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巴塞电影
资深电影编辑团队每日更新有料、原创、独家的电影资讯和深度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工厂  ·  因为长得帅,杀人犯被全网求情…… ·  昨天  
银幕穿越者  ·  《小小的我》预售破亿 保密到底! ·  昨天  
银幕穿越者  ·  张艺谋《三体》组建“90后”人工智能团队 ... ·  3 天前  
电影工厂  ·  去胖东来不买这几样,等于白跑一趟......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巴塞电影

《变5》扑街的真实原因其实是——

巴塞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26 23:49

正文

卖拷贝毁掉的不仅是变形金刚,更是「斯皮尔伯格」的梦想。


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凭借《辛德勒的名单》,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座最佳导演奖。站在舞台上的他,眼眶湿润,几度哽咽。


之后的致辞中,斯皮尔伯格称这部电影是献给当代教育家的,恳求他们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勿忘大屠杀的历史。


199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斯皮尔伯格获奖


老斯曾说:“总能从一个电影创意中追溯回童年”,而《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他孩提时代最早的记忆。而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电影人能像他那样执着而忠诚于“童年”。


他的童话,虽然口味多变,但一定不掺杂水分。


就在老斯手握小金人的这一年,一个叫迈克尔·贝的年轻人入了好莱坞的行当,接拍了自己的处女长片《绝地战警》,豪取1.6亿刀的票房,一时风头无两。


这个只对爆破和女人感兴趣的bad boy,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十年后,会与好莱坞最牛的老顽童走到一块儿。


迈克尔·贝(左)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右)


他更没想的是,自己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进入21世纪后“老斯接班人”的最有力争夺者。对此,我权当是北美影评人的嘲讽。


卖拷贝


在美国其它49个州人民的眼里,加州人是“最讨厌”的群体——自恋又傲慢,现实而贪婪,他们眼中只有美元、美元、美元。


不过用鸡汤的方式讲,加州人这是懂得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


某种程度上,所谓美国梦其实就是加州梦。


所以不难理解迈克尔·贝的肤浅,生长的环境使然,出生于加州洛杉矶的他,从小被灌输的概念都是精英阶层的高效与名利,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看待自己职业的方式。


1980年,迈克尔·贝15岁,在一个家名为“蛋”的公司得到一份暑期工的工作。但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实在是卑微,而且很机械,没干多久就走人了。


后面的事情很戏剧,那个破蛋公司之后发展成了卢卡斯影业,那个所谓的机械工作就是给《夺宝奇兵》分镜头存档。但当时的贝却很天真:“我以为这部电影会烂掉。”



年轻的迈克尔·贝


后来,贝的确找到了能让自己兴奋的领域——20岁时,他进入挣钱飞快的广告业,拍了好多MV,而立之年导了人生第一部电影《绝地战警》,套用了一个烂俗的双雄故事,融合了超跑辣妹、爆炸追匪,赚得盆满钵满……


比起名誉,他似乎更在意效益。在与肖恩·康纳利合作《勇闯夺命岛》时,贝导毫不顾忌老邦德的颜面,唯我独尊。


肖恩的表演方式偏传统,更依赖排练的安全感。贝导的片场完全是拍MV那套模式,追求大范围运镜捕捉演员的临场发挥。粗劣的制片气得老戏骨整天骂骂咧咧,但在贝导的观念里,时间就是金钱。



肖恩·康纳利(右)曾在《007:金手指》中饰演邦德


之后,贝导成了人们口中的“爆破王”、“卖拷贝”,但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


斯氏童话复活?


2005年初,斯皮尔伯格拨通了迈克尔·贝的电话,邀请后者来执导真人版《变形金刚》。


要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动画片《变形金刚》开播以来,斯皮尔伯格一直是其忠实粉丝,而将它搬上大银幕则是他多年的梦想。


但这个case在老斯的桌上被一再搁置,千禧年后派拉蒙实在等不了,不断催促梦工场开工。彼时老斯却在为《慕尼黑》劳神,只得将这个重担交给自己一直看好的后辈迈克尔·贝。


可是这个后辈却不领情,对《变形金刚》这个低幼题材完全不感兴趣,“他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很想告诉他,这是一个糟透了的主意。”


不过,迈克尔·贝却很想与老斯合作,所以便答应去孩之宝参观。


看完之后,他成了擎天柱的铁杆粉丝。



老斯(左)与贝导(右)在《变形金刚》片场


斯皮尔伯格最初给《变形金刚》的定义是“一个男孩和一辆车的故事”,依旧是斯氏童话熟悉的味道。


对于这个剧本,迈克尔·贝却大摇其头,觉得太小儿科,随即大删大改,加重了军方的戏份,成了名副其实的“卖拷贝”出品。


复活童心的希望被掐死在襁褓。


电影一上映,大家都在抨击变形金刚怎么能有胡须和眉毛。但迈克尔·贝更在意的却是成人世界的审美法则——香车美人,以及擎天柱肌肉的粗线条。


2007年,《变形金刚》上映之际,外媒采访迈克尔·贝时问:“你如何平衡制片人斯皮尔伯格和粉丝两者的要求?”贝愤怒地回答:“听着,这是我的电影!”


的确,这是属于迈克尔·贝的招牌系列。但,那又怎样。


电影商人


斯皮尔伯格的传奇是属于上个世纪末的,尤其是最后的十年。


很多人都误以为老斯迷恋技术,有战争情节,但其实他作品的最大特质还是童心的流露。1991年,他拍摄《铁钩船长》时,想的便是逃离成人世界的各种压力。



《铁钩船长》讲述了成年的彼得·潘重回梦幻岛与邪恶的铁钩船长战斗的故事


老斯在影片制作访谈中说:“我认为现在很多人都失去童年时的想象力,工作将他们压垮了。”他说的其实是自己,更希望屈从内心那个彼得·潘的召唤,永远不愿长大,生活在梦幻岛上。


不得不承认,新世纪的头十年,老斯在想象力方面缺乏了活力,于是他想到了传承,但迈克尔·贝绝不是最佳的选择,仅从“复兴童话”的角度说。



迈克尔·贝在《变形金刚》片场


《变形金刚》想唤醒大家童年看动画片时的感觉。不过遗憾的是,迈克尔·贝并不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那批电影人,他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


老斯抛给他一个童真的点子,却被立马放到好莱坞的商业流水线枢纽带上。就像25年前离开卢卡斯的“蛋”公司那样,他一直是个追求短期变现的利益者。


在迈克尔·贝眼里,电影是门生意。而在那帮老顽童的眼里,电影却是门艺术。


曾经有人问斯皮尔伯格,选一个能概括他作品中最杰出的画面时,他选了一个最能与自己童年记忆相呼应的画面:《第三类接触》,小男孩打开客厅的门,看到从飞碟上发出的刺眼的红光。



《第三类接触》中的那道红光


想必在迈克尔·贝的电影里,除了一堆爆炸的特效光之外,很难找到一束来自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