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就在昨晚 22 点,苹果在线召开了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重点介绍了新款 iPad Air 和 iPad Pro。
iPad Air 就是常规升级:从 M1 升级到 M2 芯片 ,同时推出了13 英寸的版本。
重点是 iPad Pro ,可以说大部时间都在介绍这个最顶尖的 iPad 产品:
1.更薄的机身。
11 英寸的只有 5.3 mm、444 克;13 英寸版本只有 5.1 mm、582 克。——这意味着,如果不套个保护壳,一不小心就容易变弯。
2.更强的性能。
从 M2 直接升级到 M4 芯片,说是最高 4 倍的专业渲染性能,最快 1.5 倍的中央处理器性能,就是各种快。——这性能放在平板上,总觉得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没必要。
3.更震撼的视觉体验。
双层串联 OLED 显示技术,带来 1600 尼特 HDR 峰值亮度,超精准对比度。——好吧,看高清电影应该很爽。不过高清电影,是不是在电视上看更舒服?
到这里我都没什么感觉,直到—— Apple Pencil Pro。
苹果竟然针对这支笔做了升级!
1.轻捏。
捏一下笔身,然后就会出现一个快捷工具盘。——这对于经常画画的朋友来说,肯定非常方便(不用每次都再去工具栏处切换)。
2.侧旋。
说是旋转笔身就可以控制不同形状的笔刷工具。——我看例子就是旋转笔身后,可以画更粗(或更细)的线条。
3.触觉反馈。
就是捏笔身或轻点两下笔身后,会有触动反馈。——感觉这类似于点按触控板带来反馈,没有也无所谓,有则更舒适。
总之,对于经常画画的我来说,还是有吸引力。
然而!去官网一看,不支持老款 iPad Pro ……
但是,竟然支持新款 iPad Air 。按理说,老款 iPad Pro 也是 M2 芯片啊,这个操作,着实有点令人反感。
奥,它还升级了配套键盘。更薄了,也带上了一排功能键。不过 2799 元起售,添 200 元就能买一台普通版的 iPad 了。算了吧。
02
新款 iPad Air 或 iPad Pro 值不值得买?
先说我的答案,如果你手上没有 iPad ,那可以考虑一台老版本的,最好还是找个学生朋友,用教育优惠买;如果你已有一台 iPad ,并且还能用,那就真没必要。
就说说我的案例吧。
我有两台 iPad ,一台 11 英寸的,放在公司,主要做工作记录;一台 12.9 英寸的,放在家,主要用来画画、做学习笔记、整理思路和灵感,以及吃饭时看看视频。
对了,两者都是前年发布的新款。
虽然我也配了官方的妙控键盘,但也只有假期会带上,纯粹写点文字。至于用它来剪视频、做 PPT、做 Excel 表单什么的,相信我,尝试过一两次后,你还是会更愿意回归到电脑。
而真正具备相对不可替代性的,就是它的那支笔,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软件。
比如借助「Paper」,我给每篇文章配上了插图。是的,很多人都以为那是 AI 生成的,但其实都是我一笔一划画的。
↑ 手绘的公众号封面图
比如借助「GoodNotes」,我能清晰地整理好各种笔记,其中《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里的插图,就是我用这个软件绘制的。
↑ 《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配图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问:
有没有手绘攻略?
在《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里,有一小节就给出了操作方案。今天就摘录其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03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买了 iPad ,也习惯于在它上面做笔记。这有三个好处:
第一,存储更方便。
它们多是自动同步云端存储,这意味着多年之后也能找到。而纸质的笔记本很容易丢失,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它也会泛黄或被腐蚀。
第二,调整更方便。
在 iPad 上如果写错了可以直接擦掉,而如果在纸上做笔记,写错了划掉就很难看。
第三,检索更容易。
很多笔记软件都已经支持搜索文字,这意味着以后再查找做过的某个主题的笔记,会更加容易。
那么具体使用哪个软件呢?个人推荐 GoodNotes。
第一,它的功能很齐全。
对比了所有的笔记软件,它的功能算是最全的。例如三种样式的笔、套索、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绘制形状等,基本满足做笔记的所有需求。
第二,它的模板很丰富。
比如康奈尔笔记法,在 GoodNotes 里,就直接有对应的模板,拿来即用,不用再自己去划线了。
第三,它的检索很方便。
直接搜索写过的文字,可以轻松识别出我们的手写体,这对于写完之后的查找非常有帮助。
那如何在 iPad 上做视觉笔记?
具体操作上,一共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记录重点内容。
也就是把书里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可以是在书上标注,也可以是在纸质本子上写下来,也可以是在思维导图、笔记软件里写。
例如,在看《营销管理》时,我会记录营销的四个关键指标,即 4P 。我记录的重点内容就是:
-
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
-
价格 (Price):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
渠道 (Place):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
-
宣传(Promotion):包括品牌宣传(广告)、公关、促销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
第二步:提炼核心内容。
视觉笔记呈现的内容不能太多,否则就会看起来很乱。所以我们要将重点再次提炼,形成一些关键词或关键句。
例如,我会把上文中 4P 的内容进行缩减,得到以下文字:
-
产品(Product):独特卖点。
-
价格 (Price):定位→价格策略。
-
渠道 (Place):经销商、销售网络。
-
宣传(Promotion):广告、公关、促销。
第三步:重新组织内容。
这就要用到第四节里绘制「结构图」的方法,即找到内容之间的关系。
例如,分析 4P 的内容,它属于并列结构,于是我就可以绘制出对应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第四步:可视化内容。
最后,我们可以加一些可视化的元素,让「活泼」一点。常见的元素有:
1.图示。
用图形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比如用五角星来表达「重点」,用奖牌来表达「成功」。
2.颜色。
给不同层次的内容标注不同的颜色,比如大标题用浅绿色,小标题用黑色。这样他人可以一眼通过颜色判断内容的层次。
3.字号。
让不同层次的内容有不同的文字大小,比如大标题大一点,小标题字小一点。这与颜色匹配,效果更好。
4.人像。
如果主题涉及到「沟通」「领导」等,那么可以考虑增加人像,这样便可以让画面更加有活力。
↑ 视觉笔记常用配图
例如,针对第三步的视觉笔记过程稿,我做了三个处理:
1.给 4P 的每个 P 增加了一个图示。
用「靶子」来指代「产品独特的卖点」,即要找准卖点;用「金钱」来指代「价格」,这个比较直观;用「金字塔」来指代「渠道」,即建立多层级的渠道网络;用「大脑」来指代「宣传」,即要让宣传的效果留下印象。
2.给不同层次的内容增加背景色。
比如标题用浅绿色,核心内容用灰色,这样一眼看过去层次马上区分开来。
3.针对不同的内容调整字号。
比如标题大一点,核心内容小一点,这也起到了层次区分的效果。
处理后的效果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