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治网
法治新闻及评论,与法相关实用有趣信息。关注分析政法法律类新媒体、推荐摘发优秀法治类账号和美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日报  ·  南京“拍了拍”任贤齐:5月再见! ·  昨天  
南京日报  ·  南京“拍了拍”任贤齐:5月再见! ·  昨天  
今晚报  ·  刚刚,陈晓陈妍希宣布:离婚 ·  2 天前  
今晚报  ·  刚刚,陈晓陈妍希宣布:离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治网

被平台永久封号后,用户为什么不能注销账号?

法治网  · 公众号  · 社交 互联网短视频  · 2025-02-18 21:17

主要观点总结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社交平台用户被封号后主张平台管理不当的案件。当事人夏某因涉嫌违规推销金融产品被平台封禁账号,并拒绝注销账号和删除个人信息。法院经过调查发现,夏某的行为超出了正常社交范围,平台对其账号的封禁合法。关于个人信息的处理,法院依据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确认平台对账号采取永久封禁措施并无不当,且这符合个人信息逻辑删除的标准,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社交平台的账号管理秩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背景

当事人夏某在社交平台发布与金融相关内容并引导私下交易,涉嫌违规推销金融产品。

关键观点2: 平台响应

平台运营公司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和社区公约封禁了夏某账号,并限制其注销。

关键观点3: 法院调查与判决

法院确认夏某行为超出正常社交范围,平台封禁合法;驳回了夏某全部诉求;确认个人信息在账号被封后并未泄露。

关键观点4: 个人信息处理的法律解释

法院依据相关法规和合同约定,确认永久封禁账号是合理途径,符合个人信息逻辑删除标准,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社交平台的账号管理秩序。


正文

网络用户被社交平台封号后,主张平台管理账号不当,还要求平台注销账号、删除个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是否会支持用户请求?
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当事人夏某在某社交平台注册账号后,频繁发布和回复与金融相关的内容,并通过私信引导其他用户私下交易金融服务。
平台运营公司核查后,认为夏某的行为涉嫌违规推销金融产品,依据用户服务协议、社区公约,封禁了夏某账号,并出于网络平台依法监管的义务,需要识别、存储相关个人信息,所以限制夏某注销账号。
但夏某认为自己只是正常聊天,平台公司封禁账号的依据不足,并且还担心账号被封后,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因此,他要求平台彻底注销该账号。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过调查发现,夏某确实在短时间内多次搜索金融相关用户,并回复涉及金融术语的内容,私信请求交易,超出了正常社交的范围。因此,平台封禁夏某账号的做法合理合法。同时,法院也确认夏某的个人信息在账号被封后并没有泄露。
最终,法院驳回了夏某的全部诉求。
法条链接

法官释法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庭法官助理 王蓉

网络社交平台对账号管理行为是否合法、个人信息删除的限度是什么,在数字经济案件审理中颇为常见。
本案中,有关规定明确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某平台公司的用户服务协议、社区公约中,亦告知用户的笔记不得包含金融理财等风险产品的营销推广内容。夏某的行为,已违反相关文件规定及双方合同的约定,故某平台公司对夏某账号采取永久封禁的措施,并无不当。
我国立法虽未规定个人信息“被遗忘权”,学理上认为删除个人信息包括物理删除和逻辑删除两种途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采用逻辑删除标准,明确删除个人信息,就是使该信息保持不被检索、访问的状态。在该案中,平台公司对夏某账号采取永久封禁,符合个人信息逻辑删除的标准。该措施一方面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另一方面维护了网络社交平台的账号管理秩序,防止用户通过重新注册的方式,规避永久封禁的账号管理措施。

因此,永久封禁账号保持信息不被检索、访问状态的个人信息逻辑删除做法,是在现有技术下,实现保护个人信息和加强网络社交平台账号规范管理权益衡平的合理途径。


-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