后面的东西,但是你对面的人就可以看到你后面的东西。

所以团队中的互补也能弥补这个思维盲区。但是在弥补思维盲区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前面提到的自我意识障碍,因为你可能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谭校长: 我们往下看, 奉行头脑极度开放。 其实头脑极度开放,就是达利欧提出的一个解药。人有根深蒂固的两个极其可怕的毛病,一个叫做自我意识障碍,一个叫思维盲区, 如果你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就可以去治这两种病。

下一条: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大多数人做出糟糕的决策,是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是对的。

投资持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就是放弃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机会,放弃80分的机会,只做你觉得95分以上甚至一百分的机会。 打德州扑克输得最惨的时候往往是牌还不错的时候,一手烂牌的时候,你早已弃牌,不会输得很惨,牌看起来还不错的时候,你才会冒险,但是这个时候如果碰到别人牌比你还好,你就可能输得非常惨。所以一定要警惕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机会,在投资中,除非有足够深度的研究支持你,就宁愿放弃,只做那些绝好的机会。

这里有个问题,怎么去评估机会好不好?这可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达利欧不断强调开放的原因,就是提高你的认知能力。 他提倡的一个方法,向历史学习 。比如说债务危机,他把三十几个国家100年来出现过的债务危机全部研究一遍。他就大概知道了杠杆怎么去,有几种方法,哪种好用。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历史中去找答案,你跟历史学习之后,你的认知水平肯定有提升,你就有可能能够判断一个机会是80分还是95分。

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你自己的内心

下一条: 认识到决策应当分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 达利欧说大部分决策其实只有第二步,没有做到第一步。 所有相关信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反对意见,对不对? 当年袁世凯复辟之前,他的儿子袁克定专门印了一份假的顺天日报给他看,跟外面的不一样,所有的文章都是支持他复辟的,忽悠他去做皇帝。其实很多人对自己都干了类似的事情,你不想听的都删掉了,只留下你想听的东西,所以某种程度上反对意见比支持的意见更重要。

下一条: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有句话叫做将军赶路不打小鬼 ,就是说你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在前方的时候,就不要去会小事纠结,也要学会吃点小亏。打小鬼打多了,就会偏离正道,你那伟大的目标就实现不了。你如果能看到这些事情,有个轻重的排序,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不值得你去付出,因为你的时间是有成本的,你的生命只有3万多天,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成本的。

另外一个是管理情绪的能力,你的认知到了,但是情绪起来了之后,你控制不了。管理情绪是一种能力,不是天天说管理情绪就能管理好的,它需要去修炼。 情绪不是外部带给你的,外部只是一个导火索,它引发了你内在已经有的东西,某个外在的东西触发了你内在的敏感点。 别人只是刺激了一下,这个刺激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但是你突然就以十倍的杠杆爆发出来,那个是你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要觉察自己敏感点的来源,才能解决你的情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来龙去脉,永远被同样的事情所困扰。情绪爆发的背后,消耗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是非常宝贵的,如果你觉察到了,你就可以免于被它控制。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先考试再学习”

谭校长: 下一条: 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关于这个部分,达利欧讲的比较简单,我想提一个不太一样的观点, 产出和吸纳并不矛盾,教是最好的学。 前两天看到一本关于学习的书,里面有个观点,先考试再学习。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过程,在看书的时候,是一个存储的过程,考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考试的时候是提取记忆的过程。 无数的实验表明提取记忆能够加强你的记忆能力,所以考试非常重要 。刷题为什么有用,因为它不断地让你提取信息,这个提取的过程会加深你的记忆。写作也是提取,为什么写作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思考工具和成长工具?就是因为它不断的提取信息。

谭校长:下一条: 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悬置判断就是不评判,不评判很难,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断地去评判。如果开始先扣一个错误的帽子,我就不可能真的去了解你,你都错了,我还了解你干嘛。

