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和成功之道,包括坚韧不拔的努力、打破既成概念、突破壁障、战胜自我、珍惜当下、将圣贤智慧融入生活等关键点。文章还强调了持续净化心灵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交友、感恩、知足等价值观。最后,文章介绍了盛和塾的活动和奖励规则。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坚韧不拔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稻盛和夫强调,要实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必须持续努力,打破头脑中的限制和顽固概念。
关键观点2: 突破壁障能达成目标。
作者提到,成功与失败之间只差一层不易突破的壁障,超越这个壁障就能达成目标。
关键观点3: 战胜自我至关重要。
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需要抑制利己的欲望,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关键观点4: 珍惜当下是生命延续的关键。
自然界中的微小生命都在尽全力活在当下,人也应该如此,拼命度过每一个当下。
关键观点5: 将圣贤智慧融入生活是重要的生活准则。
文章强调了将先圣贤人留下的智慧作为人生准则,融入生活并付诸实践的重要性。
正文
要实现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必须持续坚韧不拔的努力,必须打破自己头脑里的既成概念,“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如果持有这种顽固的概念,那么就不可能突破壁障。但如果能够超越壁障,就能够达至成功。
——稻盛和夫#盛和塾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之差,不过薄纸一张。没有获得成功的人未必缺乏责任感,事实上其中不少人有诚意,有热情,工作努力,在这些方面他们与成功人士并没有什么区别。
尽管如此,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人们或许感叹世道不公。实际上,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层薄纸之差,但是它竟是一层不易突破的壁障。
失败人士在遭遇壁障的时候,一开始就认定壁障无法突破。换句话讲,他们努力是努力了,但努力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
要实现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必须持续坚韧不拔的努力,必须打破自己头脑里的既成概念,“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如果持有这种顽固的概念,那么就不可能突破壁障。但如果能够超越壁障,就能够达至成功。
壁障最终必能突破,这种自负和自信,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而这种坚韧性又会把我们引向更大的成功。
*摘自
《斗魂》曹岫云 译、 曹寓刚 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因为喜欢就会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喜欢。
所以开始时即使不太情愿,也要在心里反复自我安慰说:“我正在干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从事这项职业是我的幸运”。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来干劲,又会产生好的结果。
在这种良性循环过程中,不知不觉你就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
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随时可能倒闭的亏损企业,同事们一个接一个辞职离开,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走投无路,只能想:“姑且先认真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说。”
一旦下定决心努力干,不可思议的研究成果接踵而来,当然,我对研究的兴趣也就越发浓厚,投入满腔的热情,很快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比如一个人学习认真,成绩得80分,另一个人头脑聪明,不用功也能得60分。
后者评论前者说:“那家伙拼命死读书,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认真起来,分数肯定比他高。”
这种人进入社会,看到前者努力取得了成功,又会说:“那家伙学生时代并不怎样,我比他强多了。”贬低对方,吹捧自己。
所谓“死读书”的那位,他有自制心,想看的电影、电视,他不看,战胜自己,不让自己偷懒安逸,敢于从正面迎击困难。
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也是这样,他们能够克制自己贪图享乐之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而自己懒惰、逃避困难、把勤奋的人看成傻瓜、对他们的认真态度冷眼相看的人当然不会成功。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从茫茫宇宙看来,个人的存在或许真的太渺小,但是无论多么渺小,我们都因必然性而存在于这个宇宙。
即使再小的、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哪怕无生物,都因为宇宙承认它“有价值”才得以存在。
拼命度过当下这一刻——自然界任何微小的生命活动都在无声中告诉我们这个真理。
比如,北极圈的冻土地带,众多植物趁着短短的夏季一起发芽,尽量多开花,多结果实,让短暂的生命活得精彩。
为此,它们在漫长的冬季里拼命储备,努力把自
己的生命延续给下一代。
真可谓无杂念、全心全意活在当下这一刻。
非洲干旱的沙漠每年也会下一两次雨,每逢天降甘霖,植物也是迅速发芽,急急开花,就在短短的一两周内结子留种,然后就一直在酷热的沙中忍耐,等候下一次的降雨,让新一代的生命繁衍下去。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规定的期限内,紧紧把握自己生存的每一分每一秒,拼命活在当下这一刻,才使渺小的生命得以延续。
把先圣贤人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智慧,当作自己的人生准则,将其融入血肉并付诸实施的人
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都听过,却无法实行。这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渗透进我们的灵魂,没有变成使命,烙刻在我们的心田。
尽管先圣贤人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智慧,但能够将这些智慧当作自己的人生准则,将其融入血肉并付诸实施的人,现在太少了,这是我最担心的。
西乡在《南洲翁遗训》第五则中说道:“几历辛酸志始坚。”也就是说,人必须经历重重考验,尝遍辛酸苦楚,不断克服困难。
如果没经过这个历程,那么这个人的哲学思想以及志向绝不可能坚定而不可动摇。
过着平凡庸碌的日子,把先人的教诲只当作知识记忆。如果这样,哲学思想和志向就无丝毫用武之地。
只有历经辛酸痛苦,哲学思想、志向才能成为武器,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我们今天虽然无法像西乡那样吃苦,但可以将从他那学到的知识、思想深深地烙在心底。
我们可以反复告诉自己的灵魂“我要选择这种活法”,将自己的思想渗透到灵魂当中。
正因为在当今物质丰富的年代,我们很难再经历辛酸痛苦,所以更有必要反复将这种思想渗入灵魂,使自己变得志向坚定,不可动摇。
西乡南洲的思想造就了今天的京瓷和我个人,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
同时我强烈地感到,他的思想跨越国界,正是以企业为首的各种集团领导者应掌握的要诀,也就是说,它是“领导者应有姿态”的极致体现。
我们很难做到西乡南洲的程度,尽管做不到,但仍然要以他为榜样,日日精进,提高心性。
人生可贵,只有一回。使自己的一生过得美好、精彩,是我们活在世上的义务。
同时,身为经营者还有一个义务,那就是发展事业,实现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希
望诸位珍惜唯一的人生,活得充实美好,收获丰硕的果实,同时也祝愿诸位成就了不起的企业。
*摘自
《企业家精神》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载须知】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