下一条: 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警惕盲目自恋,自己能得出最好的答案,那能满足自恋,而如果最好的答案来自于隔壁老王,那肯定是伤害了你的自恋。 你需要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达利欧提出了可信的人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反复在相关领域成功找到答案至少三次。二个是在被问责的情况下,你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解释。 我觉得这两点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你的可信度高不高,就可以从这两点去考虑。达利欧采用了可信度加权的方法,他有个系统不断地记录所有员工在不同领域的可信度,然后给它们加权。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在团队里面,在职场里面,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可信的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你不可信,不会有任何机会找到你。

霍金: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谭校长: 下一条 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达利欧说,在我看来,人们在发生分歧时变得愤怒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大多数分歧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学习的机会。我们需要反复的提醒自己,反自己的本能去思考问题,因为人本能就认为分歧是自己的挑战我,但其实每一个分歧都是学习的机会,你的看法跟我不一样,也许是你知道的东西跟我不同,也许你的思维框架跟我不一样。

在交易中尤其如此,同一个市场永远有人看多而有人看空,要试着去了解对方是怎么想,而不是盲目看多,认为牛市一定会来。要去了解对方为什么跟你有分歧,不要总是去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应该去探寻真相,如果你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你就远离了真相。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中间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之前有朋友的公司鼓励大家把东西摆在桌面上去讨论,甚至争吵,在中国这种儒家文化中有可能会伤害团结,有风险,这个也是需要去考虑的。如果每一个人有这种统一的价值观就没有问题,如果大家还没有这种统一的理念和价值观,就可能会产生很多不好的情绪。

我很喜欢武志红的一个比喻,他说情绪就像你内心有很多钩子 ,如果你内心有愤怒的钩子,别人就能把愤怒的衣服挂上去,你就会愤怒,如果内心没有愤怒的钩子,你就不会被激怒。所有情绪的根源需要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你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钩子。想清楚这些东西,才能处理好情绪,你不可能生存在一个无尘的环境,就是你躲到寺庙里去,寺庙里还有纷争呢。

谭校长: 关于如何认识世界,我再做一点补充。史蒂芬· 霍金在《大设计》这本书中曾经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简单地说,就是不存在与理论或模型无关的现实概念。

举个例子,在一个圆形的鱼缸中,金鱼的世界与我们大不一样,是它的世界被歪曲了吗。那么何为实在?我们又能如何证明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呢?

一切都依赖于我们用来观察世界的模型。你建立什么样的模型,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的样子。

回到之前讲的弗洛伊德提出三个我的模型,他用这个模型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人类,观察社会,就会产生很多的知识。我们面对市场的时候,建立你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己的模型,就才能建立你的知识体系。



-------------------近期精彩回顾------------------


世上最难的事叫坚持,这里有五个锦囊给你 |彼得明奇《原则》研讨第 10


同样是市场下跌,你的痛和他的痛闻起来味道不一样 |彼得明奇《原则》研讨第 9


乱设目标你就真输在了起跑线! 小心目标的反噬 |彼得明奇《原则》研讨第 8


想要改变“亏损的天赋”? 除非你的情感体验浓得像一团火 |彼得明奇×李传山《原则》研讨第 7


不是每个人都有小宇宙,除非你有“接受“与“愿力”这两极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6


负面情绪自带十倍杠杆,你赤手空拳如何应对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5


它连大脑都没有,进化速度却是你的N倍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4

“极度开放”是剂猛药,治你与生俱来的两种病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3


高手的门槛:用“游戏化”思维重构你与世界的关系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2


99.99%的人进化失败,只因短期太聪明而长期太蠢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1


股票暴跌之后注定会出现这三种情绪,你敢不敢跳出抑郁的剧本?


谭昊《原则》笔记2:原则里有洪水猛兽,乱入者九死一生

谭昊《原则》笔记1:为什么投资圈的人都悄悄说“要带着儿子读这本书”


大道至繁:李国飞历时2500天推倒重来的四维投资框架 |2018年春论之三


反方:现在正是A股长期职业投资者最好的时期 |2018春论之二


在也许是A股职业投资者最痛苦的时期 |2018春论之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